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詩刊原編輯李拜天,彷彿人生意義就為了最後的葬禮

詩歌 |《星星》詩刊原編輯李拜天,彷彿人生意義就為了最後的葬禮

李拜天,詩人,專欄作家,中國詩歌觀察者。作品散見《人民文學》《詩刊》《星星》詩刊、《詩選刊》《詩歌月刊》等。詩歌曾入選《中國年度最佳詩歌》《中國詩歌精選》《中國年度詩歌》等多種選本。著有詩集《深夜與詞語交談》《前天以前》《詩60首》等。

那一晚


那一晚,抱著二胡的老人

失明瞭,只好蹲在異鄉的街頭,

拉生活,拉辛酸。那一晚

來來往往的黑影趟亂了阿炳的憂傷

那一晚很冷,催人淚下的音符

沒有聽眾。——多年以後

我想起那一晚的更晚,我與一個

已經陰陽兩隔的朋友路過那裡

然後灑淚而別,更灑下終生遺憾

多少年來,我一直想穿過漫漫夜色

重回那一晚,因為我相信

只有那晚的絲竹聲,才能把她

重新喚回人間

-

-

鄉村生活或葬禮


彷彿人生的意義,就是為了這最後的葬禮

莊嚴、隆重,任何人無法動搖。鄉間生活

的老人,似乎一輩子沒有過這樣的禮遇

他可以不留遺憾的走了。一生的忙碌、艱辛

操勞、煎熬,受到所有親人的朝拜和眾鄉親的尊敬

還有什麼儀式比這更重要?慰籍心靈的寒風

在冬日裡排著隊,吹吹打打,把溫暖送往墓地——長眠

一生得以蓋棺定論,野草才能在命運的墳塋裡

一歲一枯榮

-

-

給小草讀首詩


為了活在珍貴的人間,我必須低下高傲的頭顱

按住內心的澎湃和詩歌,假裝隨波逐流

只有來到曠野,面對一棵棵小草

才能拋開一切顧慮和禁忌

像風一樣自由自在。囈語、說笑、讀詩,想大聲就大聲

想怎麼讀就怎麼讀。完全不用顧及任何人的感受和議論

那一片荒地,由於熟悉了我的聲音

我每次到來,小草們都排成詩歌的隊形

讓我盡情的閱讀

-

自從開始給小草讀詩

我就徹底理解了那個對牛彈琴的人


宏燈詩話推出活躍在當代詩壇的詩人作品,歡迎指導和批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