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上鍊"創造多個全國第一 如何成首批贏家?

青島新聞網12月18日訊(記者 陳豔)比特幣的價格現在是10000美元還是7000美元?

當你還在關心虛擬貨幣的價格走勢時,作為數字經濟時代關鍵技術的區塊鏈已悄悄走進並開始改變人們的生活。

錯失了上一波互聯網紅利的青島,在區塊鏈領域先行一步,2017年以來,在一系列頂層“組合拳”的助推下,創造了多個全國第一,令業內為之側目。

第一個推出“區塊鏈+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已應用於富士康等40多家核心企業;

第一個推出“區塊鏈+食品安全深度追溯”解決方案,已報工信部區塊鏈重點實驗室課題項目;

第一個推出“區塊鏈+股權投資數字化服務平臺”解決方案等等。

“目前青島在整個區塊鏈生態建設、政策規劃、專家聚集、資源儲備已經走在全國前列。”青島鏈灣研究院執行院長閆昶德表示,三年來青島所做的工作即為“練好內功、夯實基礎”,如同蓄能10年的互聯網,一旦突破發展將是裂變式的。當然,區塊鏈發展所需的場景、資金、人才等,還需要青島進一步破題創新。

青島

現狀:區塊鏈走出青島模式

位於市北區新疆路郵輪母港內,青島鏈灣研究院有一個特殊的展廳,除了按例展示的園區入駐企業資料,正面三組幕牆專門展示了鏈灣區塊鏈生態自1.0時代至3.0時代的發展規劃。站在主屏幕前,每一個到訪者都會直觀地感受到青島區塊鏈發展的一個個歷史節點,一切也都在提示著青島必須要牢牢抓住即將到來的數字經濟機遇。

在張貼的一張公示榜單上,鏈灣賦能區塊鏈企業的政策效力見諸紙端。一個周前,按照9月份市北區科技局發佈的《市北區區塊鏈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第一批區塊鏈專項扶持項目已評審完畢,上榜的十家企業獲得了專項資金扶持,據悉目前已發放到位。

如今,借鑑硅谷模式,“鏈灣”通過生態孵化、創投加速、稅收優惠、房租補貼、專項扶持等多維度服務打造的“磁場矩陣”創新模式,已集聚了70餘家區塊鏈平臺和技術創新企業,應用領域涵蓋區塊鏈底層技術、電子倉票供應鏈管理、供應鏈金融、股權投資數字化平臺、質量溯源管理、共享經濟、新能源、智慧農業、大健康等等。而作為另一方區塊鏈陣地,位於嶗山區的賽迪(青島)區塊鏈研究院與鏈灣並肩協同,已成為當下青島發展區塊鏈產業的兩大重要陣營。

“前幾年在全國由政府支持發展區塊鏈產業的地區不到5家,而早在2016年,青島市市北區就已開始佈局區塊鏈產業。”閆昶德介紹,今年1月12日召開的第二屆中國“鏈灣”大會上成立了中國鏈灣區塊鏈城市聯盟,在聯盟構建中,參與發起方已涵蓋近20個省市地區的機構。“尤其10月份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關於學習區塊鏈技術的重要講話後,給各地區塊鏈產業先導城市更是吃了一顆‘定心丸’。”

在頂層推動的一次次“點名”背後,既有對青島區塊鏈發展基礎的肯定,亦是對城市示範引領的一種厚望。

今年3月和10月,青島海爾軟件發展有限公司、青島閃收付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先後成為國家網信辦第一批境內區塊鏈備案的企業。

2月27日,在山東省政府網站發佈的《數字山東發展規劃(2018-2022年)》(以下簡稱《規劃》)中,“青島區塊鏈”一詞頻頻出現。

11月28日,在青島市工商聯、市審批局、市北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國首家正式註冊成立的青島市區塊鏈產業商會在鏈灣成立,致力於打造成為服務地方經濟雙招雙引的重要抓手。

青島

案例:區塊鏈技術已應用到機場

當下“區塊鏈+”的產業賦能模式,已取得一系列成效顯著的場景應用。例如,基於區塊鏈的大宗物流應用,解決了商品轉移過程中的追溯防偽問題,有效提高物流行業結算處理效率;基於區塊鏈的供應鏈金融,簡化了企業間的互相擔保、風險分攤、機構信用評估等流程。

位於鏈灣內,由尚疆智能科技(青島)有限公司開發的機場SMS系統已在流亭機場持續安全運行,其多機場旅客服務系統,可以實現旅客積分管理、行李管理等應用。

“該系統通過將區塊鏈植入到機場SMS中,解決了傳統互聯網無法突破的問題,機場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得到大幅提升。”公司負責人王訓訓表示,其DNC區塊鏈基礎設施高達2800筆/秒的交易處理速度已經處於國際領先地位,DNC成塊時間低至2秒,已經具備成為商業級區塊鏈底層基礎設施的能力。

在經歷了聚焦數字貨幣的區塊鏈1.0時代、“智能合約”技術推動的區塊鏈2.0時代,當前,區塊鏈3.0時代憑藉著“去中心化”功能及“數據防偽溯源”功能在其他領域逐步受到重視,開始逐漸向電子政務等眾多行業滲透,並取得一定成效。例如,青島市北城市公鏈“小貝鏈”已經上線測試運行近一年,其包括“鏈融”、“鏈商”、“鏈產”、“鏈政”等多個維度功能,也是由尚疆智能科技自主研發。

青島

問題:缺人才缺技術

今年11月份,智聯招聘發佈了《2019年區塊鏈人才供需與發展報告》顯示,在2019三季度區塊鏈求職者現居住城市TOP10中,北京、深圳、上海位居前三,青島則以求職人數佔比1.23%名列第九位,區塊鏈人才平均月薪超1.6萬。

“目前研發人員60多人,佔到公司員工的80%。”作為國內少數幾個既掌握核心基礎代碼,又具備場景應用開發能力的區塊鏈系統開發公司。王訓訓坦言,“一個專業技術人才年薪在30-100萬之間,目前還是主要集中在北上廣深地區。”

缺資金、缺人才!一個簡單的反饋,恰恰兜底出青島區域乃至全國區塊鏈發展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

“區塊鏈不僅僅是一種技術,他也可以看作是一種推動社會變革的思想。”企業在應用區塊鏈時,會有很多前沿的探索,這導致企業的研發成本居高不下,另外人才引進方面也比較難。

2018年,在衡量了北方僅有的三大區塊鏈發展城市:北京、雄安、青島之後,亞洲數字科技(青島)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卓洲選擇了青島,在高度認同鏈灣產業孵化的合作方式和思路下,入駐了鏈灣。迄今為止,作為一家致力於區塊鏈底層技術研發的公司,其目前已擁有軟著8個,2個專利。

張卓洲認為,區塊鏈在傳統互聯網的基礎上,更加實現了互聯網價值傳遞。“比如,我們首先解決藝術品、版權的多平臺登記共享的問題,這是區塊鏈共識機制發揮了作用;第二,對現實物品實現版權的電子存證,做到鏈上保存,法律上認可,這是利用了區塊鏈不可串改等特性;第三,利用區塊鏈實現了多品種信息的標準化。”

“然而也並不是所有傳統行業都適合使用區塊鏈技術做深度改造!”針對當下蜂擁而至的“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的現象,賽迪(青島)區塊鏈研究院技術服務部主任黃忠義表示,“區塊鏈項目上馬前要經過科學的論證和嚴謹的分析,但同時也要認清區塊鏈在數字經濟下的重要作用,要能夠為數據確權、分割、共享提供安全有效的技術支撐,實現價值傳遞和信任傳遞。”

未來:青島應打造區塊鏈生態圈

儘管“區塊鏈+”應用前景雖然廣闊,但目前尚未形成類似“互聯網+”的應用規模,制約區塊鏈+產業規模發展的原因還有很多。

“‘區塊鏈+’是‘互聯網+’的升級,是一個更復雜的集成創新系統,能兼顧價值運作效率、價值安全與監管的技術手段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檢驗與升級。”閆昶德提及,目前仍存在包括政府機構和企事業單位在內的各行業區塊鏈人才缺乏,對區塊鏈在數字化轉型中的作用認識不足等諸多問題。

在黃忠義看來,現階段區塊鏈落地較難主要是由於傳統行業的主動變革意願不強,區塊鏈在短時間內無法為企業帶來快速的受益,且本身技術不成熟和建設成本高也成為阻礙區塊鏈應用的重要因素,這就導致區塊鏈發展缺少帶動。

而藉助鏈灣整合資源優勢,目前青島鏈灣研究院正積極籌備建設一個國家級項目,即搭建一個面向“一帶一路”、上合經貿國家跨境貿易的區塊鏈綜合服務樞紐平臺。

“作為中國一線沿海城市,在數字航運、數字港口、數字金融結算領域等,我們要依託一帶一路跨境航運貿易金融奪得先機,這符合青島作為港口城市的戰略定位。”閆昶德認為,藉助天賦異稟的優勢,探索區塊鏈+跨境貿易追溯管理、食品安全深度追溯、智能製造上鍊管控、文旅產業數字化轉型等都是青島在數字經濟發展的新機會。而憑藉“共贏互利”模式,目前區塊鏈在政府主導下的食品安全追溯、普惠金融、社會治理等民生領域應用更容易實現突破。

青島

實踐也證明,“區塊鏈+”產業生態的建設需要強有力的頂層設計,“技術創新、模式與機制創新、監管創新”缺一不可。

“無論是聯盟鏈還是公有鏈,都需要多方共識、多方共治,區塊鏈在不同場景的應用應該有各自的生態圈,然而單獨一家企業目前來說很難協調政府和產業鏈向上下游企業。”為此,黃忠義針對青島的發展提出四點建議: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抓住區塊鏈發展黃金期,出臺區塊鏈產業發展規劃,培育壯大區塊鏈產業聚集。

二是加強企業評估和產品測試,淨化青島市區塊鏈產業發展環境,優化區塊鏈產業發展營商環境。

三是鼓勵科技創新,引進真正有核心自主創新能力的優秀企業,健全企業引進的第三評估體系。

四是加快人才培養,提高本地高校區塊鏈課程覆蓋率,豐富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重大課題項目,鼓勵高校參與科研。

“同時,建議企業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客觀分析與評估,做好是否上鍊的準備。”閆昶德表示,區塊鏈在生態管理體系中首先是解決‘數據價值傳遞’的,上鍊即從信息化往數字化升級的過程。“所以企業未來真正能否在數字化經濟生態中生存發展,首先要做好信息化建設,才有資格入圍!”

“這幾年探討出的發展‘公式’,只是鋪墊。這就像鋪墊了10年的互聯網,一旦變化將是‘裂變’。”也許正如這句話所說,當個人處在不自覺行為時,需要技術制度去約束,讓他變得自覺;而當變成自覺行為時,技術發揮的能力也就變弱。也許再過10年、20年,大家習慣了該有的運行規則,那時技術下沉到經濟社會服務層面,也就顯得不那麼重要,而現在,區塊鏈還任重而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