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引進培養“高精尖缺”人才

□記者 楊國勝 都鎮強 報道

本報濰坊訊 今年以來,濰坊市牢固樹立“人才首先發展”“人才效益第一”“人才創意無限”的工作理念,深入實施“雙招雙引”攻堅行動,突出“高精尖缺”,突出精準化、常態化,堅持引育用一體,堅持全職招柔性引並重,更加積極有效地改進人才供給側,人才發展呈現出量增質提、活力迸發的良好局面。全市擁有國家重點人才工程人選44人、泰山系列領軍人才154人、鳶都產業領軍人才187人、鳶都學者77人,連續8次被評為全省人才工作先進單位。

今年年初,濰坊市發佈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人才發展指導目標,印發縣市區、市屬開發區和市直部門(單位)高端技術人才(團隊)引進指導目標,將人才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增加考核權重。7月份,組織“雙招雙引”項目觀摩點評,頒發“一馬當先、勇立排頭”流動紅旗和“擔當作為、奮起直追”流動黃旗,營造了比學趕超、奮勇爭先的濃厚氛圍。

濰坊市主動對標江浙等先進地區,在人才政策上補短板、聚優勢,形成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體系。著眼人才分類標準化,借鑑杭州、濟南等地做法,制定高層次人才分類目錄。著眼引育海內外頂尖人才,堅持一流人才一流待遇,出臺“一事一議”引才辦法,對引進的頂尖人才,分類給予最高500萬元生活津貼、最高5000萬元項目資助。著眼引進“兩院”院士,出臺院士服務保障6條措施,按住濰院士、聘任院士、合作院士3類,在生活津貼和項目資助上給予相應支持。著眼發揮濰柴集團引領作用,推出支持濰柴建設國際一流人才高地9條措施。著眼發揮駐濰高校作用,推出校地人才共享7條措施。著眼向用人主體放權,出臺支持中醫藥人才隊伍高質量發展的7條措施。著眼破解編制“瓶頸”問題,出臺市直高層次人才專項編制管理辦法。

濰坊市突出招引“高精尖缺”人才,濰坊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帶隊,赴中國工程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關村和上海、深圳等名校大院、發達地區招才引智,在引進清華大學張鈸院士團隊、選派幹部掛職、共建研究生實踐基地、設立人才工作站等方面,已經取得一系列實質性成果。該市堅持節會引才,將人才元素嵌入風箏會、魯臺會、中日韓博覽會,先後舉辦首屆濰坊國際人才周、魯臺人才發展大會、中日韓人才交流發展大會,320名專家人才來濰洽談交流,11名半導體領域的院士齊聚濰坊先進光電芯片院士論壇。全市組織開展各類引才活動310餘批次,對接人才8500餘人次,達成合作意向1500餘項,引進高層次人才626人。

與此同時,濰坊市堅持以國家和省、市重點人才工程為引領,加大高端人才引育力度,取得良好成效。該市在第36屆濰坊國際風箏會期間,舉辦首屆國際人才創新創業大賽,共有來自美國、德國等12個國家(地區)的347名人才參賽,產生一等獎6名、二等獎12名、三等獎17名。該市還向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鄉村人才振興、省級以上開發區、創新型領軍企業“四大領域”,給予一定鳶都產業領軍人才配額,讓企業、園區拿著政策引人才,有效發揮重點人才工程的撬動作用。

濰坊市還出臺高層次人才租賃住房管理辦法,採取實物配租和貨幣化補貼兩種方式,著力解決來濰人才住的問題。設立“人才投”“人才貸”“人才保”,為初創期、種子期的人才項目提供支持。推出高層次人才服務“綠色通道”等措施,發放“鳶都惠才卡”,加大人才服務“一次辦好”改革力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