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輛列車,曾是全國第一個進京的“慢車”

這輛列車,曾是全國第一個進京的“慢車”

吉林至北京的Z118/Z117次列車

從1949年開行至今

已連續行駛了70年

它與共和國同齡

有一個很親切的名字

叫做“群眾號”


這張照片

↓↓


這輛列車,曾是全國第一個進京的“慢車”


資料圖:1950年吉林至北京列車外貌

是“群眾號”剛開始運行時的樣子

1949年,由於此前戰爭頻繁

作為主要交通運輸工具的鐵路

遭到嚴重破壞

為了恢復交通運輸、更好地服務群眾

“群眾號”誕生了

“群眾號”的前身

是一列破舊的旅客列車

經整修後“換新顏”

擔當吉林至瀋陽248/247次列車

車廂全列為木板“硬座”

沒有臥鋪和餐車

車廂內沒有電燈

因此用瓦斯燈代替燈泡照明

列車上第一次設立了播音室

這也是想為群眾提供最好的服務


這輛列車,曾是全國第一個進京的“慢車”


資料圖:1950年吉林至北京車廂內部的環境

但每到冬季

“群眾號”的乘坐體驗

卻並不十分友好

從吉林站始發的這輛綠皮車

冬天時經常是銀白色的

車窗上結滿了厚厚的霜

有時還粘連並不容易消除的積雪

車窗不那麼嚴絲合縫

寒風就從縫隙中倒灌進來

在極寒天氣中著實難以忍受

更重要的是車軸常發熱

吉林到瀋陽就需要30多個小時

到北京全程則需要

耗費60多個小時

(編者注:如今高鐵僅需6小時51分)

即便如此

“群眾號”依然是當時人們的首選列車

它肩負起了恢復交通運輸的重大責任


這輛列車,曾是全國第一個進京的“慢車”


資料圖:1949年群眾號開行之初,首任列車長李靜華

1950年12月1日

吉林列車段在248/247基礎上

開行吉林至北京

102/101次“群眾號”直達旅客列車

也是全國第一個進北京的慢車


這輛列車,曾是全國第一個進京的“慢車”


資料圖:列車長李靜華工作中

“群眾號”的首任列車長名叫李靜華

任列車長時他才27歲

李靜華將列車進行“升級”

將列車分為母嬰車、餐車、服務車

還設立了巡迴書庫、救急藥箱等

用現在的話說

那是一列行走在鐵軌上的“房車”


這輛列車,曾是全國第一個進京的“慢車”


資料圖:1980年,列車員在列車前合影留念

70年間

“群眾號”見證了新中國鐵路變遷

也為祖國建設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

1976年,唐山大地震

那時它剛剛成為171/172吉林至北京的列車

地震發生後,它停靠到昌黎

與其它的救援列車共運送搶救約1500名傷員

1983年

照片裡的這對妙齡少女

當時在“群眾號”擔當列車員的職務

這輛列車,曾是全國第一個進京的“慢車”


資料圖:李秋平(左)與蔡金玲1983年合影

當乘坐“群眾號”的她們

畢生首次抵達北京時

激動無以言表

於是在北京站

留下了這張滿溢著興奮、喜悅的照片


這輛列車,曾是全國第一個進京的“慢車”


資料圖:1980年,吉林至北京列車員在軟臥車廂內合影

後來,“群眾號”升級了

蔡金玲和李秋平服務於“群眾號”時

這列車已是國產22型綠皮車

座席加裝海綿和人造革

是當時的“豪華列車”

同時也提速了

吉林到北京

由原來60多小時減少到30多個小時


這輛列車,曾是全國第一個進京的“慢車”


(1985年,運行中的吉林至北京列車)

1985年,鐵路是交通工具中的頂級流量

在一些老列車員的記憶裡

“群眾號”的超員率常年保持在80%

因此列車員想要從車頭走到車尾

心路歷程一定是

“我要跨過山和大海,也穿越人山人海”


這輛列車,曾是全國第一個進京的“慢車”


(1985年,列車長在站臺上幫助攜帶孩子的旅客上車)

到了上世紀90年代

“群眾號”列車成了當時的“網紅”列車

不僅列車的硬件設施是按照最高標準配備

經常獲得乘客的5星好評

“那時乘客的表揚信真的是像雪花般接踵而至”

這是來自一位

多年與“群眾號”並肩作戰的老員工的回憶

你們能認出來,下面這張圖中

兩位姐姐是誰嗎?

↓↓↓


這輛列車,曾是全國第一個進京的“慢車”


2019年9月,李秋平(左)與蔡金玲36年後重聚“群眾號”。 蒼雁 攝

她們就是前面提到的

1983年在北京站留影的妙齡少女

時隔36年後

她們在同一個位置,與同一輛列車

留下了同一種喜悅滿溢的照片

她們視它為同事、夥伴

“我們希望它就這樣一直跑下去。”


這輛列車,曾是全國第一個進京的“慢車”


(16把不同年代的火車鑰匙是一部中國鐵路的變遷史 蒼雁 攝)

從1949年至2019年70年間

“群眾號”列車經歷了12個車次的歷史變遷

吉林至北京的運行時間

也由60多小時縮減到了現在的11小時01分

車體由綠皮車、硬座車

換成了現在的空調車、臥鋪車

由慢火車變成了直達特快車


這輛列車,曾是全國第一個進京的“慢車”


(2018年,吉林至北京Z118次第五乘務組列車長郭海濤在清理衛生)

“我也不知道是第幾任車長,這趟列車與共和國共齡。”

42歲的郭海濤

是“群眾號”的現任列車長

郭海濤和自己的大多數同事一樣

因“群眾號”而倍覺榮耀



這輛列車,曾是全國第一個進京的“慢車”


2019年,Z118次第三乘務組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工人先鋒號”榮譽


每天晚上21時35分

“群眾號”準時從吉林出發駛向北京

所有值乘過“群眾號”的列車員

都見證了發生在這趟列車裡的故事


這輛列車,曾是全國第一個進京的“慢車”


2019年,Z118次第四乘務組列車長趙紫巖詢問攜帶孩子的旅客是否需要幫助


37歲的趙紫巖從2004年工作之初

就在“群眾號”列車上

“這趟列車老弱病殘居多,進京看病的也多

所以更需要乘務人員的細心照料。”

趙紫巖理解的“群眾號”代代相傳的精神

就是更好地服務於旅客

今年46歲的何亞光

是“群眾號”的老乘客

自1996年考取北京大學的研究生後

他就與“群眾號”結下了不解之緣

他說:那時候我記得車是紅色的

在當時綠色的火車中很扎眼,特別拉風

如今,何亞光已留在北京工作

但逢年過節回吉林老家

他還會選擇“群眾號”

他說,“上了這趟車,就像回家一樣”


這輛列車,曾是全國第一個進京的“慢車”


2019年,“群眾號”已伴隨著共和國七十年的風雨不斷成長 蒼雁 攝

雖然外表變了,但使命未變

“群眾號”仍然在路上


你想來乘坐一下“群眾號”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