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中原“紅色地圖”|訪寶豐縣中共中央中原局舊址

千里躍進 逐鹿中原

——訪寶豐縣中共中央中原局舊址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建新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冰珂

12月16日,記者來到位於寶豐縣的中原解放紀念館,進門便被“千里躍進逐鹿中原”八個大字吸引住了。

探访中原“红色地图”|访宝丰县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

中原解放紀念館莊嚴肅穆。姚翔 攝

1948年2月,劉鄧大軍主力轉出大別山,在淮北休整。4月底,劉伯承、鄧小平率中原局和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部遷駐豫西寶豐縣,與陳(賡)謝(富治)兵團和華野陳(士榘)唐(亮)兵團會合,由劉鄧統一指揮,開展大機動作戰。

寶豐於1947年解放,人民政權迅速建立和鞏固。根據中央關於相對穩定指揮機關駐地,以利統一指揮中野和華野在中原協同作戰的意圖,1948年5月17日,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原軍區機關移入寶豐縣周莊鎮的楊崗、餘官營等地。5月26日,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軍區暨中原野戰軍司令部分別進駐縣城西北商酒務鎮的趙官營、北張莊村。

在寶豐期間,中原局和中原軍區召開了一系列會議,傳達黨中央十二月會議精神,研究部署中原軍區整黨整軍問題。在中共中央和中原局的領導下,部隊利用行軍和作戰間隙進行了整黨和新式整軍運動。在河南的中原、華東野戰軍各部以訴苦、三查(查階級、查工作、查鬥志)、三整(整頓思想、整頓組織、整頓作風)為中心,對營以下幹部進行普遍查整。中原局和中原軍區移入寶豐後,旅以上幹部政治工作會議先後在寶豐楊崗、焦樓、柳林村召開。1948年5月23日,鄧小平在焦樓村壓鳳寺向與會幹部作了關於政策問題的報告。

1948年6月17日至19日,中原軍區在駐地北張莊村召開了縣團以上幹部會議,劉伯承、鄧小平、陳毅、鄧子恢、張際春、李達等出席,中原軍區機關和豫西二、五軍分區及直屬隊團以上幹部共1000多人參加了會議,大大提高了中原地區幹部的戰略思想水平和政策水平。

1948年7月28日至8月7日,中原局和中原軍區在寶豐縣城東街文廟召開了縣團級以上軍政幹部會議,史稱“寶豐會議”。從此,中原部隊的整黨整軍轉入了以檢查團以上領導作風為重點的第三階段。會議決定,用兩個月時間深入地進行整黨整軍,以上級、同級、下級“三層亮”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法,著重解決縱隊、旅、團三級領導作風問題,同時部隊中開展以政治為主軍事為輔的大整訓,以進一步提高全體指戰員的階級覺悟和戰術、技術水平。

除了召開過重要會議,中原局和中原軍區還在寶豐創建了中原大學、中原軍政大學、豫西行政幹部學校,為新中國培養了大批幹部和急需人才;成立了新華社中原總分社、中州農民銀行總行、中原新華書店等。同時,中共中央中原局還制定了《關於執行〈中央一九四八年土地改革工作和整黨工作指示〉的指示》(簡稱《六六指示》)《中原局減租減息綱領》《關於進一步恢復工商業的指示》《關於爭取、團結、改造知識分子的指示》等新區政策,並把寶豐作為新區政策的重點試驗縣,由鄧子恢、李雪峰指導、總結經驗。當時,太嶽、太行和華北老解放區向豫陝鄂各戰場輸送的兵員、物資,均經寶豐中轉。

寶豐縣商酒務鎮北張莊村的一個大院內,幾間古樸的民房被打掃得乾淨整潔,幾張八仙桌、幾把長凳,便是房間全部擺設。這裡是中原軍區暨中原野戰軍司令部舊址,宛東、開封、睢杞、襄樊、鄭州等重要戰役就是在這裡部署指揮。

1948年秋,中原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消滅國民黨正規軍20多萬人、地方武裝10萬餘人,摧毀了國民黨在中原的防禦體系,並建立行署以下各級人民政權,財經狀況大為好轉,為在淮海地區組織戰略決戰創造了良好條件。

1948年10月11日,中央軍委傳達了《關於淮海戰役的作戰方針》,並指示劉伯承、陳毅、鄧小平即速部署,攻擊鄭徐線牽制孫元良兵團。14日,劉、陳、鄧在北張莊村召集一、三、四、九縱隊領導人,研究部署鄭州戰役。21日晚,攻城部隊包圍鄭州。22日拂曉,國民黨鄭州守軍萬餘人棄城北逃,中野九縱將其全殲於鄭州以北老鴉陳地區。

鄭州戰役告捷後,陳毅、鄧小平和劉伯承等領導人,先後赴淮海前線指揮作戰,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原軍區機關亦於11月13日全部移出寶豐。

探访中原“红色地图”|访宝丰县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

紅綠交融 景美業興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建新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冰珂 通訊員 田華芳

12月16日,寶豐縣商酒務鎮北張莊村,村民楊衛傑正在為他的農家飯店做正式營業前的最後準備。飯店整體是一所院子,院中涼亭古樸自然、池中魚兒往來翕忽,屋內乾淨整潔,至少可以容納200人同時就餐,因村內有紅色舊址,故起名“繼紅山莊”。

楊衛傑原在青海經商,今年春節返鄉探親,發現村裡有許多變化:環境整潔了,道路平整了,通上了公交車,中原野戰軍司令部舊址也進行了修復,每天都有不少遊客前來參觀。在鄉情懇談會上,楊衛傑當場表示要返鄉投資。

當天,一輛城鄉公交車駛進北張莊村,乘客下車後,三五成群地來到村內的中原野戰軍司令部舊址,並拿出手機拍照留念。“知道這裡是革命舊址,開通了旅遊專線公交車,就專門坐車來看看。”一名老人說。

1948年5月,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軍區暨中原野戰軍司令部進駐寶豐,留下了許多革命印記。寶豐擁有中原軍區暨中原野戰軍司令部舊址,中原軍區團以上幹部會議會址、中原軍區警衛團幹訓隊舊址等,紅色資源十分豐富。

商酒務鎮黨委書記龐旭輝介紹,鎮裡將革命舊址文物群保護工作與鄉村振興相結合,通過引導相關村莊召開鄉情懇談會,吸引人才迴歸和資金注入,村集體和村民以土地入股,既促進了紅色文化傳承與發揚,又助推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如今,何莊村情報處、軍政處舊址和柳林村政治部、組織部舊址均已修復,其餘革命舊址也正在抓緊修復中。寶豐縣還加快通村公路、村內基礎設施建設,開通紅色旅遊公交專線,帶動了鄉村紅色遊。

交通方便了,遊客聞訊而來。有紅色資源的村子紛紛進行產權制度改革,摸清家底,成立村級專業合作社,發展苗木、瓜果、花卉等特色產業,以及紅色教育、餐飲零售、娛樂休閒等服務業,按股分紅,村民增收、集體經濟壯大。

如今,該鎮何莊村的集體經濟共享果園、商酒務村500畝苗木基地和水牛裡村500畝迷迭香種植基地等已經建成,在紅色舊址的襯托下,一幅紅綠交融的鄉村美麗圖景正徐徐展開。

探访中原“红色地图”|访宝丰县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

寶豐縣商酒務鎮皂角樹村村頭一景。王冰珂 攝

軍民一家魚水情深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建新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冰珂 通訊員 胡倩倩

12月16日,82歲的寶豐縣商酒務鎮北張莊村村民楊玉民像往常一樣,早上起床後,先到村北幾處宅院溜達一圈,時而駐足凝望,時而喃喃低語。

那幾處宅院是中原軍區暨中原野戰軍司令部舊址,1948年5月至11月,劉伯承、鄧小平曾在這裡生活工作過。一牆之隔是楊玉民家的老宅,承載著他兒時那段美好的記憶。

1947年11月,中原野戰軍九縱二十六旅長途奔襲,解放了寶豐城。次年2月,劉鄧大軍主力轉出大別山,在淮北休整。5月底,劉伯承、鄧小平率中原局和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部進駐寶豐。

“解放軍每天早上幫老百姓打水、劈柴,把道路掃得乾乾淨淨。要是碰上哪家有老人,就幫老人做飯幹活。”楊玉民回憶起往事,仍激動不已,“解放軍拔走群眾的蘿蔔,就把錢放到蘿蔔坑裡,跟日本人、國民黨比著,就是天壤之別。”

時間長了,村民和解放軍越來越熟絡起來。楊玉民那時經常和玩伴兒在司令部附近玩耍。有一次正在小溪旁戲水,就聽見有人喊他們,“小鬼,水裡危險,上來耍。”楊玉民笑著說,後來才知道那是鄧小平。

中原局和中原軍區駐寶豐期間,發佈了一系列新區政策,並把寶豐作為重點試驗縣。北張莊村也推行土改和減租減息,恢復了工商業,發展了教育文化事業,群眾的生活越來越有奔頭。

1948年10月、11月,中原局和中原軍區領導人先後赴淮海戰役前線指揮作戰,機關全部遷出寶豐,群眾戀戀不捨。“是黨和解放軍帶給了咱們新生活,要永遠記住這個恩情。”時至今日,楊玉民仍然這樣教育自己的子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