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醉美中國紅,惹人愛

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醉美中國紅,惹人愛

這兩天北京下雪,故宮變成了紫禁城,很美很美!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醉美中国红,惹人爱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醉美中国红,惹人爱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醉美中国红,惹人爱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醉美中国红,惹人爱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醉美中国红,惹人爱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醉美中国红,惹人爱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醉美中国红,惹人爱

能襯托雪景後的故宮如此美,少不了美醉了的故宮的顏色,霜色悽悽,藹色沉沉,柳黃鴉青...這每一句形容色彩的詞語都詩意萬千,還未見其色,便已經沉浸在它的名字中不能自拔。如果真的要給這些顏色冠上姓名的話,那麼唯有“中國色”。

中國色和博物館有什麼關係呢,且看我們最喜歡的北京故宮博物院吧,一水的醉美的中國紅!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醉美中国红,惹人爱

絳赤朱丹紅,是中國古代對於紅色的描述。紅是中國人的魂,更是最喜愛的顏色,甚至成為中國人的文化圖騰和精神皈依,是歷史上最早的“流行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醉美中国红,惹人爱

永壽宮的海棠

故宮的顏色美的讓人心醉,然而我今天的顏色主題,主要是兩大故宮裡面的瓷器們,不見其圖,先感嘆,寶貝瓷器遇見中國色,只能感嘆這就是藝術!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醉美中国红,惹人爱

雍正時期的胭脂紅釉

天青

天青釉瓷胎呈香灰色,胎體較薄,細膩緻密。釉色呈純正的天青色,有「青天經雨淨無塵」之美感。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醉美中国红,惹人爱

北宋 汝窯 青瓷水仙盆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我們中國古人對青色的鐘情是完全不亞於紅色,幾千年以來這種青和類似青所表現的青素淡雅是脫俗於平庸的出塵。

天青釉瓷被譽為代表著中國陶瓷的最高審美價值。不管是對蒼蒼大青天的敬仰,還是舞臺上旦角青衣的嫋嫋妙步,或者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讚美,天青釉的創作一定是上天饋贈的禮物。

龍泉青

龍泉青瓷的美,是“如蔚藍落日之天,遠山晚翠;湛碧平湖之水,淺草初春”,是“青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它契合了中國文人對美的追求:含蓄、內斂、優雅、深沉。它靜默成景,卻又意境深遠。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醉美中国红,惹人爱

粉青 南宋-元 龍泉窯 青瓷蓮瓣碗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醉美中国红,惹人爱

梅子青 龍泉窯三足爐 故宮博物院藏

龍泉青釉瓷的釉色之美,就是最直觀最表象最易被捕捉到的美。龍泉瓷器的釉色,翠青如綠梅子,粉青若淡藍天,寧靜、祥和、鮮活、張揚著勃勃生命力。

影青 青白釉

影青是一種宋代景德鎮燒製的青白釉,由於它的釉色介於青白之間,青中帶白、白中閃青,加之瓷胎極薄,所刻劃的花紋迎光照之內外皆可映見,因此被稱為“影青”。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麗潔,胎質堅緻膩白,色澤溫潤如玉。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醉美中国红,惹人爱

宋 景德鎮窯 青白瓷菊瓣盒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定瓷白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醉美中国红,惹人爱

北宋-金 定窯白瓷劃花蓮花紋碟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甜白

明代永樂時期,景德鎮白釉燒製達到了歷史上最高水平,白釉溫潤如玉,胎體薄如卵殼。前人對這種白釉評價為“甜白”,稱宣德時期的白釉為“汁水瑩厚如堆脂,光瑩如美玉”,為一代絕品。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醉美中国红,惹人爱

明 永樂 甜白雲龍紋高足碗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玳瑁

玳瑁釉是吉州窯瓷器上常見的一種窯變釉。在器物上先施一種氧化鐵含量較高的釉料,然後再隨意甩灑一種氧化鐵含量較低的釉料,燒成時產生交融、流淌,千變萬化,惹人喜愛。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醉美中国红,惹人爱

宋 吉州窯玳瑁釉罐 故宮博物院藏

木葉

木葉紋黑釉茶盞,南宋吉州窯獨創。木葉盞製作時,先在胎上施黑釉,將經過特殊處理後天然菩提葉或桑葉貼在盞內,通過高溫燒製,天然樹葉紋理直接燒在黑釉碗上,脈絡生動自然,有種質樸的野趣與禪意。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醉美中国红,惹人爱

南宋 吉州窯 黑釉木葉紋茶盞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胭脂紅 胭脂紫 胭脂水 粉紅釉

瓷器中的美女。胭脂紅釉創燒於清康熙末年,雍正、乾隆、嘉慶、光緒等朝均有燒造,其中以雍正朝產量最大,質量最精。它是一種以微量金作著色劑、在爐內經800℃左右烘燒而成的低溫紅釉。胭脂紅釉的呈色有深、淺之分,深者稱「胭脂紫」,淺者稱「胭脂水」,比胭脂水更淺淡者稱「淡粉紅」。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醉美中国红,惹人爱

清 雍正 胭脂紅白裡暗龍紋茶圓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金紅釉根據呈色的濃淡,有胭脂紫、胭脂紅、胭脂水、粉紅釉之分。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醉美中国红,惹人爱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醉美中国红,惹人爱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醉美中国红,惹人爱

霽藍祭藍 霽青 寶石藍

永樂霽藍釉,藍色純正,釉面光潤肥厚。宣德時期藍釉燒造的工藝技術更純熟,藍釉質感凝厚,色澤美豔,猶如藍色寶石,被叫做“寶石藍”。後人品評時將其選為上品。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醉美中国红,惹人爱

清 雍正窯 霽青膽瓶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灑藍 吹青 雪花藍 青金藍 蓋雪藍

採用吹釉法施釉,所以又名吹青。藍釉中自然分佈著白色的斑點,如同雪花灑落,故名灑藍,又稱雪花藍、青金藍、蓋雪藍。

灑藍釉始創於明代宣德年間。其產品除景德鎮御窯廠遺址中有出土標本外,宣德傳世品不過一、二,國內首都博物館收藏一件胎體較厚的缽。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醉美中国红,惹人爱

明 宣德 灑藍釉缽 首都博物館藏

清康熙年間,景德鎮民窯大量燒造灑藍釉器,成為當時外銷瓷品種之一,標誌著灑藍釉製作水平的成熟與發展。

嬌黃澆黃 雞油黃

瓷器上純正的黃釉,始自明永樂年間,呈色淡,釉面薄。宣德黃釉釉麵肥厚,釉色嬌嫩。弘治的黃釉達到了歷史上低溫黃釉的最高水平,這時的黃釉實用澆釉的方法施在瓷胎上的,所以稱為“澆黃”。又因為它的釉色嬌嫩、淡雅、光亮如雞油,又稱“嬌黃”、“雞油黃”。嘉靖以後黃釉成為皇室宗廟祭器的重要顏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醉美中国红,惹人爱

明 弘治窯 嬌黃盤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檸檬黃淡黃 蛋黃 西洋黃

到了清代,隨著氧化銻的引入,一種新的黃釉瓷器出現了,這就是創燒於雍正時期的檸檬黃,清代文獻也稱“西洋黃”“洋黃”。釉色比傳統嬌黃釉淺淡,所有又稱“淡黃釉”。檸檬黃釉恬淡典雅,是雍正朝最為尊貴的一道釉,深得帝心寵愛。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醉美中国红,惹人爱

清 雍正 淡黃釉瓶 故宮博物院藏

高雅淡然的顏色讓我賞心悅目,這些瓷器可真所謂匠心玲瓏,智慧審美一流,是值得被收藏著的!是不是欣賞的很過癮,那就動動手指分享出去~

以上圖片源於網絡

如果你喜歡博物館和文物千萬不要錯過全球博物館

免責聲明:本作品中的文字,圖片、視頻或音頻等來源於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未經本賬號和做著共同授權,其他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侵犯作品的著作權,包括但不限於:擅自複製、鏈接、非法使用或轉載,或以任何方式建立作品鏡像。若獲取授權後,請合法使用,並標註來源且保留內容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