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小學老師的這些教學方法,助你突破英語閱讀瓶頸

讓孩子愛上閱讀,提升孩子的閱讀能力,也是要講究方法的。

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1.找到合適的類型或書籍是激發孩子興趣的關鍵

找到合適孩子的讀物,可以參照美國小學裡應用很廣泛的五個手指原則:

美國小學老師的這些教學方法,助你突破英語閱讀瓶頸

給孩子選擇一本書,隨意打開一頁,讓孩子找出自己不認識的單詞,每次找出一個不認識的單詞就豎起一根手指:

0-1根手指:表示這本書對孩子來說太簡單了;

1-2根手指:表示這本書是非常完美的選擇;

3-4根手指:表示這本書可以讓孩子嘗試閱讀;

5根手指以上:表示這本書對孩子來說太難了。

一本書的一頁裡如果發現5個以上的生詞,那麼對孩子自主閱讀來說就稍難了一點,不如先放下,過一陣子等閱讀量更大一些再試。

美國小學老師的這些教學方法,助你突破英語閱讀瓶頸

當然有的專家建議,針對英語不是咱們的母語這個情況,也可以把這個方法變為3根手指法。

如果生詞數量不多,而且重讀率很高,那麼閱讀的難度就會降低很多,孩子們在閱讀過程的成就感就會提高,也就會愛上閱讀。

選擇閱讀內容上,可以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和自由度,讓孩子自己做主,選擇他們感興趣的題材,充分調動孩子的閱讀積極性。

美國小學老師的這些教學方法,助你突破英語閱讀瓶頸

2. 建立常規的閱讀程序

可以每天安排一定的閱讀時間,每天抽出時間和孩子一起共讀。

一開始跟孩子一起讀英文的時候,如果孩子母語已經很強勢了,她是會非常排斥英文繪本的,但若是能夠每天至少一本的堅持下來,慢慢就好成為自然而然的習慣的。

美國小學老師的這些教學方法,助你突破英語閱讀瓶頸

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

一、故事演繹

也就是咱們常常說的繪本演繹,將故事內容通過表演的形式進行梳理,讓孩子對閱讀內容進行深入的理解,並引發他們的思考。

這種方式把故事情景再現,激發孩子的興趣,實現浸入式英語學習,引導孩子主動輸出英文。

並且表演的形式,互動參與感強,同時讓孩子動用聽覺、視覺、語言、感覺等多種感官,既有趣味,又能讓孩子全方位去吸收知識,體驗閱讀的樂趣。

美國小學老師的這些教學方法,助你突破英語閱讀瓶頸

故事演繹常常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步驟展開:

01 自主閱讀理解故事大意

首先需要孩子獨立完成初次閱讀,對故事內容有自己的判斷,理解文章大意,為故事創作的步驟做出準備。

對於還沒有自主閱讀能力,年齡小一點的寶寶來說,家長可以先帶領孩子進行一遍閱讀。

孩子自主閱讀時,遇到不認識的生詞,先不著急給孩子解釋或者查字典,引導孩子結合上下文,對生詞進行推測。實在推測不出再去查。

美國小學老師的這些教學方法,助你突破英語閱讀瓶頸

02 故事創作和演繹

在創作故事之前,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再把故事內容熟悉一番,把之前不理解的生詞和句子進行梳理,等到基本上對故事有了深層次的理解後,就可以開始進行創作。

進行創作時,我們首先需要確認故事中的人物和故事背景,再進行大綱的架構。

一般情況下,大綱通常會被分為三部分,即:

開端(引發故事的某個事件)、經過(事件的展開)、結尾(事件的結局),最後,再以大綱為框架,填充故事的細節,一個完整的故事劇本就完成了。

比如經典英文繪本《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好餓的毛毛蟲》)。

美國小學老師的這些教學方法,助你突破英語閱讀瓶頸

在這個故事劇本的創作中,故事主人公就是毛毛蟲,故事的背景是一片樹葉。故事以毛毛蟲出生為開端,經過就是毛毛蟲不斷吃下各種食物,最後以毛毛蟲變成蝴蝶結尾。

可以填充的細節就包括,毛毛蟲分別在哪一天吃下了哪些食物,毛毛蟲發生了什麼變化等等。

美國小學老師的這些教學方法,助你突破英語閱讀瓶頸

這個過程,就可以

把孩子不認識的生詞和句子融入故事情節,幫孩子認識這些詞彙。

比如《好餓的毛毛蟲》中,Sunday、Monday、Tuesday等這些表示日期的詞比較抽象,沒有提前學習過的,可能就分不清每個詞具體是哪一天。那麼在故事創作時,就可以增加這些詞的出現頻率。

除了對生詞的學習,還可以通過問題引導孩子,讓孩子對內容產生進一步思考,創作原故事中沒有的劇情,甚至改變原來的結局。

比如讀到《好餓的毛毛蟲》中的“That night he had a stomachache”時就可以提問:

“Why does the caterpillar have a stomachache?”(為什麼毛毛蟲會肚子痛)

孩子也許會回答“因為它吃了太多東西。”家長就可以接著發問“吃太多東西還會怎麼樣?”

美國小學老師的這些教學方法,助你突破英語閱讀瓶頸

在不斷髮問和回答的過程中,家長還可以指引孩子進行想象,比如是不是吃太多不健康的食物才會不舒服、不舒服了要怎麼辦……再將這些發散性的想法加入故事情節,就會形成一個新的故事。

最後一步,就是將創作的內容表演出來,完整的的呈現,可以讓孩子對故事有更整體的認知,同時還鍛鍊了孩子的口語和對話能力。

美國小學老師的這些教學方法,助你突破英語閱讀瓶頸

二、故事複述法

通過提問的方式,幫助孩子回憶故事中的關鍵信息,梳理故事的情節和內容,實現對故事的靈活記憶和深層理解,同時鞏固口語能力。

複述之前,首先幫孩子瞭解故事的關鍵信息。

一個故事中的關鍵點大致可以分為五個,即故事五要素,它們分別是:

Setting:環境,即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

Characters:人物,故事中出現的所有角色

Problem:問題,即故事的起因、

Events:事件,故事的經過。

Solution:解決方案,故事的結局。


讀完故事後就可以根據關鍵信息:who(人物)、where(地點)提問,或者就order(順序)和 cause and effect(因果關係提問), 亦或邏輯關係的細節向孩子提問:

· 故事裡有哪些人物?

· 發生在什麼時間和地點?

· 故事一開始是怎樣的?

· 後來發生了什麼?

· 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掌握了這些關鍵點,孩子就可以根據每一點,進行有條理的複述。

當然了也要注意不要讓孩子覺得為了回答問題才讀故事,把讀故事變成了任務。

可以用多樣的方法幫孩子複述故事,保持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咱們可借鑑下美國老師們想出的很多新奇點子。

美國小學老師的這些教學方法,助你突破英語閱讀瓶頸

五指法

美國小學老師的這些教學方法,助你突破英語閱讀瓶頸

孩子可以比著自己的手,在紙上畫一幅五指圖,將故事五要素分別標記在每個指頭上,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框架,降低複述難度。

美國小學老師的這些教學方法,助你突破英語閱讀瓶頸

彩虹法

美國小學老師的這些教學方法,助你突破英語閱讀瓶頸

彩虹法是利用顏色來區分故事的重要部分,每種顏色代表不同的內容,比如用紅色代表故事人物,橙色代表故事環境……

擲骰子



美國小學老師的這些教學方法,助你突破英語閱讀瓶頸

這種比較適合人多一些的小組活動,可以把故事複述的問題按照骰子的順序對應好,然後給每個成員一個骰子和一張對應的問題海報,請成員們分別來擲骰子回答問題。

這種些故事複述法都能夠加強孩子對所學內容的理解,以及對語言結構的認知,養成英語思維,能實現獨立閱讀,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可以說,孩子掌握了閱讀理解能力,將來無論是日常學習還是考試中,都會佔據更大的優勢。

有了這些學習方法,再加上堅持練習,相信孩子的閱讀能力提高也是指日可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