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改革:居然有兩個職業不希望保留編制,究竟是怎麼回事?

當前,事業單位改革已經屬於攻堅期和尾聲期,從改革的傾向看,帶有生產經營性質的事業單位將改革成企業,如以前的培訓中心、演藝單位等,將被取消事業單位性質和事業編制,直接面向市場參與競爭。雖然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銜接的政策和保障措施,但畢竟變成了市場經營組織,一旦失敗,將是沒有退路的選擇。所以這些面臨轉成企業的單位,其實從內心上來講,並不願意丟掉事業單位的性質和身份,因為那畢竟是一條退路,一旦變成企業,將毫無退路可言。如果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敗北,那企業就只能選擇破產。

但是有兩個行業的人員可能不這麼想,他們是巴不得打破編制身份的限制,實現自由的流動。是哪兩個行業呢?那就是高校教師和縣級以上公立醫院的醫生們。他們為什麼不期待保留編制呢?他們的願望能實現嗎?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事業單位改革:居然有兩個職業不希望保留編制,究竟是怎麼回事?

首先,從職業發展來看。

可以不避諱地說,當前的最優秀的教師和醫生都集中在高校和公立醫院中。現行的教師和醫生管理體制都有著嚴格的壁壘,地方為了保持自己的穩定和利益,是禁止教師和醫生自由流動的。從社會層面來講,限制了人才的自由流動不利於人才的發展成長,不利於總體水平的提高,但是不限制又會加劇地區間的差距,這是一個比較矛盾的問題。從個人層面來講,限制流動會影響自身發展和水平的提高,會影響自身的利益,所以更希望取消編制,讓人員實現自由流動,得到更好的職業發展。

事業單位改革:居然有兩個職業不希望保留編制,究竟是怎麼回事?

其次,從收入分配來看。

雖然很多高校和醫院的收入分配都不同於一般的事業單位,實行的是更大差距的績效分配製度,收入已經大大高於公務員收入,屬於社會的高收入群體。但總體上還是屬於事業單位的收入分配製度,不符合高校教師和醫生的預期,所以他們期望在事業單位改革中打破編制束縛,只要編制束縛破除,收入分配的方式也將徹底打破,將帶來更大好處。比如醫生的“飛刀”,高校教師的“兼職”都將成為合法的收入方式。

事業單位改革:居然有兩個職業不希望保留編制,究竟是怎麼回事?

最後,從各種保障來看。

兩者取消編制後並沒有什麼後顧之憂,教師和醫生專業性都非常強,靠的是專業技術吃飯,只要有技術,到哪裡都能生存。加之現在的社會保障越來越完善,養老保險等已經基本實現全覆蓋,事業單位和企業的養老保險基本實現並軌,退休後,都是差不多的收入,沒有太多後顧之憂。

所以,在事業單位改革中,這兩個職業人員並不希望保留事業編制也就比較正常了!不知道大家覺得他們的想法可能實現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