P2P平臺“一刀切”防止被“割韭菜”

P2P平臺“一刀切”防止被“割韭菜”

一度潛逃的“禮德財富”投資理財平臺控制人鄭某森(中)從境外歸案(2018年9月20日攝)。新華社發

彩雲網評特約評論員 劉頌寒

P2P網貸是一種網絡借貸服務,大火的前幾年,全國上下的網貸機構如雨後春筍般生長,上千家網貸機構的成立,吸引了許多老百姓的投資。但是,老百姓對於風險認識不足,總是投入全部家產,以期待獲得最高收入。隨著監管的完善,網貸平臺卻頻頻暴雷,導致許多投資人血本無歸。這其中,既有網貸平臺違規放貸,導致錢難收回的問題。也有平臺深陷自融,將投資人的錢提供給個人享樂的問題。更甚之,還有網貸平臺暴力催款等問題。可以說,P2P網貸平臺已經成為了有些人收割韭菜的“捷徑”,網貸行業已經到了至暗時刻。

要想防止問題繼續發生,就需要加大對非法平臺的監管力度。此次,雲南省積極響應國家關於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的要求,對納入整治範圍的P2P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進行整體排查,對全省範圍內沒有達到國家要求的借貸平臺一律清退。一刀切的將不符合規矩的網貸平臺全部清除出去,這足見雲南省對非法網貸平臺的堅決態度,及各省市整治互聯網金融亂像,對非法割韭菜零容忍的態度。

但此前的監管不夠完善,相關法律沒有跟進,多種原因為網貸平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創造了時機。許多人一輩子的積蓄都投入到網貸平臺,最終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無不讓人感慨。雲南省網貸歐億投資的跑路,就曾經引起業界的關注。有鑑於此,雲南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對全省範圍內的非法網貸平臺取締清除,也是為了防止類似的悲劇發生,這也是此次對非法網貸平臺一刀切的“題中之意”。

要避免投資風險過大,投資人本身也應該加強對投資理財的學習。高風險的投資,投資人也應該對自身能夠承擔的風險有基本的評判。盲目地將全部身家投入到網絡借貸業務中,過度迷信網貸平臺會兜底,這也是一種賭博。針對當下網貸平臺集中暴雷,投資人的錢難收回的問題。一刀切的將非法網貸平臺清退,也是網貸行業走向規範化的關鍵一步。避免那些打著高回報率的問題平臺吸引公眾,避免網貸平臺“劣幣逐良幣”,確實需要一刀切的決心。

在監管持續深化的前提下,規則逐漸完善,也是對老百姓錢包的守護。避免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行為藉著網貸平臺發生,雲南省已經表明態度,整治金融問題已然勢在必行。

彩雲網評所登載的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歡迎關注彩雲網評,投稿郵箱yncywp@163.com,稿費從優。

P2P平台“一刀切”防止被“割韭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