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屈”的大腦:明明已經拼盡全力,我們卻說它只付出了10%的努力

(文末有抽獎哦❤人生在於嘗試,萬一中了呢~)

-----------------------------------------------------

餃餃從小就聽說過一種說法:

“人的大腦功能只開發了10%。即使是愛因斯坦的大腦,也只是被開發了13%。”

我心想:如果有種方法能讓大腦開發100%,豈不是要逆天?

“委屈”的大腦:明明已經拼盡全力,我們卻說它只付出了10%的努力

後來,餃餃果然看到了各式各樣的“腦開發”培訓班。學費極高,號稱可以“最大限度激發腦潛力”,幫你練就過目不忘、預知未來的能力。這種培訓班,靠著虛假宣傳欺騙大眾,竟然斂了不少財。

不過,餃餃身邊還真有人信,勸都勸不住的那種。餃餃自己都懷疑了:“難道真有那麼神?”後來,餃餃查閱了大量資料,才知道這種培訓班有多不靠譜。

因為,“大腦只開發了10%”這種說法,本身就有問題。

“委屈”的大腦:明明已經拼盡全力,我們卻說它只付出了10%的努力

大腦只開發了10%這種說法之所以會廣為人知,少不了人們的口口相傳。追其源頭,大致可以分為3個流派。

1、“愛因斯坦權威”說

有人認為,“人類只發揮了大腦10%的功能”這句話,最初是愛因斯坦說的。 這是因為,作家威廉·赫爾曼斯寫過一本叫做《Einstein and the poet》的書,書中提到愛因斯坦發表過“人腦只用了10%”之類的言論。後來口口相傳,大家就接受了這種說法。

但是,這本書中並沒有證據證明愛因斯坦說了這句話,也沒有說愛因斯坦是在什麼時候、什麼場合說了這句話。

“委屈”的大腦:明明已經拼盡全力,我們卻說它只付出了10%的努力

所以,愛因斯坦本人真的說過這句話嗎?我們不得而知。就算說過,我們也不知道愛因斯坦是怎麼得出這一結論的。沒有經過嚴格論證得出的結論,就不足以讓人信服,即便真的是愛因斯坦說的。

2、“神經膠質細胞”說

我們的大腦中,除了有神經元,還有大量的神經膠質細胞。神經膠質細胞負責為神經元提供保護和支持,不會產生電脈衝,無法傳遞信息。神經膠質細胞不負責記憶的保存的鞏固,但它們的質量會影響記憶效果。

“委屈”的大腦:明明已經拼盡全力,我們卻說它只付出了10%的努力

科學家發現,神經膠質負責處理和存儲信息。這麼看來,“人腦只開發了10%”這種說法似乎勉強講得通。

3、“沉寂的大腦皮層”說

在19世紀,科學家利用動物的大腦進行了一系列研究。 研究結果發現,即使受到刺激,大腦的有些部分也不會做出反應,還有的部分反應十分輕微。 這部分“不反應”的腦區,被稱為“沉寂的腦皮層”,也就是現在最流行的一種說法——大腦清醒的區域只有10%,很多區域是“沉睡”的,只要喚醒這90%,就能激發腦潛力。

“委屈”的大腦:明明已經拼盡全力,我們卻說它只付出了10%的努力

那麼,大腦實際使用了多少呢?

人們一直認為,大腦被劃分為各個區域,一個區域負責一種功能,並且在處理某條信息時,僅使用控制該功能的區域。

但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習與記憶研究所在《科學》雜誌上宣佈,大腦的每個區域不僅在處理信息,同時還在交換信息。大腦的各個區域不是獨立的、互不相干的工作間,而是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有機整體。

“委屈”的大腦:明明已經拼盡全力,我們卻說它只付出了10%的努力


事實證明,我們經常看到的“腦功能區域劃分圖”,其實並不嚴謹。只能說,我們的大腦在處理聽覺、視覺、邏輯、情感等信息時有不同的“主要部門”,但除此之外,也少不了“其他各部門”的配合

在麻省理工大學學習與記憶研究所進行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進行了“識別點的顏色和運動軌跡”這項研究,並觀察了大腦六個區域的神經各自是怎樣發揮作用的。

“委屈”的大腦:明明已經拼盡全力,我們卻說它只付出了10%的努力


結果發現,即便是簡單的色彩識別實驗,所有的大腦區域同時發生了神經活動,而不僅僅是我們認為“負責視覺功能”的區域。 科學家還發現,有的區域在處理信息時更活躍,有的區域在處理動作信息時更活躍。 由此可知,當我們接收到外來信息的刺激時,大腦並不是只動用了某個特定區域,而是調動了一個主要區域和其它多個相關區域。

沒有任何一位科學家敢斷言,大腦的某個部分是無用的

我們的大腦充斥著大量的腦細胞,沒有任何一位的神經科學家敢斷言,其中某一區域是無用的 。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PET)與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掃描顯示,即使在我們睡覺時,整個大腦都處在活躍狀態。

“委屈”的大腦:明明已經拼盡全力,我們卻說它只付出了10%的努力

此外,對單個神經元或細胞的觀察顯示,大腦並無非活性區。大腦細胞代謝的代謝研究顯示也是整體活躍的。

人的大腦在結構和功能上都更加複雜。腦外傷、中風或是其它的腦損傷都會影響到大腦的功能,使人喪失行動、語言或思考能力。如果普通人只使用10%的大腦,那麼從概率上說,這些損傷大部分會出現在未使用的那90%上,不會給人帶來影響。

(來源:果殼網-《普通人的大腦只開發利用了10%?》,2010.11.1.)

“委屈”的大腦:明明已經拼盡全力,我們卻說它只付出了10%的努力

但我們知道,事實並不是這樣。大腦一旦出現問題,就是大問題。

想到這裡,餃餃突然替大腦覺得委屈:

大腦每天都在處理海量的信息,明明已經拼盡了全力,有人卻還在怪它不夠努力,還指責他說:“你就不能學學人家愛因斯坦的腦子?”想盡一切辦法,榨乾它的剩餘價值,非要等到大腦“罷工”的那一刻,才肯罷休。

“委屈”的大腦:明明已經拼盡全力,我們卻說它只付出了10%的努力

文末福利:

餃餃最近讀到一本叫做《良醫有道》的好書,書裡講了醫生在職業生涯中的親身經歷,告訴你什麼樣的醫生才是好醫生。今天,餃餃決定把這本書送給你!

點擊下面的抽獎鏈接,就有可能成為這個幸運兒哦~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

精益醫療頭條號,帶你看有趣的醫療話題、醫學新知,不要錯過哦~~

“委屈”的大腦:明明已經拼盡全力,我們卻說它只付出了10%的努力

精彩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