樞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樞府瓷作為元代景德鎮在青白瓷的基礎上新燒的瓷器品種,是元代景德鎮具有代表性的產品之一。

“樞府”是樞密院的簡稱。

樞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傳統觀點認為樞府瓷是元代軍事機構“樞密院”在景德鎮定燒的卵白釉瓷器,由於在印花紋飾中多出現“樞府”字樣,人稱“樞府瓷”或“樞府密器”,又因其釉像鵝蛋青一樣,失透光潤,又稱卵白釉瓷。器形主要以碗、盤、碟、高足杯等小件器物為主。

樞府瓷的定名

長期以來,樞府瓷的定名沒有統一、科學的界定,存在諸如卵白釉瓷、樞府釉器、樞府瓷、御土窯器、卵白釉印花瓷、“樞府”瓷等多種稱謂。

樞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學者對樞府瓷的命名方式有三種:

一是根據釉色命名,如卵白釉瓷、卵白釉印花瓷、月下白釉瓷等;二是根據相關文獻記載推測命名,如樞府器、樞府釉器等;三是根據款識特徵結合歷史文獻記載而形成的約定俗稱的稱呼,如樞府瓷。


樞府瓷的界定


樞府瓷是元代景德鎮在宋代青白瓷的基礎上創燒的一種新的瓷器品種。而關於樞府瓷的特徵,即什麼是樞府瓷,歷來眾說紛紜。


最早關於樞府瓷的特徵記載的文獻是元末孔齊《至正直記御土窗》“饒州御土,其色白如粉堊,……或有貢餘土作盤、盂、碗、碟、壺、注、杯蓋之類。白而董,色可愛,底色未著油藥處,猶如白粉,甚雅。薄難愛護,世亦難得佳者。”


樞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由此可看出孔齊記錄的樞府瓷的特徵是:胎薄、釉色白、底部露胎、典型器形為盤、碗、杯等日常生活用器。明初曹昭《格古要論》中記載到:“……體薄而潤最好,有素折腰樣。毛口者體雖薄(厚)色白且潤尤佳,其價低於定器。

樞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元朝燒小足印花者,內有“樞府”字者高。”其所載樞府瓷的特徵為:胎體有厚薄、釉色白潤、小足印花、有折腰器形和芒口瓷,質量最好的是帶有樞府款識的瓷器。


樞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清嘉慶年間藍浦在《景德鎮陶錄》中也對樞府瓷有一段記錄:“元之進御器,……土必細白埴膩,質尚薄。式多小足印花,亦有戧金、五色花者。

樞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其大足器則董素。又有高足盤,薄唇弄弦等碟、馬蹄盤、耍角盂等各式,器內皆作“樞府”字號。”認定樞府瓷的特徵是胎體尚薄且緻密色白;裝飾工藝有印花、俄金等;底足有小足、大足、高足;器形更是增多,不止有碗、盤小件器物還包括孟等大件器物。


關於樞府瓷特徵的描述大致如下:

胎釉特徵:胎體緻密堅實較厚,白胎。釉色主要為卵白釉,釉層較厚粘度大而呈失透狀。


工藝特徵:主要為印花裝飾,所謂印花工藝是以有花紋的陶瓷質料的印具,在尚未乾的器物還體上印出花紋,或用有紋樣的模具制還,直接在還體上留下花紋,然後施釉入密燒製。

樞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印花規格統一,操作簡單,有助於提高瓷器生產效率。常見紋飾有纏枝花丼紋、龍鳳紋、雲鶴紋及八吉祥紋,但因釉呈失透狀而內部紋飾不清楚。

樞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足部特徵:小圈足,底足掛釉常見火石紅砂底,

削足規整,多數底心有乳釘狀突起且邊沿粘有沙渣。


器形特徵:器物種類多日常生活小件器物,造型有高足杯、碗、盤、瓶等。


由於元代樞府瓷質量存在精粗分化現象,故對樞府瓷的研宄必須建立在對其進行精粗分類的基礎上,才能得到全面正確的認識。


樞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然而如何確定精粗分類的標準?怎樣的樞府瓷才算是精品樞府瓷,其有哪些特徵?粗品樞府瓷又有哪些特徵?哪些器形、紋飾是精品樞府瓷所專用或者常用的,哪些則是粗品樞府瓷所專用的?


樞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通過觀察發現,元代不同等級人群使用不同等級樞府瓷,形成樞府瓷使用方面特殊的器用等級現象,因此可以根據器用等級對樞府瓷進行

精粗分類


樞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第一等級宮廷御用樞府瓷由浮樑瓷局監督管理的窗場生產,專供皇家宮廷使用。裝飾紋飾有龍鳳紋,五爪龍紋、戧金龍鳳紋等高等級紋飾並帶有太禧、福壽、福祿等款識的樞府瓷。胎體潔白緻密,釉層厚勻,溫潤如玉。造型端莊典雅大方,做工精巧。

樞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元朝對服飾有嚴格的規定(生活用具應類同),順帝“至元二年(年)春正月丁亥禁服麒麟、鸞鳳、白兔、靈芝、雙角五爪龍、八龍、九龍、萬壽、福壽字、赫黃等服。”太禧宗裡院是掌握元朝禮儀祭祀的皇家機構,地位高出一般衙府。太禧款樞府瓷是太禧宗裡院用器,有五爪龍紋,屬於宮廷御用樞府瓷。

樞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第二等級特定官府機構用瓷。是特定官府機構在浮樑瓷局定燒的樞府瓷,屬於官府用瓷,產品質量較高。如樞府款樞府瓷、東衛款樞府瓷、玉字款樞府瓷等。突出特點是在纏枝花舟印花紋飾中對稱出現官府機構的簡稱。

樞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第三等級社會上層人士用瓷。其生產者也可能是浮樑瓷局監督管理下的窗場,也可能是生產技術較高的民間窗場,有民用瓷的性質,但帶有濃厚的官用瓷色彩。

樞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裝飾紋飾多數為三爪、四爪龍紋或者是較複雜的花弁纏枝紋等。多數印有江夏、國用、昌江、福、壽、祿等款識。還有大量無款識但紋飾華麗,工藝水平高的樞府瓷也應屬於這個等級。

樞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第四等級普通的商品用瓷。由民間竄場生產,質量較低。出土於城市遺址、貿易沉船、國外遺址、墓葬、普通民間窖藏的大量樞府瓷就說明樞府瓷作為民用瓷及商品瓷流傳於民間。


這類瓷器工藝水平參差不齊,視使用者經濟能力而定。採用印花、刻花、描彩等裝飾。一般素面無紋或有簡單的印紋,胎體較粗糖,釉色偏青白色,釉層薄。器形較笨重,製作不規整。


樞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上述四個等級樞府瓷,其中第一、第二等級樞府瓷屬精品樞府瓷,第三、第四等級樞府瓷屬粗品樞府瓷。但同時需要考慮,到元后期,由於政府管理松她,導致精品樞府瓷生產、流動突破原有限制,器用等級存在明顯下移情況,並且樞府瓷發展後期生產技術成熟帶來樞府瓷質量普遍提升。


分辨精品樞府瓷和粗品樞府瓷的特點:


釉色方面,精品樞府瓷多為卵白釉色而粗品樞府瓷多青白釉釉色偏青;款識方面,精品樞府瓷多有款識,且多為官府機構名稱款識

樞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而粗品樞府瓷大多無款識,只有極少數第三器用等級的粗品樞府瓷上有疑似使用者稱謂的款識;器形方面,碗、盤、高足杯為精品樞府瓷和粗品樞府瓷共有的器形,玉壺春瓶為精品樞府瓷所專有,爐、水注、瓶座、筒瓦、磚等器形為粗品樞府瓷特有。

樞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紋飾方面,五爪龍紋、八吉祥紋為精品樞府瓷專有紋飾,纏枝花弁紋、蓮瓣紋、寶相紋、雜寶紋等複雜紋飾也多常見於精品樞府瓷,極少見於粗品樞府瓷,且精品樞府瓷常搭配使用上述紋飾中的兩種於一器上。

樞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粗品樞府瓷多為簡單的花丼紋少纏枝、三爪龍紋、雲紋、菊瓣紋,多為精品樞府瓷紋飾的簡化模仿,紋飾不清而且有相當一部分粗品樞府瓷無紋飾。

樞府瓷:元代“科代表”的瓷器


裝飾工藝方面,印花裝飾是精品樞府瓷和粗品樞府瓷都常使用的裝飾工藝,但俄金、描金等特殊裝飾工藝為精品樞府瓷所專有。


===============================

這是中國千年不斷傳承的文化,

亦是自古至今代代相傳的智慧,

更是書寫在血液裡的祖先密碼。

您且留步來聆聽這生活的脈搏,

關注我們,一同感受陶瓷藝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