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市羅莊鎮王崗村黃龍劉姓族譜前言

前 言

古今中外,凡國有史,凡家有譜,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史,記載治國的方略,營造國強民富的太平盛世;譜,錄寫家庭繁衍的人際關係,弘揚追宗認祖的美德,使之和睦相處,共同打創美滿而幸福的家庭生活。

家與國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這正如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道理。家,是國的唯一的組成單位;國,是家的總和。由此看來,修好《家譜》,訂好族規,便是至關重要的事情了。

常言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那麼,能成方圓的規矩,究竟是個什麼呢?唯一的解讀是:父母正直而嚴慈,兄姐友愛而垂範,弟妹恭敬而奮發。這種長輩賢、晚輩順的格局就會成就上下井然、遠近和然的大好氛圍。高位者,不辱位低者;富有者,不蔑貧窮者;力氣大者,不欺力氣小者;而是相互扶持、有過相勸、見善相成、憐惜鰥寡孤獨和病疾困苦者。綜上解讀,為規矩。是它促成了方圓,是它讓我們看到了家庭的和諧、社會的穩定、國家的興旺。

然而,我劉氏字輩族譜系,若干年來卻無人關心過問,而今已是面目全非,斑痕累累、混亂重名亦為嚴重,編修家譜迫在眉睫!作為後裔的筆者希望能得到父老鄉親們的支持和協助下,以長輩口述和有關文物為依據,通過走訪、比對、分析,儘可能地達到詳實的目的。

社會變遷是祖籍遷徙的唯一原因。【劉志森整理】 2019.07.06

我年少時常聞祖母談起祖上之事,對列為先祖的事非常好奇,上大學期間也曾準備編寫家譜,但幾次因資料不備,只好停筆。

祖母在世時,我多次向其打聽探聽先祖之事,並與村中年長者和對先祖之事記憶好著攀談,逐步理清了先祖的來龍去脈,特別是今年春節,我趁回老家看望父母過年之際,又進行走訪,並將以前所存疑惑進行查實核對,現已基本理清,特編寫《劉氏家譜》,供後世子孫秉承家風,無論耕、讀、官、商,都要愛國守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忘父母養育之恩,和睦鄰里,望後世子孫不負先祖之望,為國為家爭光。 【劉志範】 2005.02.06

三弟志範用心良苦,細究探問,終將我劉氏一脈探清,然其志高氣短,不幸與2006年7月31日,在鶴壁市淇河溺水遇難而逝,為全家頓唉婉嘆,《劉氏家譜》一書,隨擱置不提,隨著長兄及家父的接連去世,使我倍感人生之無常,生命之短暫,家譜不續,愧對他們,因而我又掂起筆,將家事、家譜再詳細記之,以供後世子孫傳承,追字溯源,不忘家史。 【劉志彥】 2011.10.12

編纂家譜,理清支脈,緬懷先祖,增進族情,最根本的宗旨還在於修身治家。孟子云:“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治國平天下,修身以齊家。治家者,必先揚其身。

關於本系屬劉姓氏族的40世字輩順序擬定為:<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