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壇銳評:莫讓“謝俠遜杯”金字招牌貶值

 作為中國象棋與國際象棋共同膜拜的棋王,“百歲棋王”謝俠遜(1887-1987)的歷史地位無與倫比!

  1915年,袁世凱接受日本《二十一條約》,謝俠遜聞之,憤然創作象棋排局30局,結集出版《國恥譜》,以字形與史實控訴列強侵華,引起廣泛共鳴;1918年,謝俠遜在上海力挫群雄獲全國象棋個人冠軍,1928年被推為全國棋壇總司令,稱“中國棋王”。1929年至1931年,三次國際象棋大賽中,連連奪冠,揚威世界。

  1937年日本侵華,謝俠遜出任南洋巡迴大使,通過“義賽”宣傳抗日救亡,共募捐款5000萬元和金銀珠寶首飾無數,並動員華僑技工3300人回國服務,為民族解放大業作出重大貢獻。回國後,周恩來親自登門拜訪,稱其“愛國象棋家”。期間,兩人對弈兩局,第二局殘局被命名為《共紓國難》為題,發表在《大公報》,在抗日宣傳上引起強烈影響。

棋壇銳評:莫讓“謝俠遜杯”金字招牌貶值

  謝俠遜在國際象棋上,亦是鼻祖級人物。當年謝俠遜廣泛推介西洋棋,將國際象棋引入中國,並率先在上海開花結果,正是由於先行者謝俠遜的引進推廣,才有今天的國際象棋的繁榮發展。

  謝俠遜,不僅是平陽的謝俠遜,溫州的謝俠遜,更是中國的謝俠遜。

棋壇銳評:莫讓“謝俠遜杯”金字招牌貶值

  平陽當地打造體育名片,建造謝俠遜棋院,並舉辦“謝俠遜杯”象棋國際象棋相關賽事,以此弘揚國粹。

  然而,怎樣打造這枚金光閃閃的金字招牌,挖掘其中的歷史文化價值與市場價值,平陽當地似乎並未做好充分的規劃與定位。

  2017年,平陽舉辦首屆“平陽農商銀行·謝俠遜杯”全國象棋公開賽,同時國象賽事進行。今年舉行第二屆謝杯,命名曰“一帶一路謝俠遜棋王杯國際公開賽”,摸索中,似乎沒有找準方向,在獎金配置上,冠軍3萬,尤其讓人觸目驚心。

  謝俠遜杯這個金字招牌,冠軍3萬,無論如何也無法與之匹配,這如同鋼琴上披上塑料布,絕代美女佩戴狗尾巴花,簡直不倫不類,調性混亂。

棋壇銳評:莫讓“謝俠遜杯”金字招牌貶值

  不遠處的福州市,同樣是開發“體育名片”“吳清源杯”,相比之下,反倒是開發的風生水起,有色有味,高端大氣上檔次,命名“吳清源杯”世界女子圍棋賽,總獎金120萬元人民幣,冠軍50萬元,亞軍20萬元,是獎金最高的世界女子賽。

  據悉,謝俠遜杯當地亦是勞苦奔波,籌備籌建,花費頗多,當地預算120萬,但鉅額撥款並沒體現在獎金上,而重點花在人員差旅食宿開銷上了。

  這次來自德國、法國、芬蘭、俄羅斯、白俄羅斯、意大利、加拿大、越南、柬埔寨、印尼、緬甸等國家棋手基本全程免費參賽,這讓當地接待與開銷苦不堪言,不堪重負,甚至虧本倒貼經費。

  如此辦賽理念,確實難以讓人苟同。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有了謝俠遜這塊金招牌,當定位高端賽事,而非普羅大眾的公開賽這種檔次,或世界棋王棋後邀請賽,邀請卡爾森、候逸凡、王天一、唐丹,同臺競技,穿插表演,跨界吸睛,或國象象棋雙槍將世界爭霸賽,冠軍設置80萬、50萬均可,娛樂性競技性兼備,人員少,高精尖,開銷大幅降低,集中力量體現謝俠遜杯的含金量,讓媒體聚焦,成為年度話題,同時,深度開掘市場價值,吸引名企介入,有了名人、名企,還有名局,謝俠遜杯不火才怪。那時,各國好手會不請自來,國內高手,亦會爭相排隊上謝俠遜杯,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何必花錢請人來呢?

  有了這塊金招牌,思路不對,往往能把金礦搞成水泥廠,把湖邊別墅裝修成小漁棚。

  棋界的吳清源與謝俠遜,是後人無法企及的兩座高峰。兩人壽比南山,同為百歲老人,成為光耀中華的文化鉅子。他們的文化遺產,我們繼承之,發揚之,澤潤後世,功不唐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謝俠遜杯的文化開發與商業開發,還需向吳清源杯借鑑。

相關閱讀:

謝俠遜杯開戰在即 “巨石”曹巖磊提劍而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