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瀘州人是老年人!應對“深度老齡化”,瀘州準備這麼幹

1/5瀘州人是老年人!應對“深度老齡化”,瀘州準備這麼幹

郭蕎璐攝

四川在線消息(郭蕎璐 記者 魏馮)瀘州市民政局的一組最新數據披露:瀘州已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到去年底,60週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01.87萬人,這意味著,每5人中就有一名60歲以上的老年人。

老年人在增長,配套服務也要跟上,瀘州打算如何做好養老服務?

答案,是進行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通過推動智慧養老發展,建特殊困難老年人數據庫,打造“沒有圍牆的養老院”等系列舉措,集中破解一系列“堵點”“難點”問題。

這是記者12月19日從瀘州市民政局獲悉的。

現狀

瀘州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

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跟不上實際需求

根據聯合國確定標準,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達到7%,或60歲以上達到10%的人口結構稱為老齡化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達到14%,或60歲以上達到20%,稱為深度老齡化社會。

“14.25%這個數字,超過了國際標準14%,這標誌著瀘州已經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瀘州市民政局局長黃月桂表示,根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瀘州市60週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01.87萬人,其中65週歲以上老年人口達72.60萬人,佔總人口數的14.25%。

近年來,瀘州市的養老服務業已取得長足發展。2014年7月,瀘州被列入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地區;2019年8月,瀘州市又被確定為中央財政支持開展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

“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瀘州市副市長熊啟權話鋒一轉,直言瀘州養老服務業,仍存在著政策制度不健全、有效供給不充分、服務質量不夠高等問題。

以社區養老為例,黃月桂介紹道,目前瀘州市已建成城鄉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388個,但社區養老剛剛起步,經營難,日間照料中心大量閒置。部分正常運營的日間照料中心,也存在服務內容單一且服務質量不高等問題,社區養老的依託作用發揮不明顯。

“相較社區養老,我市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及服務提供商更顯薄弱。居家養老嚴重滯後,質量差。”黃月桂指出,目前,瀘州市尚無建設規範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參與提供居家養老服務的供應商僅能提供打掃衛生、理髮、修剪指甲、陪聊、做飯、簡單體檢等項目,已嚴重不適應當前迅速增長、提升的養老服務需求。

“精細化照料、專業化護理及巡視探訪等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內容的缺失和服務本身覆蓋不足的問題,導致部分獨居、空巢老人在家沒人管護,甚至出現老人在家過世卻無人知曉的悲劇,帶來系列社會問題。”黃月桂表示,這些問題是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的“痛點”和“難點”,改革試點中要重點關注、解決。

舉措

推動智慧養老發展,建特殊困難老年人數據庫

18日,瀘州市民政局召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會,會上公佈了《瀘州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方案》。《方案》旨在為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打通“堵點”消除“難點”,讓瀘州市老年人群體及其子女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高。

“我們調查瞭解到,受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傳統觀念影響,絕大部分老年人都更願意選擇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方式。”瀘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在談及《方案》出臺背景時說,通過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構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照料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補充,醫養結合、多層次多類型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顯得尤為重要。

具體來說,試點工作將從12個方面探索:

一是建立改革試點工作機制。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並建立民政部門牽頭的聯席會議制度。

二是建立特殊困難老年人基本服務制度。建立完善經濟困難家庭的失能、失獨、空巢、高齡老年人數據庫,建立並落實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基本清單制度。

三是加強貧困地區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在貧困地區推行居家和社區養老試點,健全“黨建+”工作模式。

四是豐富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供給主體。引進、培育和打造一批品牌化、連鎖化、規模化的養老企業或組織,形成以社會力量為主體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多元供給格局。

五是積極推動智慧養老發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整合養老、醫療、家政、物業等資源,搭建市、區縣和鄉鎮三級信息管理平臺,形成“終端+平臺+實體商家”的信息化養老模式,打造全市“沒有圍牆的養老院”。

六是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採取適當的政策激勵、高校專業設置、職業能力培訓,引入社工、志願者介入養老服務,完善養老服務人員培養、使用、評估和激勵機制。

七是推動醫養融合深度發展。加快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建立社區養老設施與社區醫療衛生機構合作機制,完善家庭醫生簽約制度和家庭病床管理制度,促進醫療資源向社區和老年人家庭延伸。

八是建立完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標準體系。完善全市統一的服務質量標準體系和服務質量監管機制,提高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標準化規範化水平。

九是加強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通過回購、租賃、置換、整合等方式加強老舊城區和已建成居住(小)區配建養老設施,發展社區嵌入式連鎖化養老機構,開展居家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

十是發展農村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積極開展農村老年人護理知識培訓,完善農村留守老人巡視探訪等關愛制度,積極開展農村互助養老,加快農村區域性養老中心建設,完善互助幸福院、養老服務站(點)設施。

十一是創新開展物業+養老服務。充分發揮物業企業場所、資金、人力等資源優勢,積極整合小區公共設施,為居家和社區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復護理、文化娛樂、喘息服務等,打通養老服務最後“一公里”。

十二是積極發展社區互助養老服務。培育城鄉社區老年人睦鄰點,鼓勵低齡老人、志願者、社會力量以互助志願服務方式幫助高齡、困難老年人。

目標

到2021年,構建城市養老“15分鐘服務圈”、農村養老“30分鐘服務圈”

如果說2019年是瀘州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的試點改革階段,2020年則是提升推廣階段,到了2021年,將要實現哪些目標呢?

《方案》要求,到2021年,基本建成以家庭為核心、社區為依託、市場為支撐、醫養融合、覆蓋城鄉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政策體系逐步健全,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服務水平大幅提升,醫養融合加快發展。城市社區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覆蓋率達到100%、農村達到60%以上;城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80%以上、農村60%以上由社會力量運營,瀘州市社區養老服務機構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簽約率達90%以上;逐步構建城市養老“15分鐘服務圈”、農村養老“30分鐘服務圈”。

熊啟權表示,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沒有固定的模式,要結合本地實際,摸索出瀘州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發展的可推廣、可複製、可持續的經驗模式。“在這個過程中,肯定有很多問題可能處於處於政策的空白區,也可能存在現有政策壁壘或者協調爭取的難度很大。”他說:“希望市級各部門、各區縣一起合力破解居家和社區養老難題,實現瀘州養老服務上的重大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