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南京5條過江通道更名!不要再叫二橋、三橋、四橋啦

二橋、三橋、四橋、長江隧道、揚子江隧道……

以後不再這樣稱呼啦!

今天

南京市委市政府舉行新聞發佈會

通報已通車過江通道命名更名方案

定了!南京5條過江通道更名!不要再叫二橋、三橋、四橋啦

結合長江三橋的更名,現跨秦淮新河的既有橋樑也完成了命名程序,命名為天后大橋。

新的命名不再以建成順序來排列,而是以過江通道穿越的洲名或者臨近的地名、銜接的道路來命名。

南京市標誌標牌將更換

下一步我市將啟動標誌標牌更換工作,涉及過江通道指路標誌信息需變更的現狀道路41條,涉及標誌改造共約660塊,更換標誌標牌工期共計5個月。

近期,標誌標牌上舊名稱與新名稱都將顯示,為大家指路,同時會與百度、高德地圖等導航軟件進行對接。待熟悉新名稱後,遠期將取消所有舊名稱,僅保留新名稱一個名字。

近期的標誌標牌長這樣

定了!南京5條過江通道更名!不要再叫二橋、三橋、四橋啦


劃重點:為啥要改名 ?

目前,我市已建成道路過江通道包括橋樑四座,隧道兩座。橋樑按修建順序以數字命名,隧道以長江、揚子江命名。但這幾座大橋並不是沿著長江由上游到下游排列的,尤其是外地人,一到南京,常常搞不清方位。

現有過江通道命名有這幾個問題

1、缺乏歷史文化內涵,與南京市六朝古都的文化底蘊不相匹配。

2、數字與位置難以形成清晰的名稱記憶

3、後續過江通道命名很難延續現有命名慣例,而當前已開工的四條過江通道正加快建設工作,有待於及早確定有廣泛共識的命名方案。

根據《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公示稿),南京共規劃過江通道25處,計28條,其中:道路過江通道15條,鐵路與軌道過江通道13條(含複合通道3處6條)。

(想象下如果依然按數字命名,未來稱過江通道為14橋、15橋……)

為什麼要叫這個名字?

南京長江第二大橋(更名為南京八卦洲長江大橋,簡稱八卦洲大橋)

定了!南京5條過江通道更名!不要再叫二橋、三橋、四橋啦

南京長江二橋始建於1997年10月,竣工於2001年月,曾被譽為“中華第一斜拉橋”。

南京長江二橋穿越八卦洲。八卦洲為長江第三大洲島,是南京市一塊難得的“世外桃源”,曾名為草鞋洲。八卦洲的形成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南宋時期。據考證,南宋著名的抗金戰役——黃天蕩大戰之古戰場黃天蕩就在八卦洲。

八卦洲綠色植被多、空氣清新、環境幽靜,其西南洲頭與江南的幕府山、燕子磯隔江相望,向上遊可遠眺南京長江大橋,近可觀南京長江二橋,是一個可盡覽南京大江風貌恢弘氣勢的理想之地。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更名為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簡稱大勝關大橋)

定了!南京5條過江通道更名!不要再叫二橋、三橋、四橋啦

南京長江三橋是中國第一座鋼塔斜拉橋,也是世界第一座弧線形鋼塔斜拉橋,2005年10月7日正式通車。

南京長江三橋所處的大勝關,可謂千古名關,自古以來為南京區域的江防要塞、交通驛站和中轉港口。此處地勢十分險要,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宋時在此設置巡檢塞、烽火臺。元時設水驛,名大城港。讓大勝關揚名四方的是明太祖朱元璋與元朝末年群雄之一、農民起義領袖、陳漢開國皇帝陳友諒的龍灣之戰。1360年,朱元璋在此設伏,擊敗了陳友諒數十萬軍隊的進攻,於是改名大勝港並在此設關,即大勝關。

南京長江第四大橋(更名為南京棲霞山長江大橋,簡稱棲霞山大橋)

定了!南京5條過江通道更名!不要再叫二橋、三橋、四橋啦

南京長江第四大橋是中國首座三跨吊懸索橋,居當時世界第三,被譽為“中國的金門大橋”,於2012年12月24日正式通車。

南京長江四橋緊鄰棲霞山,棲霞山古稱攝山,被譽為“金陵第一明秀山”,南朝時山中建有“棲霞精舍”,因此得名,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四大賞楓勝地之一。歷史上曾有五王十四帝登臨棲霞山,其中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駐蹕棲霞山。棲霞山素有“六朝勝蹟”之稱,在明代被列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有“一座棲霞山,半部金陵史”的美譽。

南京長江隧道(更名為南京應天大街長江隧道,簡稱應天大街隧道)

定了!南京5條過江通道更名!不要再叫二橋、三橋、四橋啦

南京長江隧道在江南連接應天大街高架快速路,江北連接浦口大道,中間橫穿江心洲島,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隧”, 於2010年5月28日正式通車。

南京長江隧道雖然穿越江心洲,但由於還有在建的南京長江五橋穿越江心洲,不具備唯一性,考慮以南京長江隧道連接的路名來命名這條過江通道。與江北連接線“浦口大道”相比,“應天大街”之名本身來源於600多年前南京被明太祖定都於此,名“應天府”,江南段連接線“應天大街”用於該過江通道命名顯然更合適。因此,應天大街作為長江隧道的名稱更具指向性、傳承性和紀念性。

南京長江揚子江隧道(更名為南京定淮門長江隧道,簡稱定淮門隧道)

定淮門是南京明城牆內城十三座城門之一,位於揚子江隧道出口約700m處,南京城西,外秦淮河東岸,清涼門以北,古平崗西頭。初名淮遠門,門外是三叉河河口,秦淮河流此入江,故名。

定淮門原名馬鞍門,因臨近明初城內的馬鞍山,故得名。明洪武七年(1374年),秦淮河發生水患,馬鞍門易名為定淮門,以求秦淮安定。1958年定淮門門券及南側城牆陸續遭到拆除。

現在城門外建築有定淮門大街同南京揚子江隧道相連接。因此,定淮門作為揚子江隧道的名稱更具指向性、傳承性和紀念性。

為更好的服務市民出行,增強過江通道命名的方位性和標識性,傳承南京歷史文化與地域特色,南京市參考重慶、武漢等國內同類城市經驗,結合實際情況,今年8月,南京交通運輸局對已通車過江通道研究命名更名方案進行了公示和民眾意見徵集、隨後召開了市民聽證及專家評審會。方案確定後報請市政府批准。

南京5條過江通道更名!你喜歡新名字嗎?

來評論區說說你的看法吧!

如果您喜歡本文,歡迎評論、收藏、轉發、點贊。獲取更多南京本地資訊消息和辦事指南,敬請關注【南京本地寶】頭條號!

定了!南京5條過江通道更名!不要再叫二橋、三橋、四橋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