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陽泉-下董寨村-虎鋸龍盤青石寨,千古鑄就鳳凰城


山西陽泉-下董寨村-虎鋸龍盤青石寨,千古鑄就鳳凰城

全貌

下董寨村屬平定縣娘子關鎮管轄,位於娘子關西6公里處,溫河流域的下游。

下董寨,以其深厚的文化傳承和悠久的歷史印跡(如正月十六的跑馬和董卓壘的傳說)而名揚華夏,再觀其峻峭挺拔的地勢和奇特規整的村貌佈局會更使我們現代人為之驚歎不已!它作為歷史文化名鎮——娘子關鎮的一個古村寨和重要景點,確實是藏龍臥虎,實至名歸。


山西陽泉-下董寨村-虎鋸龍盤青石寨,千古鑄就鳳凰城

全貌

該村四面環山,坐北朝南,溫河之水由村南石崖下的龍潭流過,地理位置十分險要。處於太行八徑之一的井陘之西。春秋戰國時期就是連接晉趙兩國的重要通道。據考證,漢末幷州牧董卓曾在此憑險設關,屯兵建寨,世稱“董卓壘”。 董寨古有三道寨門,即東門、西門、北門,因村南為懸崖峭壁,龍潭天險可作天然屏嶂,無需設南門。東門猶為重要險絕,是西進太原的必經之路,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山西陽泉-下董寨村-虎鋸龍盤青石寨,千古鑄就鳳凰城

凡是乘車走過陽井公路的人,無不為一個村子的奇特外貌而詫嘆!在陽井公路的北面,和公路隔河相望且平行延伸,一個完整的青石灰瓦的村落,坐落在一塊碩大無比的石頭上,即一塊巨石撐起了一個村。十幾丈高的懸崖,陡峭直立,呈半圓型狀圈圍著村莊,多麼險峻的自然城廓,一個石邦石底的村寨,多好的根基啊!如果沒有近年裡才修築的南北相通的水泥拱橋,任你有天大的本事,面對近在咫尺的村落,你根本就難以跨越。

山西陽泉-下董寨村-虎鋸龍盤青石寨,千古鑄就鳳凰城


陽井公路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新修的,是晉煤外運的主要幹道,也是晉冀兩省主要通道之一,至今只有區區四十年的光陰。那麼,在公路以前貫通晉冀兩地的古驛道,又是個什麼樣子呢?想知道的朋友請下車,到村裡來,你會看到許多的令人驚奇的自然景觀,確保你一定不虛此行。


山西陽泉-下董寨村-虎鋸龍盤青石寨,千古鑄就鳳凰城

感謝我們的祖先,為後人留下了如此精緻而漂亮的村寨。青石街,青石房,青磚灰瓦青石牆,吞口門樓二進院,鋪面臨街好排場。筆直的一條大街直通東西,約有一里地長,寬約丈餘。分東街、中街和西街,東西兩閣遙相呼應,東供觀音,西奉關帝,莊嚴肅穆,蔚為壯觀。大街兩岸南北門戶相對,多為二進院落,其基本佈局是:大門連巷道、前院、二門、裡院、影壁和正房(南向院落為南房),青石鋪街,青石壘牆,青磚門樓,青石建房

山西陽泉-下董寨村-虎鋸龍盤青石寨,千古鑄就鳳凰城

許多院落還有東西配房,騾馬圈、牲口棚等,為典型的明清時期北方建築佈局風格。由於下董寨正街是連接晉冀兩地古驛道的必經之路,所以臨街院落大多為騾馬店鋪,大門又以寬大門樓居多,約五尺左右,要能拉得進負馱牲口,如騾、馬、駱駝等,門口街邊設上馬石。就我知道的店鋪就有:恆新店、順義誠、煤店等等。凡騾馬店,院內一般都建有較大的水窖(旱井),集自然降雨供住店的人畜飲用。除正街外,還有後街(分頭、二、三道巷),下街,圪臺,遙籃,楊道,崖頭齊,河坡底等。村落佈局是戶挨戶,牆連牆,密集而有序。整個村子基本處於一個平面,東街和后街、圪臺等稍高,下街稍低。橫平豎直,排水通暢,建築規整,佈局合理。俯瞰村寨的輪廓,東閣高揚其頭,南北兩個崖頭齊為兩翼,主村為身驅,楊道是尾巴,極象一隻展翅高飛的神鳥,早年就有鳳凰城之美譽。祖先的智慧令人歎服,嚴謹的規劃無可挑剔,好一幅壯美的山寨畫卷。

山西陽泉-下董寨村-虎鋸龍盤青石寨,千古鑄就鳳凰城

下董寨的東大門,即東閣,也稱觀音閣,地勢非常險峻、雄壯,從龍潭出口處的溫河河床沿石徹陡坡向上,一溜的慢上坡,坡度約45度左右,到臨近東閣的河坡底時,坡度再次變大,約60度上下,抬頭仰視便是雄偉的觀音閣,閣體下層為青石拱旋,上層為磚徹閣樓,內供觀世音菩薩,上披起脊瓦頂。拱門上方鑲嵌一塊青石,上書“朝陽閣”三字。高大雄偉的朝陽閣配以南北兩翼開翅般平行伸展的南北兩個崖頭齊,讓每一個由此走進村寨的人,無不感到自己的渺小和閣樓的高大威嚴,極其雄偉壯觀。此處和娘子關城樓相比,其雄渾之感有過之而無不及。只是由於陽井公路開通後,無人再走此道,感覺不到而已。

下董寨是一座名符其實的石頭城,青石鋪街,青石壘牆,青磚門樓,青石建房,又坐落在一塊完整的大青頑石之上。所以說,青石就是董寨村的魂。魂之所依,魂歸何處,青山作證,青石為憑。虎鋸龍盤青石寨,千古鑄就鳳凰城。


山西陽泉-下董寨村-虎鋸龍盤青石寨,千古鑄就鳳凰城


山西陽泉-下董寨村-虎鋸龍盤青石寨,千古鑄就鳳凰城


山西陽泉-下董寨村-虎鋸龍盤青石寨,千古鑄就鳳凰城

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下董寨村,位於山西省東部,自古以來屬軍事驛站

下董寨村跑馬 ,是山西通往娘子關出省的必經之路。歷史上的下董寨人,戰時守關禦敵,平時習武務農,民風淳樸、剽悍剛強。


山西陽泉-下董寨村-虎鋸龍盤青石寨,千古鑄就鳳凰城


山西陽泉-下董寨村-虎鋸龍盤青石寨,千古鑄就鳳凰城

下董寨村逢正月十六舉辦別具特色的民俗活動——跑馬排。這項活動起源於古代信史傳遞信息,後演變成正月十六的民俗活動,流傳至今。

跑馬錶演,源於古代驛馬馳騁。每當邊塞事急、地方有災或有其他要事,信使便沿驛道馳馬急奔向朝庭告急。久而久之,民間將這種國事活動演變為純娛樂活動。

山西陽泉-下董寨村-虎鋸龍盤青石寨,千古鑄就鳳凰城


山西陽泉-下董寨村-虎鋸龍盤青石寨,千古鑄就鳳凰城


山西陽泉-下董寨村-虎鋸龍盤青石寨,千古鑄就鳳凰城


山西陽泉-下董寨村-虎鋸龍盤青石寨,千古鑄就鳳凰城


另一傳說這種風俗起源於唐朝,是當時駐紮在娘子關的唐軍中流行的一種娛樂活動。後來它流傳到民間,成為老百姓歡慶五穀豐登,祈禱國泰民安、萬事如意的慶祝活動。

每年的正月十六這天,下董寨村的村民,都牽著自家飼養的用來農耕的馬,身穿各種古裝服飾,身背“公文”,披著寫有“國疆事急,速報京師”、“十萬火急,不得阻行”、“關隘驛站,一路放行”等字樣的紅帶,騎裸馬在村裡一條長100米、寬約4米的青石巷中循環奔跑,喊聲震耳,驚險動人。馬上不裝馬鞍,騎馬的人雙腿緊夾馬身,雙手平舉,飛奔而過。人們專門在馬跑的古巷道上撒下許多灰渣,馬跑過時灰塵飛揚,其用意一是馬奔跑時防止被滑倒,二是渲染氣氛。參加跑馬的馬匹,少則十幾匹,多則三四十匹。跑馬者從上午9時到下午2點不間息地奔跑,其間還穿插著農民自編自娛的社火、秧歌。這裡的農民每年正月十六舉行這樣一種跑馬習俗,賽跑的馬都是農民自家飼養的牲畜,而不是專業訓練的賽馬,而且參加跑馬的目的並非決賽勝負,而意在消除一年中的病魔災難,跑出希望,奔向美好的明天。


山西陽泉-下董寨村-虎鋸龍盤青石寨,千古鑄就鳳凰城


山西陽泉-下董寨村-虎鋸龍盤青石寨,千古鑄就鳳凰城


山西陽泉-下董寨村-虎鋸龍盤青石寨,千古鑄就鳳凰城


山西陽泉-下董寨村-虎鋸龍盤青石寨,千古鑄就鳳凰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