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來:單拳錘殺齊靜春的止境武夫,他為何不自己登基做皇帝?

一、卷首語

宋長鏡是個很可愛的人,

在他的潛意識裡,他可以單手捶殺有望立教稱祖的齊靜春,更是對“兵家老祖”馬苦玄的護道人不屑一顧。

宋長鏡很狂妄,卻也有狂妄的資本。東寶瓶洲第二位止境武夫,四十歲便武道登頂,冠絕一洲。放眼浩然天下,能和他相提並論的又有幾人?

劍來:單拳錘殺齊靜春的止境武夫,他為何不自己登基做皇帝?

蒙大統領符合你心中的宋長鏡嗎?

陳平安身帶“光環”,三十好幾了,還是金身境,遠遊仍然遙遙無期;便是身具天下八分武運的曹慈,能不能趕上宋長鏡的速度,也很難說。

就連敦厚老實的李二也直言,同為神道,自己輸給正值壯年的宋長鏡可能性更大,這樣的人,難道配不上“狂妄”?難道沒有口出豪言的資格?

劍來:單拳錘殺齊靜春的止境武夫,他為何不自己登基做皇帝?

止境武夫

二、問拳最強者

崔誠不懼生死,想問拳陸沉;陳平安一直強調,縱然面對三教道主,唯獨一身拳意不能退。與他們相比,宋長鏡的表現差了嗎?

驪珠洞天外,面對九境最強的李二,也毫不猶豫地遞出拳頭;這才能在生死關頭,登臨武道止境。

大驪京城,小白玉京下,面對“猛人”阿良,也未曾後退,以十境體魄,硬當阿良一刀,縱然只是一霎那,也是雖敗猶榮。

其實,細數一下《劍來》山巔、止境的武夫,又有哪一個,沒有“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拳意?又有哪一個,沒有問拳三教道主的狂妄?

劍來:單拳錘殺齊靜春的止境武夫,他為何不自己登基做皇帝?

向強者出拳

三、單手錘殺

宋長鏡被詬病最多的,我想就是那句:單手捶殺齊靜春。但在文聖一脈“慘淡凋零”、崔瀺跌境的情況下,畫地為牢的齊靜春,又有誰能想到他不降反升?

宋長鏡作為山巔境武夫,已有破入止境的跡象,難道面對一個玉璞境修士,還不能單手捶殺?

真要怪,也只能說信息不對稱,誰讓齊靜春是站在主角這邊的呢?沒有金手指,怎麼對得起“主角 ”二字?

這樣想想,是不是也就釋然了?宋長鏡畢竟只是一個醬油客啊。

劍來:單拳錘殺齊靜春的止境武夫,他為何不自己登基做皇帝?

單手捶殺齊靜春

四、監國

宋長鏡武道登頂,又身處朝堂,可以說,廟堂之高,江湖之遠,都在他一念之中。

大驪皇帝,留下遺詔,讓宋長鏡先監國後登基。本來以宋長鏡在大驪的人望與資歷,再加上軍方背景,估計就是國師崔瀺也不敢輕言否決。

劍來:單拳錘殺齊靜春的止境武夫,他為何不自己登基做皇帝?

大驪軍人的表率

但宋長鏡卻能“毫無猶豫”地燒掉遺詔,我想除了怕心機重、城府深的崔瀺算計外,更多的還是對得之不易的大驪天下的呵護。

面對如此誘惑,卻能恪守本心,還為自己看好的宋集薪爭取到封王就藩老龍城,能做到如此“多贏”的局面,實屬不易。

劍來:單拳錘殺齊靜春的止境武夫,他為何不自己登基做皇帝?

創造“多贏”

五、書裡書外

王朝更迭,君王輪替,歷來是兵危戰兇的大事,成王敗寇,絕非虛言。

對於矢志事功學說、欲以一洲抗擊妖族的崔瀺來說,志向遠大、不可掌控的宋長鏡,自然比不上需仰他鼻息的親傳弟子宋和,更加符合他的籌劃。

因此,一旦宋長鏡選擇遵循遺詔,登基稱帝,說不定,這便是大驪內亂的開始。而且,戎馬一生的止境武夫,又豈是老謀深算崔瀺的對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