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評論|“熱搜破案”的悲哀,何時能少一些

封面評論|“熱搜破案”的悲哀,何時能少一些

□ 李曉亮

控訴無門,一夜成名。不是頭一次出現了:“研究生疑因獎學金被同學捅傷 警方:將該案辦成鐵案”。“鐵案”表態,乍聽很振奮。但前一天,還是“大學生稱被同學捅傷89天錄3次口供仍無果”(12月18日《新京報》)。

破案全靠苦主爆料:網友王某宇稱其為瀋陽大學在讀研究生,因獎學金問題被兩名同學夥同另一名陌生男子捅傷致輕傷二級,事發89天警方仍未出調查結果。

昨晚,《人民日報》跟進報道;瀋陽市公安局通報稱,正對嫌疑人進行抓捕,併成立調查組。如辦案過程中存在執法過錯,將究責。但這一表態,引來的不是叫好,卻是群嘲:“不上媒體3個月沒有消息,上了媒體,連夜成立了公安局”“上聯:撤了熱搜三個月查不清 下聯:強行曝光一晚上結了案 橫批:效率真高”。

若是案情複雜懸案奇案,三個月調查不算離譜。雖近一月後,鑑定中心才出具“左大腿損傷評定為輕傷二級,面部損傷評定為輕微傷”的權威鑑定意見,但從爆料人發佈高清無碼,血肉模糊,傷情嚴重的受害慘狀來看,判定這是起故意傷人的刑事案件,並快速立案,應不成問題。

可,“派出所民警趕到現場,將此案受理為行政案件進行調查”。為何有此法盲誤判?不得而知。調查過程也極為詭異,行兇涉事三人“均否認持刀傷害犯罪事實,現場也沒目擊證人和監控錄像”,於是“不了了之”,漫長三個月苦等,幾毫無進展——除一週多後警方才委託司法鑑定驗傷,近一月才轉為刑事案。

錄了三次,拖了三月,最後還是土辦法,上網求救。群情激憤,鬧上熱搜,媒體跟進,才有幾乎一夜之間,火線成立的警務督察、法制等聯合調查組,徹查執法錯漏的表態。前倨後恭,因何變臉?

是面對洶湧輿情,突然就“尊重敬畏”民意了麼?顯然不是,不然三月不作為,說不過去。這份職業“淡然”,甚至不是個案養成。小民影響有限,而特定權威媒體聲勢影響,或被視為代表更高權級的威壓,所以才有被諷的“連夜成立公安局”。

有名有姓的學生嫌疑人,案情清楚,傷情明確,立案拘捕調查,再簡單不過。能硬拖三個月,不上熱搜不破案,真的讓人費解而心寒。無論何故,這種失職瀆職都很清楚。所謂究責嚴懲,能嚴到何種程度,或是決定下次“熱搜破案”的悲哀會否重演的關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