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把耶魯的祕訣帶進中國K12

前陣子有個新聞,講的是深圳一中學聘請大量名校博士碩士畢業生任教引發的爭議。

單從一個教育從業者的角度,外灘君倒是覺得,高配置人才走上講臺,一定會給這個慢行業注入更鮮活的力量,以劈開更大的想象空間。

上海美高雙語學校的創辦人、美高教育集團董事長方正先生聊過之後,外灘君更相信這一點了。

当我把耶鲁的秘诀带进中国K12

上海美高雙語學校創辦人:方正先生

方正在臺灣長大,耶魯大學研究生畢業,至今還是耶魯大學中國校友會的董事。在寶潔公司及投行工作多年,後進入留學諮詢領域20多年,1萬多名留學生從他的公司輸送到海外各大名校。

積累了二十多年的探索與思考之後,方正創辦了“上海美高雙語學校”。

当我把耶鲁的秘诀带进中国K12

上海美高雙語學校

“常春藤”、“500強”、“金融”、“留學”,幾乎所有與教育行業相關的頂配標籤都集中在這樣一位創始人身上時,我們不禁感到一陣好奇,這會是一所怎樣的學校?

或許是專業經驗夠豐富,或許是其成長求學本身就極具參考性,在外灘君看來,方正在某種程度上,幾乎把耶魯給他的一切都帶進了這間學校。

然後你會看到:

這裡的學生不愛背誦,卻保有全部學生進入美本TOP80的優異成績;

校董親自走上講臺授課,嘗試給學生最“懂國際,又懂中國”的人文教育;

這裡重視體育、藝術甚至第三語言,而背後其實都指向同一個目的。

当我把耶鲁的秘诀带进中国K12
当我把耶鲁的秘诀带进中国K12

名校敲門磚

“常春藤要看到的是成功的潛質”

上海美高雙語學校還是一所很年輕的學校,但拿出的成績卻是相當亮眼的。外灘君首先好奇的當然是,為何這裡的學生尤其能受到名校招生官的青睞?

方正則以一個聽上去有些宏大的視角,開始解答這個問題。

全世界教育的目的其實是共通的,就是要培養未來社會的領導者。哪怕各國的文化背景、歷史問題甚至是政治結構都各不相同。

既然如此,為什麼會造成不一樣的教育制度呢?

“就比如說我們中國和美國,我們訴求公平,美國重視公正。區別在於什麼?公平,不管你的爸爸是誰,能夠考到這個分數就可以進這個學校、這個專業。

而在美國人眼裡,這樣的公平是神話。他們覺得每個人生下來就不一樣,怎麼可能公平?所以他們相信的是公正,因此只論法律權利上的平等。”方正說。

当我把耶鲁的秘诀带进中国K12

一個人的成長背景、基因條件社會資源,都會影響這個人成功的可能性。在這樣的價值判斷下,美國大學錄取時會有“legacy preference”就不難理解了,招生官會從各個維度去考量這個孩子未來成功的概率到底有多大。

也就是說,當常春藤這樣的名校在錄取的過程中,其實就是在看哪個學生在自己選擇的專業方向上成功的概率,比其他的申請人要高。

那麼,學生如何證明自己擁有這樣的成功的潛質呢?

我們習慣性地會想到高分、亮眼的履歷甚至特別的才能。方正則用自己的故事向我們說明,其實並非如此。

“我相信,我會拉小提琴、會打籃球,應該對於我能夠進入耶魯大學是有幫助的。但是具體幫助在哪裡我是說不清楚的,因為我進入耶魯不是學音樂的,也沒有進入學校籃球隊。”

方正將自己的疑問直接拋給了耶魯大學國際學生辦公室主任。“那到底幫助在哪裡呢?”

“你一定認為好學校不想收只會唸書的書呆子,而是有各種興趣跟愛好的學生。但事實上這並不是我們真正的目的。”這位辦公室主任說。

当我把耶鲁的秘诀带进中国K12

方正6歲開始學小提琴,15歲時成為臺灣排名第一的職業交響樂團裡年紀最小的小提琴手。籃球方面,在高中時代成為明星球員。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跟愛好,但一百個人中大概只有十到十五個能夠把愛好變成專長;大概只有兩到三個,能夠把自己的興趣變成專精。

這位辦公室主任說,“當你能達到專長或專精時,就一定已經從這個過程中培養出了一種習慣跟能力。碰到困難能不能想辦法解決?碰到挫折怎麼堅持下去?這種習慣跟能力會跟著人一輩子,會奠定他未來成功的基礎。”

方正回憶自己高中時打籃球的經歷,勤奮可以幫助他從板凳球員變成先發球員,但能成為明星球員就需要更多的思考了。

“那時籃球隊裡已經有兩個主要得分手,而且最糟糕的是,一個主力隊員還和我是同年級的,也就是說,我也沒法等到他畢業。後來我開始問自己,我們隊伍需要怎樣的球員?然後我發現,要會搶籃板,會防守,會傳球的人,才能幫助球隊贏。於是我就主攻這幾種打法。後來我就變得很搶手,成了明星球員。”

正是這樣的資歷打動了招生官。“我們以為他們在找亮點,其實是在尋找成功的特質。方正說。當然,這裡的成功指的遠非進名校,而這些成功的特質幾乎可以概括上海美高雙語學校的整個教育訴求。

当我把耶鲁的秘诀带进中国K12
当我把耶鲁的秘诀带进中国K12

成功激勵自信

“用最好的資源讓學生嚮往最好”

上海美高雙語學校與西班牙皇馬足球基金會,合作組建的皇馬青少年足球訓練營,一直是這間學校為人稱道的特色之一。

引進體育運動,方正看中的當然不只是培養多元的興趣愛好,更是體育運動背後的意義。

当我把耶鲁的秘诀带进中国K12

美高皇馬青少年足球訓練營

西班牙職業足球運動員古蒂六七歲時開始踢足球,在17歲時才確定自己可以成為一名足球運動員。中間十年裡,足球一直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但其實成功的概率是非常低的,為什麼還會持續去做?

古蒂告訴方正,首先當然是因為熱愛,即使做不了運動員,還有太多與足球相關的工作可以做。但更重要的是,古蒂從這項運動中學到很多能力,讓他相信,即使自己以後做的事與足球無關,他也可以生活得很好。

“靠體力是無法贏得比賽的。”古蒂說,“你的對手哪個肩膀高,哪個肩膀低?他的重心在哪隻腳上?對手和隊友在球場上的位置是怎樣的?要準確地觀察、快速思考,才能預見球場上接下來會發生的事。”

当我把耶鲁的秘诀带进中国K12

古蒂為2017美高皇馬夏令營揭幕

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團隊精神、競爭意識,頂尖運動員們的親身經歷讓這些能力變得具體,而方正期待的,就是上海美高的學生們在跟這些優秀運動員接觸的過程中習得這些習慣跟能力。

藉助耶魯大學的校友網絡,方正在學校成立第一年就成功促成了這次頂配資源的引進。“我希望給我的學校帶進最好的,我們的學生看到了最好的,就會希望自己變成最好的。而等他相信自己可以變成最好的那一天,我們就已經不用擔心他了。”

方正幼年學習小提琴,也正是在父母的這種正向激勵下堅持下來的。

“我的母親沒有讓我去考級,而是讓我進樂團。在樂團裡,我要跟人競爭。結果是很直觀的,拉得越好就能坐到越前面。所以我要參與競爭,激勵自己做得更好。”

方正回憶自己第一次看到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先生的情景,語氣中仍帶著嚮往,“那種崇拜會讓我再去激勵自己。”

当我把耶鲁的秘诀带进中国K12

2017年紐約愛樂樂團與美高合作

但要說到校董耶魯的求學經歷,究竟帶給了這間學校什麼,方正更願意“透過現象看本質”地總結為一種“學習的習慣”,“耶魯對我最大的影響是教會我問問題的習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什麼會這樣?

是這樣的話會怎樣?

不這樣又會怎樣?

參加足球訓練營的學生因準備考試多次請假,明明是主力球員教練也不讓上場了。有的學生不服,找到方正,這為親切的校董就會用這三個問題來幫他們思考:

“為什麼要請假呢?” 因為要準備考試,時間不夠。

“請假會對你和球隊產生影響嗎?”會,不訓練就跟不上,球隊配合也會出問題。

“不請假又會有哪些影響呢?”會導致複習時間緊張,怕考不好。

“這就要看解決問題的能力了。”方正講,“為了考試成績好必須放棄足球,這對孩子的能力培養是非常不利的。他其實可以找出更好的辦法去解決眼前的困境,比如提高效率,比如更合理地規劃時間。”

当我把耶鲁的秘诀带进中国K12

校園鋼琴課

当我把耶鲁的秘诀带进中国K12

談雙語教育

“如何既懂中國又懂國際?

什麼是既懂中國又懂國際的人文教育?上海美高雙語學校的一堂美國曆史課或許可以提供一種思路。

方正請來了一位黑人老師加一位白人老師,一起來講美國南北戰爭。

有趣的是,這位黑人老師的姓氏Freeman本身就帶著深厚的歷史淵源:黑人最初以奴隸身份來到美洲大陸,都是沒有姓的。後來有了姓氏,有的跟著自己的老闆姓,有的就用Freeman來表明自己的自由人身份。

他有意讓兩位老師從自己的角度去講述歷史,然後學生會看到,即使是老師,在同一件事上也會有不同的觀點。

美國南北戰爭是為了解放黑人嗎?為什麼南北方的分歧會如此大?因為南方的農業經濟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而北方重工業,則允許給黑人自由。

矛盾直觀又複雜,這時候就需要學生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批判性思維也就由此而來。

這種思維方式強調學生形成獨立且有根據的觀點,在如今的全球化社會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

当我把耶鲁的秘诀带进中国K12

互聯網讓溝通出現空前的便捷,卻也直接導致了話語圈的撕裂愈發嚴重。方正說,“翻譯器已經越來越便捷了,我們的孩子為什麼還要學外語?”其實是通過語言去學習不同的文化、理解不同的價值觀。

學校的一位外籍老師曾問方正,中國的“孝”究竟指的是什麼?是loyal嗎?孩子必須對父母忠誠,順應一切父母的要求嗎?

“似乎不太對吧。”方正說,“後來我們就討論,我想,其實是grateful。因為父母生了我,養育了我,我感恩他們,所以才孝順他們。”

方正還用了一個電影譯名的故事來說明這種語言背後的文化差異。

“有個講溫室效應的災難電影,名叫《The Day After Tomorrow》,它是想說可能不會在明天發生,但也在不久之後了。中文譯名有一個就叫做‘後天’,原本的意思就很難傳達了;還有一個版本翻譯為‘近日浩劫’,這個就更準確了。”

因此,掌握不同的語言,增強共情能力,才能更準確地明白分歧點在哪裡。

当我把耶鲁的秘诀带进中国K12

那麼,如何“懂國際又懂中國”呢?方正用了一個很具體的事情來說明。

之前,學校收到教育局的一則指令,在學校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並且會有督查來學校核實。

習慣問自己“為什麼”的方正想,“教育局是希望學生記住這12個詞嗎?不是的,其實是希望我們的學生更瞭解我們的國家,更愛我們的國家。”

因此,方正集合了12箇中外籍教師組成了一個團隊,每位老師分別找出每個價值觀對應的典型人物去講這個詞。外籍教師可以找西方的人物,中國老師就找中國的代表人物。一組特別的歷史政治課就這樣磨出來了。

“我們講民主,會講到孟子,講到天安門前的石柱,那意味著老百姓可以直接去提出訴求。”方正講,“西方的民主會體現在選舉,少數服從多數,但其實沒有辦法顧慮到弱勢群體怎樣伸張訴求。民主並非只有一種形態,當我們的學生了解到這裡,才真正做到了懂中國、懂國際。”

回到文章開篇的問題,高配置人才進入學校帶來了什麼?

在上海美高雙語學校,這個答案可能是頂尖的資源、豐富的課程或者更新的理念。正如方正先生所言,答案絕非唯一,但目的只有一個。

当我把耶鲁的秘诀带进中国K12

美高校園開放日

上海美高雙語學校近期將舉辦校園開放日,如果您有興趣與方正先生現場交流,歡迎長按下方二維碼,報名參與!

12月21日9:00~12:00 插班生說明會及考試

地址:上海閔行區紀友路688號

12月28日 9:00~12:00 高中說明會及考試

地址:上海閔行區北松公路1250號

1月4日 9:00~12:00 幼升小開放日,

13:30~16:30 小升初開放日

地址:上海閔行區紀友路688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