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的螞蟻雄兵,曾是“中國奇蹟”的一大主角。然而近十年來,市場格局生變。一方面,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需求疲弱,導致大部分行業進入存量博弈時代,產業鏈低端產能尤其過剩。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乃至新近大熱的區塊鏈等技術的演進,引領製造業向新一代智能製造方向升級,研發投入成為關鍵要素,製造業服務化的趨勢日益凸顯。同時,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人力、土地等營商成本提升,使得低成本、低技術、低效率的生產難以為繼。傳統的中國製造模式,走到重構關口。
如今,歷經數年探索,製造企業的處境漸現分野。龍頭企業雄厚的資金和技術底蘊,高舉高打,通過組織重構、加大技術投入、對外收購消化等舉措,轉型“中國智造”之路已見清晰。而眾多中小製造企業的日子依然不好過,即使經過了一輪輪競爭淘洗的倖存者,仍在轉型升級路上艱難跋涉。
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核心,中小企業是經濟創新的活力之源。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實體經濟的重要性被重新認知,歐美紛紛佈局“再工業化”,製造業成為全球經濟競爭的制高點。這一背景下,中國製造如何通過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從產業鏈的中低端邁向中高端,從微利、粗放經營轉向創新驅動?
德國中小企業創新新趨勢
近幾年,德國湧現出一大批專注於推進數字化建設的新興高科技企業,正在漸漸成為數字化轉型創新領域的主力軍。這些企業敢於承擔風險,樂於接受新方法、新思路、擁有靈活且適應性強的組織結構,並且與技術研究機構保持著密切的聯繫,德國總理把他們稱為德國數字化轉型的驅動器。在德國,具備傳統優勢的中小製造型企業,正通過與從數字化中誕生的初創企業合作,釋放出巨大的協同效應。
據德國機械製造業聯合會(VDMA)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德國機械製造行業中小企業和初創型數字化企業的合作已成為企業創新的新趨勢。2018年,有55%的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有合作的經歷。VDMA專家預測,到2022年,這個數值將會是73%。這項研究還證明了這種合作是值得的:96%具有初創公司合作經驗的中型企業將來會繼續和初創公司合作。這其中,大部分的合作集中在工業物聯網、人工智能、增材製造、機器視覺、自動化軟件、自動化硬件、工業平臺這幾大領域。
儘管這樣的開放式創新似乎有風險,但是處在由數字化和眾多突破性創新引發的新的工業革命的風口浪尖當下,德國中小企業主也意識到,不這樣做的風險顯然是更大的,尤其是競爭對手從事開放式創新的活動。這樣的創新正在加速融合,初創企業的層次結構平坦,路徑依賴更少,並且使用敏捷方法進行創新驗證,中型公司擁有更多的市場經驗和網絡。開放式創新讓雙方都實現了競爭力的提升。
中國中小企業如何參與德國創新生態系統?
中國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豐富的應用場景,是吸引德國初創企業的重要因素。對很多德國初創企業來說,中國市場非常重要。柏林夥伴組織數字化業務部主任克里斯蒂安·赫爾佐克介紹說,該機構最近對800家初創企業的調查發現,30%的企業計劃開拓中國市場。
同時,與德國初創企業的合作,不僅在創新層面上加強企業的競爭力,對於加深對德國市場的瞭解,快速擴展海外市場,就成本和壁壘而言,都是相對較低的。
我們在此總結了中國中小企業在德國創新生態系統的五種參與模式:
參與模式一:漸進式(機會性曝光)
對於已經在開拓德國市場的企業,公司可以通過其他活動(例如營銷,分銷或生產、採購)逐漸進入德國市場。在與當地參與者建立信任的同時,加深了對德國經濟及其機會的瞭解。藉助所獲得的知識,可以在以後抓住與研發相關的機會。對於希望和德國企業一道開闢中國市場的企業,可以先通過採購、試點項目合作、經銷代理、合資公司等方式一步步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
漸進式的優點:
- 來自目標市場和當地代表的良好信息反饋;
- 獲得快速的市場準入;
- 建立更牢固的關係;
- 就成本和壁壘而言,與其他參與方式是較低的;
漸進式的缺點:
- 由於這是一個週期較長的過程,因此可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來尋求和抓住機遇;
- 沒有專門的人員尋找創新研發機會,這可能使公司失去有利的條件;
參與模式二:偵查
偵察是指收集有關特定市場的信息,包括其趨勢,技術和創業公司。它可以涉及一般研究,也可以專注於特定技術領域,確定目標公司的相關發展。偵查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完成:
1:外聘目標市場的本地專家;
2:派遣公司員工進入目標市場;
聘請對目標市場有更深入瞭解的外部顧問,相對來說價格最低,因為這不需要承擔設立辦事處和僱用全職員工的間接費用,而且報酬通常與具體交易掛鉤。由於公司可以輕鬆終止合作協議,因此這種模式沒有牽扯到太多限制。但是,由於偵察員不是全職僱員,因此公司對其的控制權是有限的,因此可能無法反映公司的程序或價值觀。
偵查的優點是:
- 系統地篩選潛在的公司和技術;
- 與其他參與模式相比,成本更低,決策更迅速;
- 將來可能延伸出其他的業務活動;
偵查的缺點是:
- 使用外部顧問公司的把控度較差,並且很難單獨完成所委託的業務(如併購);
- 目標市場的潛在公司需要時間來了解該公司的需求,與母公司的相關部門匹配。同時需要更多的時間熟悉目標的社會規範和最佳參與流程;
- 建立當地社交網絡,瞭解當地生態系統的時間較長;
參與模式三:加速器或者孵化器
加速器和孵化器都會集中資源幫助創業企業實現快速發展,並且會給創業企業提供像共享空間以及導師等資源,只是前者和創業企業的合作相對時間較短,一般為四到五個月,後來可延伸到一年至兩年。除此之外,在商業模式、篩選、合作、培訓和教育也有本質的區別,此處我們就不一一展開。
那麼企業如何利用加速期或者孵化器,為自身的創新研發服務,主要有以下三種形式:
- 與德國當地的加速器形成合作夥伴關係:這種方式最大的好處是讓雙方在資金壓力上都有所緩解。但是,需要合作伙伴之間能夠形成默契,互相理解對方。在這種選擇下,我們可以為看中的創新團隊擬定了一個計劃,併為團隊提供資金,以研發與其企業需求相匹配的想法。
- 在德國當地建立加速器:企業可以在當地建立全資擁有加速器。但是這種方式的花費顯然是比較高的。優點是可以對項目保持完全的控制。
- 建立基礎孵化器:這是風險相對更高的一種參與方式,企業需要更高的資金投入,同時做好長期運營管理的準備,一般適合製藥公司。
參與模式四:直接參與研發
直接參與研發可以通過兩種方式進行:(1)通過戰略聯盟;(2)建立本地研發實驗室。
通過戰略聯盟,實現與目標國兩個或多個企業之間的合作,目的是為了實現共同的目標而進行協作。
戰略聯盟的優點是:
- 通過技術交流,增強和補充公司的專業知識;
- 建立聯盟,有機會與財大氣粗的跨國公司進行全球競爭;
- 聯盟中的當地公司更瞭解當地的文化,市場和經商方式,對進入當地市場也有很大的幫助;
- 分擔費用減少了所需的投資,這對於小型或高度規避風險的實體而言,可能是至關重要的;
- 有機會獲得高素質的人才;
戰略聯盟的弊端是:
- 缺乏直接控制權;
- 合作伙伴的目標可能與公司的目標不一致;
- 尋找一個合適的合作伙伴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
建立本地研發實驗室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收購目標地公司獲得,另外一種是從零開始建立,這種模式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
建立研發中心的優點:
- 提供快速訪問技術和本地市場的機會。在內部保留新知識以創造競爭優勢。
- 更有效地利用當地的創新生態系統;
建立研發中心的弊端是:
- 需要大量財務手段;
- 需要對當地市場的密切監督和了解;
來自德國的絕大多數突破性技術都是由小型創業公司開發的。初創公司通常在進行研發時非常有創造力和高效,但新開發產品的商業化能力較弱。相反,成熟性企業在新產品的商業化,製造和營銷方面具有強大的優勢。
參與模式五:收購
收購是一家公司通過購買另一公司的股票或將其交換為自己的股票來獲得對另一公司控制權的交易。有時,目標公司會轉變為收購公司的本地研發中心。這種模式涉及高風險,並且需要大量的財務手段。通過收購,公司獲得了對現有知識產權和技術的完全控制權。
收購的優點:
提供對已建立的技術和人才庫的訪問。在內部保留新知識以提升競爭優勢。
收購的缺點:
- 買方必須徹底瞭解目標國的國內法規;
- 相對風險:所有收購案例中有40%至60%未能使被收購公司的市值增長超過投資額的增加;
從競爭到合作再到協作
不可否認,新的工業革命浪潮正在興起,激烈競爭的號角已經吹響。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全球產業變革的歷史性交匯,正在帶來國際產業分工格局的重塑與洗牌。德國工業4.0在全球產生重大影響,標誌著全球加快全面進入以智能製造為核心的智能經濟時代。德國的創新高科技企業雖然在最幾年呈井噴式發展,但同時也遇到了瓶頸,主要表現在批量生產能力不足,融資能力有限。而中國強大的製造能力、廣闊的市場和資本恰恰可以幫助這些企業突破瓶頸期。通過開放式的創新,尋找合適的創新合作伙伴,共同把技術和產品推向市場,這對中國製造產業升級有極大的助推作用。參與發達國家的科技創新活動,對於擺脫產業鏈末端地位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全球製造業領域的創新正在加速融合,產業遊戲規則正在快速變化,具備產業洞察力的德國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正在成為開放式創新的主導。我們是否能實現彎道超車,除了把握好自身的方向盤,道是否能越拓越寬,或許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閱讀更多 德國工業智庫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