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化,創新引路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巨化,创新引路

浙江巨化集團以“強創新”搶佔制高點,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

第十屆中國國際石油化工大會期間,獲得石化行業“突出貢獻獎”的浙江巨化集團董事長鬍仲明接受了本刊記者採訪。他表示:“六十多年來,巨化集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創新引領發展,用創業回報祖國,推動石油化工產業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榮譽來自三次創業

中國石油石化:胡董事長,您好!在第十屆中國國際石油化工大會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授予巨化集團石化行業“突出貢獻獎”,授予您本人石化行業“傑出貢獻獎”。在您看來,獲得這兩項榮譽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胡仲明:獲此殊榮,我深感榮幸。巨化獲得這兩項榮譽,根本原因是巨化作為國有特大型聯合化工企業,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聚焦實業、深耕主業,把產業報國與創新創業緊緊結合在一起。

中國石油石化:巨化集團是怎樣體現自己的歷史擔當的?

胡仲明:新中國成立初期,浙江的化學工業基礎十分薄弱。為提高糧食產量,時任浙江省委第一書記的江華同志向毛澤東主席請示搞一個化肥廠。毛主席說:“要搞就搞大點嘛。”於是,一個大型化工廠的藍圖開始呈現。

巨化第一代創業者響應黨的號召,從祖國的四面八方匯聚到衢州千塘畈,靠著“兩個肩膀兩隻手,一條扁擔一把鍬”,一座現代化的化工城在浙西崛起,填補了浙江省化學工業的空白。

上世紀90年代初,時任化工部部長的顧秀蓮在考察巨化時提出:巨化要出山,要跳出浙西盆地,面向全國進行產業佈局,打造高端過硬的產品,走向世界!由此,巨化開始了二次創業。藉助浙江螢石資源及本身的產品配套優勢,巨化迅速建成了以氟化工為核心、煤化工和鹽化工為支撐的我國最早最大的氟化工基地。

進入新世紀,巨化開始第三次創業,開啟了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大力培育電子化學品、功能性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等新增長點,拓展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目標是打造一個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生態環境優、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新型企業,為促進民族產業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強創新”搶佔制高點

中國石油石化:您多次提到創新,巨化集團在石油化工方面取得了哪些創新成果?

胡仲明:巨化把“強創新”列為集團工作方針之首,緊緊圍繞新材料產業關鍵技術,將有限的資源聚焦到產業發展、市場客戶等核心需求上。近年來,每年投入的研發費用佔主營業務收入的4%以上,並且持續引進高端人才,搶佔產業發展技術制高點。

我們圍繞改革創新、開放發展這條主線,聘請首席科學家,成立了產業研究院和金融研究院,建成青山湖科技城和海創園的人才基地,有效實現了一批新材料產業關鍵技術研發突破。2018年以來,集團兩項科技成果獲省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和二等獎,一項專利獲省級專利金獎。目前,巨化集團已經形成以氟化工、氯鹼化工、石化材料、電子化學材料、精細化工等為主的完整產業鏈,產生了一批單項冠軍,如甲烷氯化物全球最大,氟製冷劑、新型食品膜材料、四氯乙烯和精細化學品全球排名第一。

中國石油石化:巨化集團的“強創新”體現出怎樣的特點?

胡仲明:首先,拓展市場優勢,致力引領消費需求。市場是企業的生命線,研發創新必須始終立足終端市場,著重圍繞市場需求,加強高新技術的研究,不斷研發符合市場需求和未來發展趨勢的新產品,並由此推動產業發展和科研創新。

其次,提升成本優勢,做強做優產業鏈條。通過動能轉換、轉型升級,巨化打造了一系列全國乃至全球的單項冠軍。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格局,我們與上下游企業加強產業協同和技術合作攻關,提升產業鏈水平。

再次,突出人才優勢,培育更多創新隊伍。高質量發展呼喚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企業家精神的靈魂是創新,企業家天生就具有顛覆式創新精神。企業家只有不斷強調創新、追求創新、推動創新,才能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創新繼續引領發展

中國石油石化:在您看來,當前石油化工行業和企業面臨怎樣的發展環境?

胡仲明:當前,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國際環境、安全環保不確定性在增加。與跨國公司相比,化工企業在高端前沿技術方面的創新能力仍然受到較強的制約,化工行業在高質量發展中存在著產業特色不突出、系統管理不規範、集聚效應不顯著、社會責任需強化等問題。當然,石化行業的機遇也是明顯的。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如果石化行業能較好轉型,發展前景廣闊。同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為石化行業拓展海外市場、優化全球佈局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中國石油石化:巨化集團將怎樣繼續走好創新發展之路?

胡仲明:關鍵要做好以下兩個方面工作。

一是增強自主創新的能力和實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有自主創新的骨氣和志氣,加快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實力。總書記對製造業企業的囑託給我們以極大的鼓舞。同樣,作為製造業企業,這些年來我們除了建立起自己的研發基地、聘請首席科學家外,還在積極探索“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巨化的實踐,創造條件、營造氛圍、調動科技人員的創新積極性,讓每一個有創新夢想的人能專注創新,讓每一份創新活力能充分迸發。

二是引進培養創新人才隊伍。巨化地處浙西地區,區位優勢缺乏,國有企業在體制機制上與跨國公司和民營企業相比也有差距。對此,我們在高端人才引進上想了很多辦法,比如充分利用上海、杭州分公司的優勢把引進的人才落戶在大城市。另外,注重人才的培養,努力培育企業家隊伍、高層次人才隊伍和工匠隊伍,為產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目前,集團擁有各類研發人員1432人;聘請院士專家14人,包括外籍院士2人;進站博士後4人,人才總量佔員工總數的50.4%。

[email protected]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