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梅的瞬間」張媽媽,您也要堅持

她來自東北,卻將自己的大半生都奉獻給了雲嶺大地……

她家中沒多少家當,最醒目的卻是40多項榮譽的獲獎證書: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十大女傑、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最美鄉村教師、全國三八紅旗手……

她無兒無女,卻被1000多名孩子親切地喚作“張媽媽”……

她就是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她用自己深沉的愛詮釋了一位人民教師的本色,用堅定的理想信念詮釋了一位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

寒冬時節,記者來到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聆聽這位傳奇校長一個又一個溫暖的故事……

「张桂梅的瞬间」张妈妈,您也要坚持

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

“只要我還能再堅持一天,我就要在學校陪著她們一起”

寒冬清晨,張桂梅又起了個大早,陪伴學生們早讀、宣誓、唱歌,一如她過去的每一個早晨……

1974年10月,17歲的張桂梅跟隨姐姐從家鄉黑龍江來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45年來,她一步步深入雲南最貧困、最需要幫助的地區。

1996年8月,丈夫離世後,父母雙亡、無兒無女的張桂梅來到麗江市華坪縣民族中學任教。23年來,哪怕生活再拮据艱難,哪怕經歷病痛的折磨,她也從未離開過她深愛的講臺和她最關心的學生。

2001年,張桂梅兼任新建的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的院長。18年來,她除了上課,還要一把屎一把尿地照顧這些幼小的孤兒。

2008年8月,在張桂梅的遊說、努力下,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級中學在華坪建成。11年來,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連續10年高考綜合上線率100%,1645名貧困女孩從這裡走進大學……

「张桂梅的瞬间」张妈妈,您也要坚持

迎著朝陽,新的一天來了。

今年張桂梅已經62歲了,身體大不如前。

她的脊背微駝,瘦弱的身軀隨風顫抖,手揣在衣袖裡,銀髮攀至頭頂,臉上佈滿皺紋。從教學樓到操場不過百米,對於現在的張桂梅來說都很“漫長”,需要靠電動車來代步。

“和去年相比瘦多了,今年整個人的精神都差。”華坪縣融媒體記者劉忠偉說。因曾多次採訪,劉忠偉是張桂梅的老朋友了,他既佩服張桂梅如紅梅般的堅毅,同時又無比心疼。“你要多休息,不要太操心了。”

面對老友的關心,張桂梅卻顯得很坦然,“只要我還能再堅持一天,我就要在學校陪著她們一起。”張桂梅告訴記者,她給自己制定了一個目標,堅持到明年六月,那時,新一批高三學生將走出大山。

「张桂梅的瞬间」张妈妈,您也要坚持

這裡,是張桂梅奮鬥堅守的人生陣地之一。

“胎教開始有的差距,我要用三年讓她們追上來”

張桂梅是“嚴母”,她對女高的學生要求嚴格,從早到晚目光都不會離開學生。只要學校喇叭響起,孩子們就知道,張校長來了。

山裡娃的基礎差,用張桂梅的話說,那是從“胎教開始有的差距”。但數十年來,她從不認為這樣的差距無法彌補,而且總是充滿自信,“我要用三年讓她們追上來”。

也正是因此執著的信念,即便62歲了,身體狀況不容樂觀,張桂梅也依然奮鬥在教育第一線。

在政府支持下成立免費女子高中,把積蓄全部花在學校裡,事無鉅細親力親為……她的手臂瘦骨嶙峋卻異常有力,硬是把1500多個山區女孩拽出矇昧、拉進教育、送到大學,讓她們終能無視“起跑線”的差距,走向更為廣闊的人生大舞臺。

“堅持堅持再堅持!”張桂梅又一次地對即將升學的學生說這句話。

“您也要堅持!”學生的回答讓張桂梅百感交集。

「张桂梅的瞬间」张妈妈,您也要坚持

張桂梅是學生前進的燈塔。

其實,學生哪能不知道呢?即便張桂梅能在他們面前“裝”得很好,孩子們卻也早已察覺到了張校長的難處。

一次,張桂梅從辦公室下樓去查課,正好與一名叫做李倩文的學生相遇,看到平時雷厲風行的張校長扶著欄杆喘氣,李倩文立馬走到她身邊攙扶住。

“您要堅持!”李倩文說。然後,她拉出校服的衣角,遞到張桂梅的眼前,上面繡著“加油”兩個字。“這是我媽媽給我繡的,她希望我能在這三年堅持下去,您也要堅持。”

此後,李倩文幾乎每天凌晨5點都會在宿舍樓下等著張桂梅,和她一起走過空曠的操場,直到校長拿著喇叭開始一天的工作,李倩文才迅速進入教室開始學習。

張桂梅總說自己特別不願意讓學生看到自己羸弱的樣子,“學生們會擔心,只有自己好好的,她們才能好好學習”。

可事實上,無論張桂梅筆挺地站著亦或因疼痛佝僂著背,她都是學生前進的燈塔,那束閃亮的光從來不會沒有消散。

「张桂梅的瞬间」张妈妈,您也要坚持

對於兒童之家的孩子們,張桂梅非常慈祥。

“這聲媽媽的重量不一般呀”

2001年,張桂梅一邊當老師,一邊義務當上了華坪縣兒童之家的院長,成為眾多孤兒的“媽媽”,他們有的才幾個月大,最大的12歲。張桂梅一生沒有孩子,第一次聽到有人喊她“媽媽”,她感到肩上又多了一份責任。

與對學生的要求嚴格不同,對於兒童之家的孩子們,張桂梅非常慈祥,她極盡所能地彌補孩子們缺失的母愛。縱然身體不好,她依然堅持每天晚上回一趟兒童之家。“我要做他們的依靠。”張桂梅說。

張桂梅還是一個“護犢子”的媽媽。每當兒童之家的孩子闖禍,她總是第一個站出來承擔責任。有人說孩子們沒有媽媽,她絕對不能容忍,“你告訴他們,你媽媽是張桂梅”。在她的保護下,兒童之家的孩子越來越開朗。

“媽媽,媽媽。”一聽到張桂梅的聲音,孩子們紛紛跑了出來,圍在她的身邊。“你們做作業了嗎?怎麼穿這麼點衣服?”張桂梅溫柔地摸著孩子的頭,臉上掛滿了笑容。如今的兒童之家已步入正軌,孩子們的生活有了保障,張桂梅也安心了。

“就像一個家,媽媽每天去上班,晚上再回家。”一個小時的陪伴,看起來微不足道,可對於孩子們卻意義重大,張桂梅擔起了母親的責任,給了他們一個完整的家。

晚上8點左右,張桂梅又要返回學校繼續工作,孩子們扶著張桂梅來到門口,昏黃的燈光照在一家人身上。

「张桂梅的瞬间」张妈妈,您也要坚持

張桂梅迎著陽光,只要有黨和政府在,媽媽就永遠在。

“只要有黨和政府在,媽媽就永遠在”

張惠華從小在兒童之家長大,張桂梅媽媽養育他長大。如今的他,已經成長為一名基層公務員,在張媽媽的引導下,他從被人幫助的對象變成了幫助別人的人,他說是媽媽教會了他奉獻。

2018年3月,張惠華突然接到家裡面打來的電話,說張桂梅媽媽病重住院了。“我第一次看媽媽病得那麼嚴重,心裡充滿了恐懼與擔憂。”張惠華恐懼的是怕失去媽媽,擔憂的是萬一媽媽不在了,這個大家庭又該如何維持下去。

“兒童之家的孩子,是黨和政府養大的孩子,只要有黨和政府在,媽媽就永遠在。”張桂梅知道孩子的擔心,她說趁現在還有時間,能多幫一個是一個。

現在,兒童之家的孩子有50多個都走上了工作崗位,每年春節,大家都會趕回家裡看望媽媽,他們心裡明白,是黨和政府的關懷,是張桂梅媽媽無私的愛,改變了他們的人生。

“多虧了女中和張老師,我才有機會實現當警察的夢想。”陳法羽2009年中考落榜,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她成為女子高中第二屆學生,現在則是永勝縣公安局的一名警察,

再次回到女高,陳法羽穿上了警察制服。“真精神!”一見面,張桂梅忍不住拉著陳法羽細細打量,臉上滿是欣慰。看著正在進行課間操的學妹們,陳法羽連連感嘆,彷彿看到了10年前剛進入女高時的自己……

上課鈴聲響起,張桂梅終於可以休息片刻。她回到辦公室,快速扒兩口飯,從抽屜裡拿出藥仰頭吃下,癱坐在椅子上。此時,窗外陽光燦爛、書聲朗朗。

雲南網實習記者 董佳妮 記者 趙黎浩 攝影報道

關於張桂梅的更多故事,雲南網還將繼續關注。

相關新聞:

【視頻】創辦女子高中 張桂梅的信仰教育送孩子們“出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