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與上海緣何“人緣相親”


淮北與上海緣何“人緣相親”


淮北市自1960年建市以來,與上海市在經濟、社會、人文、科研等方面交往密切,形成了比較獨特的“人緣相親”優勢。尤其是1968年至1978年,共有5840名上海知識青年響應黨和政府“上山下鄉”的號召,來到淮北農村插隊落戶,他們受到了淮北人民的熱情接納和真誠幫助。正因如此,歷史把上海與淮北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也由此開啟兩地相互支持、共同發展的歷史篇章。

一、淮北與上海交往初期(1958—1968年)

1.上海參與淮北礦區的籌備和建設。為開發淮北煤田,1958年6月,上海煤礦設計院協同淮北煤礦籌備處,制定形成閘河煤礦開發規劃,經中共安徽省委同意實施。同年7月,上海煤礦設計院參加淮北煤礦建設協作會議,集中研究了煤田的整體開發規劃、施工力量組織及組織領導等問題。會議決定,成立淮北煤礦建設委員會。由此,正式拉開了兩地的交往發展史。1961年1月,以中共上海市委工業部部長楊士法為團長,著名電影演員上官雲珠、王丹鳳、關宏達、陳述等為團員的上海市慰問團來淮北礦區慰問演出。1968年11月,由上海華東電力設計院設計的淮北發電廠首期工程開工,1973年12月竣工投產。1978年7月,由華東電力設計院設計的淮北發電廠第二期工程竣工。

2.上海參與淮北城市的設計和建設。1963年,濉溪市政府委託上海同濟大學協助市建設局編制城市總體規劃,將相城確定為城市主城,全市行政、經濟、文化中心,並編制了相城、濉溪、三堤口地區的規劃。在淮北市成立初期的城市建設過程中,上海市提供了大力的幫助,甚至是無償地支援。1972年3月,上海市閘北區醫院職工115人,連同部分設備內遷淮北調入淮北市人民醫院。

這一時期,上海市在礦區、城市設計及技術人員方面給予了淮北大力的支持,無私的援助,有力地推動淮北的建設和發展。


淮北與上海緣何“人緣相親”

二、淮北與上海交往發展時期(1968—1978年)

1.淮北接收、安置上海知青。1968—1978年間,淮北共接收5840名上海知識青年插隊落戶。雖然當時淮北地區生活生產條件極為艱苦,但淮北父老鄉親真心實意地歡迎來插隊落戶的上海知青,把他們當作親人一樣對待。上海知識青年們以自己誠實的勞動和豐富的知識服務了淮北農村。

在赴淮北的5840名上海知青中,許多知青通過招工、上學、參軍、提幹等途徑先後離開農村參加了工作。其中,不少上海知青留在我市各機關單位,擔任單位或部門的負責人,如:原副市長曹曉蘭、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旭、原市教育局局長賈躍蘭等。

2.淮北支援上海煤炭、電力等能源。1969年2月,因徐州“文革”造反組織扒斷了京滬鐵路,使華東最大的鐵路樞紐陷入癱瘓,上海煤炭供應頻頻告急。周恩來總理決定從北京鐵路局調20臺機車,由“毛澤東號”帶領南下支援徐州鐵路分局,將淮北、徐州礦區的煤炭運輸到上海,以解燃眉之急。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煤炭建設取得很大成績。1976年,淮北煤炭產量突破1000萬噸,部分煤炭供應上海,滿足了上海的能源需求。1978年8月,上海寶山鋼鐵廠配套工程,年入選能力為180萬噸的蘆嶺選煤廠正式開工,1981年7月建成投產。

淮北發電廠第二期工程投產後,第三期工程分別於1981年和1982年投產2臺20萬千瓦燃煤發電機組。至此,淮北發電廠跨入了國家大型發電企業行列,成為安徽省最大的火力發電廠。此時,除滿足淮北煤田開採所需動力及淮北市對電力的需求,約2/3的富餘電力,通過淮北電網源源不斷地向華東電網輸送,支援了上海等地的經濟建設。

這一時期,淮北安置了上海知識青年,幫助解決了就業問題;同時,隨著淮北礦區的發展壯大,在煤炭、電力能源方面有力地支援了上海。


淮北與上海緣何“人緣相親”

三、淮北與上海交往深化時期(1978年至今)

改革開放以後,隨著交通的便捷,淮北市與上海市兩地之間的交往,不僅僅侷限於煤炭、電力等能源合作及人員往來,而是更多地涉及到經貿往來及產學研等多項合作。

1.交通日益便捷。1981年3月,經鐵道部批准,首開一對淮北至上海的直達客車。在安徽省內,淮北是較早開通直達上海客車的地市。1984年,增開淮北至上海普通快車。1985年2月,淮北至上海的水上運輸首次通航,首航船為載重750噸的貨輪。2001年5月,由上海鐵路局等出資組建的青蘆鐵路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同時,淮北礦區與東隴海平行的青蘆鐵路竣工,正式與京滬線接軌並通。2010年7月,由淮北市和上海鐵路局共同出資建設的淮北新火車站開工建設,2014年1月正式啟用。尤其是,2017年12月,淮北高鐵開通後,首開兩對直達上海的列車,運營時間只需3個小時,大大縮短了兩地之間的距離。

2.人員往來頻繁。淮北市與上海市政府間交往頻繁,淮北市多次派代表團赴上海學習考察和交流。1997年10月,淮北市政府設立了駐上海聯絡處。從1998年起,淮北市派遣多批次年輕幹部赴上海市機關單位和企業掛職學習,學習了先進的經驗,加深了兩地的感情。兩地民間交往不斷加深。許多上海知青把淮北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他們回城以後,一次次回來探望鄉親,有的知青經常回到淮北。插隊鐘樓公社(現相山區渠溝鎮鐘樓)的上海知青方之明,利用保存的資料製作完成《淮北知青歲月》紀實影片,並將許多珍貴資料捐獻給了當地政府,幫助籌備成立了鐘樓知青館。不少知青牽掛著淮北的改革和發展,身體力行地為淮北的發展作貢獻。熱心幫助牽線搭橋洽談考察,幫助淮北發展地方經濟。許多淮北村民因到上海旅遊、看病或子女上學等事情,順便看望上海知青,受到他們的熱情歡迎和款待。有的知青家裡,成為淮北鄉親的“接待站”和“辦事處”。

3.能源合作加強。1986年3月,上海寶山鋼鐵廠二期工程配套項目之一,年入選能力300萬噸的國家重點建設工程——淮北臨渙選煤廠破土動工,1990年6月正式投產。2013年申能控股的安徽淮北平山電廠項目開工,併成立淮北申皖發電有限公司。該項目是“滬皖合作”項目,一期工程建設兩臺66萬千瓦國產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2016年3月,建成投產。同年10月,平山電廠二期工程開工建設,建造國際最先進的單機容量達135萬千瓦的新型高效、潔淨、低碳燃煤發電機組。

4.經貿合作擴大。1994年3月,淮北市組團參加在上海舉辦的第四屆華東出口商品交易會,簽約218萬美元。1995年6月,安徽(上海)招商懇談會在上海舉行。淮北市組團參加。共與境外客商簽訂合資、合作項目35個。2011年,淮北市招商局設立駐上海招商分局。2013年10月,淮北礦業集團和上海鋼聯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建設的東方煤炭電子交易中心在上海正式運營。恆源煤電、口子酒業、淮北礦業等先後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5.產學研合作深化。2013年11月,淮北市與上海交通大學簽訂產學研全面合作協議,雙方合作的鋁基複合材料項目也於同日在淮北經濟開發區龍湖高新區開工建設。2014年12月,雙方合作的第一個項目——鋁基複合材料項目點火成功。2017年8月,淮北市政府、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均瑤(集團)有限公司、安徽相邦複合材料有限公司共同簽訂陶鋁新材料政產學研合作協議,加強政產學研深度融合,並在淮北市設立上海交通大學安徽陶鋁新材料研究院,建立陶鋁新材料產業聯盟,推進陶鋁新材料產業化和產業集聚,在淮北市共同打造國際領先的中國陶鋁峰產業基地。

綜上,淮北與上海“人緣相親”,既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需求;既有政治因素,也有經濟因素。但無論怎樣,歷史把兩地緊緊地聯繫在一起,歷經60多年的風雨,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當前,我市要充分抓住與上海這一“人緣相親”歷史優勢,把握長三角一體化戰略機遇,登高望遠,等高對接,借鑑借勢上海龍頭,不斷加快我市高質量轉型崛起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