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府谷:微信"隨手拍"助力公益訴訟文物保護

陝西府谷:微信"隨手拍"助力公益訴訟文物保護


  正義網榆林12月18日電(通訊員劉宇)文物是中華文明、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和文化標識,是國家象徵、民族記憶的情感依託和物質載體。保護文物就是保護國家與民族的歷史。自檢察機關授權履行公益訴訟職能以來,以公益訴訟助推動文物保護漸成常態。陝西省府谷縣檢察院在這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

  6月,府谷縣人民的微信管理員在微信公眾號後臺看到群眾發來幾張府谷縣新民“鎮羌堡”文物遭到破壞的照片,該院高度重視,指派民事行政檢察部幹警立即調查取證。經查,發現是因為居民自來水管道陳舊老化,沒有生活汙水管網及處理設施,也無法排洪,新民鎮政府未經文物管理部門審批也未採取任何保護措施進行了管道鋪設施工,施工開挖導致鎮羌堡內道路崎嶇不平,因在施工過程中沒對“鎮羌堡”鼓樓周圍採取圍擋措施,致使鎮羌堡鼓樓牆被水泥泥漿汙染了牆體,鼓樓牆角部分磚塊已經脫落和水泥混在一起,鎮羌堡城牆下堆起了大量的建築垃圾,造成鎮羌堡文物破壞,影響文物安全,致使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

  7月14日,該院根據《文物保護法》第七條、第八條、第十七條、第六十六條和有關公益訴訟法律規定立即向府谷縣文化和旅遊文物廣電局、府谷縣新民鎮人民政府發了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建議積極履行法定職責依法對上述新民鎮的明長城鎮羌堡內大肆施工至文物破壞進行監管查處,責令違章者停止施工,限期內清理鎮羌堡文物周邊的建築及生活垃圾,恢復明長城鎮羌堡文物遺址原貌;制定整改方案,依法劃定鎮羌堡的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並按程序報請核定公佈,依法制定具體保護措施並公告實行,實現對文物的有效保護;加大對全縣其他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力度,切實保護府谷縣歷史文化資源。

  縣文化和旅遊文物廣電局、新民鎮政府接到檢察建議後高度重視。集中力量對鎮羌堡城牆周邊和堡內的建築垃圾、生活垃圾進行徹底清理,對鎮羌堡周邊、文物點保護範圍和未壓覆混凝土墊層的路段進行了文物考古勘探,制定了《文物保護方案》《文物影響評估報告》和未實施工程的實施方案,並彙報縣政府,縣政府專門召開文物安全暨長城保護工作會議。縣文化和旅遊文物廣電局負責人對全縣文物安全和長城保護工作作了安排部署,簽訂了文物保護工作責任書。

  會議強調,各鎮和相關部門要站在講政治的高度,深刻認識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性,要集中開展隱患排查整治,健全文物保護機構和隊伍,堅決遏制違規違法行為,加大文物保護宣傳力度,積極做好文物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切實加強基層文保員隊伍建設,努力營造全民保護文物的濃厚氛圍;要嚴守規劃紅線,強化項目意識,拓展文物利用價值,推進文物資源整合利用,增強縣域經濟發展後勁。現修復實施工程的整改方案,已經全部完成整改恢復。

  該院在通過此次檢察新媒體的嘗試過程中,獲得了群眾的一致好評和認可。正所謂“最大的政績在老百姓的口碑裡”,對地方政府而言,形象和口碑是通過為群眾辦事一點一滴積累而來的,是通過實實在在為民分憂積攢而成的,工作是好是壞,群眾一眼便知,若沒有實幹,即便面子再漂亮規範,也終究會在群眾口碑坍塌中“露餡”。同時,我們將繼續加大力度,不斷提升網路履職能力,增強為民服務的意識,使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