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和祖國命運與共

澳門和祖國命運與共

2004年8月29日澳門特別行政區長官何厚鏵與作者(左)

澳门和祖国命运与共

1998年9月20日北京大學會議現場

◎徐雅民

澳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早在遠古時期,中國的先民就在這裡繁衍生息。公元前3世紀,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便把澳門及其臨近地區繪入中國版圖,在行政上屬南海郡番禹縣管轄。

1535年,中國政府在澳門設立海關,澳門正式開埠。當時來澳門從事貿易的有東南亞和琉球群島等一帶的商人。從此,澳門作為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便成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是中國走向世界和世界瞭解中國的重要窗口。為確保對澳門主權的完整性,從1553年葡萄牙人進入澳門,直到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前,中國明清政府一直對澳門的領土、軍事、行政、司法、海關等方面實施全方位的嚴格管理。

1842年,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腐敗無能的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把香港割讓給了英國,緊接著,又與美、法兩國分別簽訂了不平等的《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原來用賄賂手段以所謂“賃居”澳門的葡萄牙人,趁火打劫,先後在澳門非法擴大地盤,設立炮臺,1845年葡國國王瑪麗亞二世擅自宣佈澳門為國際自由港,並任命在鎮壓巴西人民起義的戰鬥中被炸掉右臂的“獨臂將軍”亞瑪勒為澳門總督。

這個瘋狂的殖民主義者到任後,以武力驅趕中國官員,強行設立炮臺,封掉中國海關。而軟弱無能的清政府一讓再讓,致使盤踞在澳門的葡萄牙人從“賃居”階段進入“強據”階段。直到1887年中葡“友好通商條約”的簽訂,中國政府被迫同意葡萄牙人“永居管理”澳門。雖然從法理上說澳門不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中國政府仍然對澳門享有名義上的主權,但從此以後,中國的澳門便被僅有9.2萬平方公里面積的南歐小國葡萄牙殖民主義者統治了上百年之久。

在這漫長的歲月裡,澳門的愛國同胞與葡萄牙殖民主義者進行了無數次的英勇鬥爭,甚至在1848年8月22日,澳門愛國青年沈志亮等人在憤怒之下砍掉了澳門總督“獨臂將軍”亞瑪勒的另一隻胳膊和頭顱。

1868年清政府總理衙門曾試圖用100萬兩白銀買回對澳門的管理權。出重金買回本來屬於自己的國土,看起來再荒唐不過了,但這畢竟反映了當時中國政府在維護國家領土完整方面的一種意願。然而此舉終因國力衰敗而無果告終。

1949年新中國誕生,我國的經濟由恢復到逐步發展,國力日益增強,為收回香港、澳門積累了有利條件。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創造了連續多年高速增長的奇蹟,中國的國力在增強,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和聲望在提高,從而使收回香港、澳門的條件日益成熟。

到了上世紀80年代,我國政府加快了解決香港、澳門問題的進程。1984年和1986年分別簽訂了中英和中葡政府聯合聲明。中國政府決定分別於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通過“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和高度自治的方針,實現港澳迴歸祖國懷抱。

在邁向21世紀門檻的重要歷史節點,香港、澳門相繼迴歸祖國。

澳門人從來沒有忘記自己是中國人,他們視祖國為母親,他們具有中華民族的骨氣和自豪感。在一百多年的殖民統治之下,他們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反抗,這種豪邁的民族氣概實為可歌可泣。

曾記得,迴歸前五星紅旗曾經在澳門的一個學校裡冉冉升起,20年前的迴歸慶典上回蕩著的是那首動人心絃的“七子之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但他們掠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三百年我夢寐不忘的生母啊!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這是感人的愛國情懷譜寫著的時代強音。

迴歸祖國,開闢了澳門歷史的新紀元。迴歸前夕的澳門,治安不靖,經濟低迷,營商環境惡化,經濟連續四年負增長。由於澳門居民對祖國有著高度的認同感,回到祖國懷抱,使他們充滿了激情,充滿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這一切,都轉化成了建設新澳門的巨大力量,這就是所謂的“迴歸效應”。

特區政府在行政長官何厚鏵先生的領導下,忠實地執行“一國兩制”、澳人治澳和高度自治的方針,主動自覺地搭上祖國內地改革開放的便車,從而使澳門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僅僅經過兩年的努力,到了2001年,本地生產總值便恢復到迴歸前的歷史最高水平。2003年,澳門與內地簽署了“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安排”(CEPA),由此,澳門與內地的經貿合作推向了一個嶄新的階段,為澳門各行各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與此同時,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澳門根據自己的特點和比較優勢,採取適度多元的發展戰略,在發展綜合旅遊業方面邁出了新的步伐。去年,澳門人均GDP為全世界最高的地區之一,2000年,人均GDP僅為1.6萬美元,到了2018年達到了8.3萬美元,居東亞地區之首,僅次於全球最高的盧森堡。今年,澳門居民的月收入中位數為2萬澳門元,10年翻了整整一倍。

當下,澳門正與祖國內地同心同德,主動參與橫琴島的開發,積極投入到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整個澳門社會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美好景象。祖國好澳門才好,祖國好澳門才會更好。

曾記得,澳門迴歸前夕的1998年9月20日,北京大學舉辦的《澳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大型學術研討會的會場上,懸掛著“澳門明天會更好”的醒目大橫幅。這是北大人腦海裡永遠抹不掉的記憶。北大人和全國人民的這一殷切期待,如今變成了現實。我們堅信,在今後的歲月裡,澳門這顆南中國的明珠會更加絢麗璀璨。

歷史是一面鏡子。如今,即將迎來澳門迴歸祖國20 週年大慶,澳門從曾經的失落到迴歸,再到今天的繁榮與穩定,這一前世今生的歷史週期表明,澳門的命運與中華民族的命運永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澳門的榮辱與祖國的興衰休慼與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