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枢府瓷作为元代景德镇在青白瓷的基础上新烧的瓷器品种,是元代景德镇具有代表性的产品之一。

“枢府”是枢密院的简称。

枢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传统观点认为枢府瓷是元代军事机构“枢密院”在景德镇定烧的卵白釉瓷器,由于在印花纹饰中多出现“枢府”字样,人称“枢府瓷”或“枢府密器”,又因其釉像鹅蛋青一样,失透光润,又称卵白釉瓷。器形主要以碗、盘、碟、高足杯等小件器物为主。

枢府瓷的定名

长期以来,枢府瓷的定名没有统一、科学的界定,存在诸如卵白釉瓷、枢府釉器、枢府瓷、御土窑器、卵白釉印花瓷、“枢府”瓷等多种称谓。

枢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学者对枢府瓷的命名方式有三种:

一是根据釉色命名,如卵白釉瓷、卵白釉印花瓷、月下白釉瓷等;二是根据相关文献记载推测命名,如枢府器、枢府釉器等;三是根据款识特征结合历史文献记载而形成的约定俗称的称呼,如枢府瓷。


枢府瓷的界定


枢府瓷是元代景德镇在宋代青白瓷的基础上创烧的一种新的瓷器品种。而关于枢府瓷的特征,即什么是枢府瓷,历来众说纷纭。


最早关于枢府瓷的特征记载的文献是元末孔齐《至正直记御土窗》“饶州御土,其色白如粉垩,……或有贡余土作盘、盂、碗、碟、壶、注、杯盖之类。白而董,色可爱,底色未著油药处,犹如白粉,甚雅。薄难爱护,世亦难得佳者。”


枢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由此可看出孔齐记录的枢府瓷的特征是:胎薄、釉色白、底部露胎、典型器形为盘、碗、杯等日常生活用器。明初曹昭《格古要论》中记载到:“……体薄而润最好,有素折腰样。毛口者体虽薄(厚)色白且润尤佳,其价低于定器。

枢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者高。”其所载枢府瓷的特征为:胎体有厚薄、釉色白润、小足印花、有折腰器形和芒口瓷,质量最好的是带有枢府款识的瓷器。


枢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清嘉庆年间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也对枢府瓷有一段记录:“元之进御器,……土必细白埴腻,质尚薄。式多小足印花,亦有戗金、五色花者。

枢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其大足器则董素。又有高足盘,薄唇弄弦等碟、马蹄盘、耍角盂等各式,器内皆作“枢府”字号。”认定枢府瓷的特征是胎体尚薄且致密色白;装饰工艺有印花、俄金等;底足有小足、大足、高足;器形更是增多,不止有碗、盘小件器物还包括孟等大件器物。


关于枢府瓷特征的描述大致如下:

胎釉特征:胎体致密坚实较厚,白胎。釉色主要为卵白釉,釉层较厚粘度大而呈失透状。


工艺特征:主要为印花装饰,所谓印花工艺是以有花纹的陶瓷质料的印具,在尚未干的器物还体上印出花纹,或用有纹样的模具制还,直接在还体上留下花纹,然后施釉入密烧制。

枢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印花规格统一,操作简单,有助于提高瓷器生产效率。常见纹饰有缠枝花丼纹、龙凤纹、云鹤纹及八吉祥纹,但因釉呈失透状而内部纹饰不清楚。

枢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足部特征:小圈足,底足挂釉常见火石红砂底,

削足规整,多数底心有乳钉状突起且边沿粘有沙渣。


器形特征:器物种类多日常生活小件器物,造型有高足杯、碗、盘、瓶等。


由于元代枢府瓷质量存在精粗分化现象,故对枢府瓷的研宄必须建立在对其进行精粗分类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全面正确的认识。


枢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然而如何确定精粗分类的标准?怎样的枢府瓷才算是精品枢府瓷,其有哪些特征?粗品枢府瓷又有哪些特征?哪些器形、纹饰是精品枢府瓷所专用或者常用的,哪些则是粗品枢府瓷所专用的?


枢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通过观察发现,元代不同等级人群使用不同等级枢府瓷,形成枢府瓷使用方面特殊的器用等级现象,因此可以根据器用等级对枢府瓷进行

精粗分类


枢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第一等级宫廷御用枢府瓷由浮梁瓷局监督管理的窗场生产,专供皇家宫廷使用。装饰纹饰有龙凤纹,五爪龙纹、戗金龙凤纹等高等级纹饰并带有太禧、福寿、福禄等款识的枢府瓷。胎体洁白致密,釉层厚匀,温润如玉。造型端庄典雅大方,做工精巧。

枢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元朝对服饰有严格的规定(生活用具应类同),顺帝“至元二年(年)春正月丁亥禁服麒麟、鸾凤、白兔、灵芝、双角五爪龙、八龙、九龙、万寿、福寿字、赫黄等服。”太禧宗裡院是掌握元朝礼仪祭祀的皇家机构,地位高出一般衙府。太禧款枢府瓷是太禧宗裡院用器,有五爪龙纹,属于宫廷御用枢府瓷。

枢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第二等级特定官府机构用瓷。是特定官府机构在浮梁瓷局定烧的枢府瓷,属于官府用瓷,产品质量较高。如枢府款枢府瓷、东卫款枢府瓷、玉字款枢府瓷等。突出特点是在缠枝花舟印花纹饰中对称出现官府机构的简称。

枢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第三等级社会上层人士用瓷。其生产者也可能是浮梁瓷局监督管理下的窗场,也可能是生产技术较高的民间窗场,有民用瓷的性质,但带有浓厚的官用瓷色彩。

枢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装饰纹饰多数为三爪、四爪龙纹或者是较复杂的花弁缠枝纹等。多数印有江夏、国用、昌江、福、寿、禄等款识。还有大量无款识但纹饰华丽,工艺水平高的枢府瓷也应属于这个等级。

枢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第四等级普通的商品用瓷。由民间窜场生产,质量较低。出土于城市遗址、贸易沉船、国外遗址、墓葬、普通民间窖藏的大量枢府瓷就说明枢府瓷作为民用瓷及商品瓷流传于民间。


这类瓷器工艺水平参差不齐,视使用者经济能力而定。采用印花、刻花、描彩等装饰。一般素面无纹或有简单的印纹,胎体较粗糖,釉色偏青白色,釉层薄。器形较笨重,制作不规整。


枢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上述四个等级枢府瓷,其中第一、第二等级枢府瓷属精品枢府瓷,第三、第四等级枢府瓷属粗品枢府瓷。但同时需要考虑,到元后期,由于政府管理松她,导致精品枢府瓷生产、流动突破原有限制,器用等级存在明显下移情况,并且枢府瓷发展后期生产技术成熟带来枢府瓷质量普遍提升。


分辨精品枢府瓷和粗品枢府瓷的特点:


釉色方面,精品枢府瓷多为卵白釉色而粗品枢府瓷多青白釉釉色偏青;款识方面,精品枢府瓷多有款识,且多为官府机构名称款识

枢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而粗品枢府瓷大多无款识,只有极少数第三器用等级的粗品枢府瓷上有疑似使用者称谓的款识;器形方面,碗、盘、高足杯为精品枢府瓷和粗品枢府瓷共有的器形,玉壶春瓶为精品枢府瓷所专有,炉、水注、瓶座、筒瓦、砖等器形为粗品枢府瓷特有。

枢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纹饰方面,五爪龙纹、八吉祥纹为精品枢府瓷专有纹饰,缠枝花弁纹、莲瓣纹、宝相纹、杂宝纹等复杂纹饰也多常见于精品枢府瓷,极少见于粗品枢府瓷,且精品枢府瓷常搭配使用上述纹饰中的两种于一器上。

枢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粗品枢府瓷多为简单的花丼纹少缠枝、三爪龙纹、云纹、菊瓣纹,多为精品枢府瓷纹饰的简化模仿,纹饰不清而且有相当一部分粗品枢府瓷无纹饰。

枢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装饰工艺方面,印花装饰是精品枢府瓷和粗品枢府瓷都常使用的装饰工艺,但俄金、描金等特殊装饰工艺为精品枢府瓷所专有。


===============================

这是中国千年不断传承的文化,

亦是自古至今代代相传的智慧,

更是书写在血液里的祖先密码。

您且留步来聆听这生活的脉搏,

关注我们,一同感受陶瓷艺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