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商如何盤活“耗材管理”的僵局?

繼7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印發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的通知》(下稱“通知”),從國家層面拉開醫用耗材整治大幕”以來,高值耗材領域熱點報道不斷。

“聯盟老大哥陝西省產品庫又見大降價,涉及12類高值近700個品種最高降幅超90%!”,“安徽完成骨科、眼科帶量議價,江蘇也緊隨其後”,“京津冀聯盟瞄準人工晶體類眼科耗材進行聯合採購”......各地關於高值耗材限價動作此起彼伏。

“三甲醫院嚴控耗佔比,甚至停用部分品種”——說的是醫療機構取消藥品耗材加成。

“耗材兩票制全國推行,每個品種的一級經銷商不得超過兩個,減少流通環節的層層盤剝”——說的是耗材兩票制。

“全國醫保高值醫用耗材分類與編碼提上日程,試點企業、時間節點安排的明明白白”——說的是醫械編碼。

還有“浙江全省推進DRG,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說的是我國醫保支付正式進入DRG付費時代,醫保控費迫在眉睫!

那麼耗材管理,未來將走向何方?

耗材統一管理方向。對耗材領域諸多管理難點,要求對耗材遴選、採購、驗收、儲存等全生命週期記錄管理,信息化全程追溯。

耗材統一編碼方向。要求建立統一的編碼和語言,無論在院內,還是在整個行業領域中,打破信息孤島,減少大量因溝通產生的隱性成本。

精細化成本方向。成本管理牽一髮而動全身,這裡的“成本”不單指醫院自身成本,而是在整條供應鏈上的醫院和供應商,所有的單位和企業間總成本的優化。要構建出這樣一個體系,主要應做好兩部分,一個是院內物流管理體系,另一個是院外物流供應體系。 而這三個方向,與第三方SPD服務方向不謀而合。

隨著國家醫改的逐步深入,面對醫保支付及業務增長的天花板,醫院對於由規模向質量轉變,由粗放向精細化轉變的需求,愈發強烈。眼下,安全、成本、運營是醫院精益管理繞不開的三大核心焦點。 加上國內SPD的逐步普及,院方對院內物流、耗材試劑管理改革的規劃也變得迫切起來,不光是公立醫院,越來越多的民營醫院也開始尋求SPD解決方案。

供應商成為更全面的合作伙伴

目前不少三甲醫院招標直言招標只要一家採購供應商,提供一條龍服務。更有福建泉州、江蘇南京出臺政策,切斷醫院和供應商資金往來,醫保局和企業直接結算貨款了! 醫院開始集中並整合他們的供應鏈,儘管這可能引起一些醫療器械供應商的恐慌,但同時這也使得更多公司有機會給自己重新定位,併成為更全面的合作伙伴,為領先的醫院集團提供解決方案。 醫院最感興趣的是醫療器械企業能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來改善病患服務,降低整體運營成本,或者提高臨床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而這就是第三方SPD的服務口號! 而供應商也可以通過集採集配運營服務搶佔更多醫院的市場份額,成為專業的第三方SPD服務的企業。畢竟醫院作為一個龐大的醫療物資使用終端,醫院的市場份額可以說是視作醫療器械企業主要利益來源!

今年八月份,筆者曾經發布一篇《被衛健委叫停,SPD藥品、耗材供應鏈延伸服務要“涼涼?》,提到在廣州SPD供應鏈延伸服務,被定性為託管、叫停了。但我們也看到,SPD服務在其他省市還在如火如荼的運行著,比如9月雲南安寧全市公立醫院5年藥品、耗材供應配送被打包,用後結算、零庫存管理和精細化管理將成為大趨勢!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