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名人】民族文化事業的先驅卜和克什克(二)

民族文化事業的先驅卜和克什克

【奈曼名人】民族文化事業的先驅卜和克什克(二)

(接上期)

1927年1月23日,正值農曆丙寅年(紅虎年)臘月二十日,卜和克什克與同在北平求學的綏東縣(即原奈曼旗和庫倫旗)的同鄉共8人在北平宣武門內國會衚衕大眾公寓10號房間,即他的宿舍內一起議事。卜和克什克說:“我早就想成立一個蒙古文化學會……研究蒙古語言文字,提高蒙古民族的文化水平,推動蒙古民族的教育事業。如果可以的話,今天就算成立。”大家一致贊同,於是蒙古文化學會正式成立。第一批會員有奈曼旗的卜和溫都蘇(梁玉崗)、吉莫(陳樹堂)、恩和寶老(鮑慶章)、卜和克什克(梁玉嵐),庫倫旗的趙連科、王世濟、趙文儒。奈曼旗的王家騄作為會外人員,幫助做事。卜和克什克被推選為學會主任幹事。與會者都捐了款。

他們還制訂了《蒙古文化學會章程》,目的在喚醒蒙古民族覺悟,發展蒙古民族文化。學會會標是由“蒙古文化學會”幾個蒙古文字組成的一個警鐘圖形,表明了學會的宗旨。不久,他們創辦並編輯出版了第一期《烏蘭巴爾蘇》(即《丙寅》,漢語意為紅虎,因為那年是農曆紅虎年)月刊,內容有會員們撰寫的小說、詩歌、小品、民間文藝、文化動態等。但因活動經費不足、時局動盪導致人員流散,該刊出版3期後不得不停刊。學會最初的活動經費來源於卜和克什克本人為拉鐵摩爾(1900——1989)講授蒙古語的酬金(拉鐵摩爾是舉世聞名的蒙古問題專家)。

1927年4月6日,軍閥張作霖逮捕李大釗等共產黨人,蒙藏委員會駐北平辦事處的科左後旗人包悅卿也在通緝之列。卜和克什克請王家騄到雍和宮借來黃綢袍和紫色背心,把包悅卿化裝成喇嘛,在北平西直門車站送他乘火車逃往綏遠。同年12月初,卜和克什克請王家騄去漢口送一封信,並給王家騄準備一件學生單上衣,在左肩胛下有一針長的白線,告訴他,到時候有個學生模樣的人接他,左肩胛下也有同樣的白線,你把信交給他就行了。王家騄按卜和克什克說的聯繫方法把信送到,並安全返回學校。從那以後,卜和克什克所收到的信件大都是寫王家 的通信處——宣武門內太平湖民國大學,但收信人的名字是卜海濤,這是卜和克什克的化名。王家騄每次拿到信後回公寓交給卜和克什克,他看完立即燒掉。

卜和克什克的青少年時期,正是中國新舊政權制度社會大變革、大轉型時期。到了他大學畢業步入社會時,日本侵略者已經全面實施吞併中國東北三省和內蒙古地區的陰謀。當時的北平成為全國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浪潮風起雲湧。卜和克什克目睹了國家和民族存亡的危險局面後,逐漸形成了救國救民的進步思想,確立了“教育民眾”“文化救國”的奮鬥目標。

1929年6月,卜和克什克畢業,同年10月回鄉競聘綏東縣財政局長落聘。此舉的起因是在北平的蒙古族知識分子畢業後紛紛返鄉,維持蒙古文化學會的經濟來源出現困難,因而參加競聘,意在改善蒙古文化學會的經濟狀況。落聘後,卜和克什克返回北平(1929年末),並向蒙古文化學會捐款20塊銀元,以表示繼續辦會的決心。

1930年初,卜和克什克被聘為北平蒙藏專門學校教員,繼續主持蒙古文化學會日常工作。1931年,為補充經費不足,除學校工作外,經北平教育局介紹,他還受聘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方語言研究生、日後的著名學者拉鐵摩爾和德國領事館外交官,留學生雷興等人的蒙古語文導師,每週授課兩個半天,月薪80銀元。不久,他把妻子兒女接到北平。

1932年,他聽說德國領事館收藏一部用德意志和蒙古兩種文字合璧出版的蒙古歷史名著《蒙古源流》,如獲至寶,用教書的薪金為代價,請雷興借來這本書,日夜兼程,全文抄錄,以備日後重印出版。

1932年,卜和克什克生父烏凌嘎病逝,他返回故里,並決定留在當地謀職。不久,辭掉北平的工作,舉家返鄉。(待續)



審核:李文靜

終審:王愛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