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走親越發像“演戲”,不吃飯、不留住,感覺是走過場,為啥?

新大風歌


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我是竹林婆婆

說實話,農村走親戚已經不再像我們以前那一代人了。他已經變成了變質的味道。

過去物質匱乏,一般走親戚有時候可能什麼都沒有,有時候可能帶一點家裡面種的花生或者拿一點蘿蔔,甚至於可以提著兩個玉米就能去走親戚了,但是現在的家庭條件已經越來越好了,如果說你一般去走親戚,如果兩家的家庭條件都是相當對等的,但如果你們家的家庭條件稍微要差一些,那麼去到對方的家裡,你提的太貴重了,你自己有負擔,你提的相對要差一些,別人還看不上。

所以在農村走親戚上面,現在是比較為難的,比如像今年我家兒媳婦多妹,第1年嫁到我們家來,那麼今年就要去他家那邊去進行各種的拜年和走親戚,比如像舅舅家了,伯父家了,叔叔他們家這些都是需要去走的,但是每個家庭的感受不一樣,比如你走叔叔,伯父家,如果你拿的東西不一樣,別人會覺得你偏心或怎麼樣的,所以我建議他拿的都是一樣的東西去。

今年也會在我們家這邊拜年,走什麼,姨媽,小姨他們家,那麼這種親戚的話,我們一般就會送什麼米呀,或者大一點,飲料啊這種,基本上就能走下來,因為每一家都非常瞭解,而且的話,平時走,走的更親,如果說非要等到過年的時候才走的話,這樣的親戚不僅不親切,還會給人家落下話柄說只有過年才會來一趟。

經常看到東北那些走親戚,花費的時間成本也是非常的大。

不僅是時間成本,還需要人力成本,你走親戚的,這個車馬費用,肯定也是在你自己頭上的,但是親戚之間是你來我往的,你來我家玩兩天,我也會去你家玩兩天,這樣的親戚才會越走越親切,往往有的親戚是,你可能給他拜年拜了半輩子,但是人家從來不會走到你家的門口來,所以這樣的親戚建議還是少來往為好。

記得我小時候有一個舅舅就是這樣子的

我的母親每年都會帶著我們小朋友去他家拜年,一辦就辦了十幾年,但是他們家從來沒有來過我們家拜年就算了,記得有一年母親帶著我去拜年時,在樓下叫門。

沒有人開門後面走上樓去的時候,他們家的孫子在外面,說大人在家嗎?他說在,走進去時一家人在裡面說說笑笑的,正在吃飯,這個時候我的母親連馬上一黑放下東西就回來了,我告訴他,以後可能都不會再去了,有時候親戚就是這樣子,其實本身是特別親的親人,但是,因為不親切,因為只是單方面的付出,這樣的日子怎麼可能能夠長久的了,這樣的親戚怎麼可能長久的了呢?

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呀?


竹林婆婆


我和妻子昨天正巧走一趟遠親戚。現在的人都很忙,所以早上打電話問他們在家才去。由於路遠,又是偏遠山村,而且不熟悉路況。只好打的去。我自己本身也很忙,所以不打算在那邊吃飯。一去一返,和司機談好價錢80元,說好到那邊等我們2O分鐘左右。我們買些禮物,坐了20多分鐘路程,趕到了親戚那邊。他們很熱情客氣,知道我們要來,早就做好一桌豐盛的菜,還叫一些親戚,我們不吃飯都不行。我只好叫司機多等一會兒,多加點餞。我們吃完飯就回來,知道我們忙,他們也不留宿.。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快,人流量大,親戚們在一起的時間變得很短,甚至連在一起吃頓飯的時間都沒有,但親戚間的純樸情誼是難割捨的,他們難得在春節期間擠出時間來走親戚,彼此珍惜情意!是情真意切的,真心交淡,而決不像在"演戲"走過場!




手機用戶真話裡說


這個問題是真好,身為土生土長的農村人這個問題現在還真是挺鬱悶的。想著小的時候和媽媽一起走親戚,上舅舅家上姨家一去就是一天和表哥表弟玩就是自己玩都很高興,這一天最少要在那吃兩頓飯,就感覺媽媽和她們有說不完的話。慢慢的我在長大在去送禮待的時間是一年比一年短,到現在送禮都是我去了,到了以後放下東西真的是連做都不做一下就走了。現在想想原因有很多點,首先從被送禮的人的話裡就有原因,以前去送禮到了之後都會說:怎麼現在才來,快點上家裡來等著我做飯。現在的說法都是:都這麼忙,怎麼還來呀,不是說不讓來了嗎,行了,趕緊放下東西趕緊走吧。不知道你們怎麼說反正這都是發生在我身上的。總得來說就是現在比以前忙了,以前沒有工作是送禮的也有時間收禮的也有時間,現在是都沒有時間,年紀輕的都有工作,年紀大一點的要幫著帶小孩還要收拾家裡地裡也是基本沒時間,在大一點的都不讓去了,因為現在的車非常多怕路上出意外,而我現在每年送禮都會在一天之內都走完,總得來說還是因為太忙了沒時間。其它的倒是覺得沒什麼了,生活節奏快,休息的時間越來越少,為了生活嗎!



尚莊花子糖


這個提問有點誇大其詞,只能說沒有以前隨便。

我有個二十多年的農村朋友,在我們單位做民工。這人會來事,有時會給我們送只雞送點新米。作為回報每個月我會給他多打幾個工時。我們每次去家玩沒有菜他都會炒盤雞蛋炒盤黃豆給我們下酒,有時喝醉了就住他那裡。後來發生了一件讓我感動的事。那次我母親去單位看我,我出差了。他就照顧我母親在他家吃住,第二天親自送上車。這麼多年我一直忘不了這事。後來我因故離開了單位就失去了聯繫。但一直都想去看望他。

今年我回原單位辦事正好碰見他,就去了他們村,整個村莊變化太大差點認不出來了。幾個兒子的房子都是幾層的樓房。經濟收入比我還高。他很熱情留我吃飯喝酒。但我感覺有些變化,找不出當年在一起的那種感覺。

在農村一個人的經濟條件好了,看法和想法都會隨之改變,熱情程度肯定沒有以前高了。但走親戚留吃飯留住宿還是會的,沒你說的這麼嚴重。在農村人親來往是他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以後可能會被城市同化。


於是4299


今天吃飯的時候我們村的鄰居還在說這個問題,說到以前走親戚的時候每個人心裡都特別的高興,雖然那個時候生活條件不太好做的飯菜沒有現在的那麼豐盛,但是每個人都會留下來吃飯,在當時是一邊吃飯一邊嘮不完的家常,我直到現在依然清晰的記得由於我姥姥家離我們家只隔了一個村莊,於是每年過年走親戚都是走路去。

不像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是越來越好,家家戶戶基本上都買上了小汽車,要知道每年過年的時候我們村裡都會添很多輛小汽車,以前最好的時候也就是騎著摩托車或者是騎著大架自行車走親戚,而現在都是開著四個輪子的小汽車走親戚,但是現在走親戚確實像問題中提到的“不留下吃飯”“不留住下”甚至現在沒有回禮的,這裡所說到底的“回禮”就是走親戚時帶的禮物,在親戚準備回家的時候需要還回去一些。

綜合這些現象分析來看現在由於人們的生活環境以及思想都有了一定的變化,比如說現在農村人大部分都在城裡打工,一年到頭和自己的親戚也見不上幾面,因此彼此之間也就漸漸的疏遠了,所以在這樣的現象下走親戚的時候,一般很少坐在一起吃飯,更不要說留下來住一晚上,這裡面更多的還是因為長期不來往變得比較生疏。

雖然說彼此間生疏但是也要走親戚,話又說回來無論走多陌生這是自己的親戚,有著血緣關係,所以說在這裡我想對今年準備走親戚的朋友說一句“不要讓走親戚真的成為問題中所說到的演戲”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多通過發達的互聯網多於親朋好友聯繫,畢竟彼此之間的感情也是靠相互之間維護的。


紀錄鄉土


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門走親戚也有了一些改變。

在過去由於交通不方便,生活困難,交通工具不發達,走親戚大都是步行,騎車的也很少。我記得在十多年前,春節後走親戚大都是提前計劃好。在我們這兒大年初一不走親戚,都是從初二開始走親戚。走親戚的循序是根據親戚的遠近輕重排日子的,初五以前是看望拜訪屬長輩的主要親戚,大體順序是這樣的:

大年初二去姥姥家,初三岳母家,初四姑家,初五舅舅家,初五以後到正月十五以前兄弟姐妹,親朋好友家可以互相走訪。

在過去由於生活困難,走親戚也沒有像樣的禮物,都是用柳條籃子盛上自家蒸的饃,上面放二斤餅乾,二斤燒酒,把藍子背在肩上去走親戚。親戚的熱情和款待,每次都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喝的通快舒暢,酪酊大醉,有時趕上天氣下大雪或路途遠,還要在親戚家住宿。那種親情是世間最溫暖美好的!

現在由於社會時代的進步,生活節奏的加快和交通便利,人們走親戚的節奏也發生了變化,原來需要一天一家拜訪的親戚,現在是一天拜訪多家,親戚間開懷暢飲,暢說欲言的機會也少了很多,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總感覺親情間少了點什麼似的!









我一年走兩次親戚,八月十五和過年,過年還好,只去姥姥家,八月十五一天走12家親戚,買好東西,分配好,開車,開始走,一天走完,今年自己餓的還在路上吃了碗泡麵。\r

其實可能我們這邊,隨著年輕人很早就離開家,上學工作,家族觀念不是很強,而且,現在男女老少時間上,現對來講工作都比較忙,回一趟老家疲憊不堪,另外,最重要的是感覺,人跟人的親密感都不在了,原來,小時候,姑姑,舅舅還會拉著你的手,問問,說說,但是隨著年齡大,每個人各成家庭,有些是不好意思說,有些是不想說,反正我感覺主要兩大點,一、家族觀念不強了,家裡年長的老人不在了,二、走親戚更像是走過場,人與人之間最純粹的親密感越來越少,都會又一定的隔閡,格子新的家庭成員的加入,讓更多人互不相識。


新農人慧慧


農村走親,幾十年來確實變化非常大,平時你來我往的暫且不論。春節期間的走親是比較正式的,我們這裡農村也是非常重視的,後來慢慢發生了一些變化!

七八十年代,我們這裡,大年初三開始,請春客就正式拉開了序幕!

那時我們也就十來歲!在爺爺的統一調度下,開始各就各位,緊張愉快地請來送往。一般規矩:孃家人都要上門把嫁出去的媳婦請回孃家住上幾天!我們家的順序是先請姑奶奶輩,也就是爺爺的姐姐妹妹們,由於他們的父親都過世了,這個責任落到到在家的爺爺頭上,這些姑奶奶們有的離的遠,當時交通基本靠走,開始還每請必到,後來隨著年齡增大,實在走不動了,但我們每年必須請到,要不就太失禮了!

第二個層次是父親這一輩的姐姐妹妹們,據以當時的交通、通訊條件,一般姑娘出嫁都不是很遠,以同村或臨村為主。因此,雖然弟兄姐妹較多,一二天的功夫,都能請回孃家做客。回到孃家大概住個三四天,老人事少可能多住幾天,年輕的事多,也有住一二天的。吃的不是問題,雖然不是太豐富,但過年家家戶戶還是準備比較充分。住的就不一樣了,當時經濟條件,每家都沒有多餘的床鋪,一般老人能保證有個床位睡,年輕的基本是地鋪,農村稻草多,鋪上一片稻草,墊一層床單什麼的,加一被子。男的一間或一排,女的一排,就可以了。

那時的生活條件基本大部分如此,走親戚做客基本睡臨時地鋪,晚上鋪早上收。不知大人們睡得如何?反正我們小孩一幫的,擠來鬧去,有一個窩就可以睡得很好,大人們也應該習慣吧,我倒沒有聽過有誰抱怨睡的問題!

後來生活慚慚好了。農村外出工作、打工的越來越多,嫁的越來越遠,房子越蓋越多,鋪蓋行禮每家也可以備幾套,走親戚逐漸告別了地鋪時代!

再後來,交通改變,手機普及,靠雙腳走路請客的也越來越少,特別是近些年,隨著獨生子女一帶長大,家裡沒有那麼多弟兄姐妹,也沒有多少請的。

再說,現在的人吃的住的越來越講究,不要說地鋪,好好的床上,都能挑出一堆毛病:什麼認床啦、墊的硬啦、蓋的薄啦、好久沒洗啦…。提供住的麻煩,住的有意見,因此,慢慢的留住的越來越少!既然大家都不方便,越來越多的選擇只吃一二餐,各回各家住的習慣。一些家吃的也感到不是那麼愉快,眾口難調,上飯眾請吧,省心省力!

對於年老的一些人,請來請去也很麻煩,那就不請,改成了登門看望,拎點吃的用的,包個紅包,心意到就行。既然是登門,又是看老人,也就不能再讓老人留你吃留你住了,坐一坐,說一會話,時間差不多趕快走人!

總之,時代在變,人們的生活習慣也在變,這就是我對現在農村走親戚的一點理解!

個人觀點!


譚成年往事ABC


轉眼間距離春節還有40天不到,“走親戚的節日”又要開始了。還記得小時候隨父親過去親戚家裡拜年時,基本上都是早上很早就出門了。那個時候在農村裡摩托車都很少,拜年走親戚要麼騎單車要麼走路,而一般人口多,又要提很多的拜年的禮物,所以走路的居多。而如果親戚看到我們來拜年了,會老遠就來迎接。進到家裡以後,又是遞煙又是倒茶,對於小孩子則是壓歲錢和一堆的零食,然後圍坐在火爐邊聊天,好像有說不完的話題。吃了飯再走那是必定的事情,如果你不吃飯,那親戚是絕不會放你走的,所以那個時候拜年一天就拜個一兩戶,沒到元宵節還真拜不完年。

而現在拜年則是“一天走遍親戚門”,拜年好像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去走動一下,除了直系的幾個至親家裡會多待一會,其餘的親戚即使一年未見,也只是來走一趟,證明我們還是親戚,我來拜過年了,飯不吃水不喝、抽根菸就離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冷漠試的拜年?我認為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交通便利了。以前交通不發達,走親戚只能是一家一家走,如果多家一起走,那肯定實現不了。而現在有車了,基本上都是去了一家,待一會就去下一家了。

其次,現在人都比較忙。以前都是在農村裡,春節期間也沒什麼事情可做,可以慢悠悠的一家家的來。可是,現在春節假期就這麼長,小長假一結束又要出去上班打工了。人都比較忙,哪有時間像過去一樣走親戚呢?如果還像以前那樣走親戚,那多數的親戚家裡都去不了了。

再次,親戚之間的感情淡了。現在很多的年輕人走親戚其實是完成任務一樣。因為規矩是擺在這裡,大家都走親戚,你不去的話別人會說閒話。所以為了避免別人說閒話,也就把它當做任務一樣匆匆完成。如今很多的年輕人普遍認為,親戚之間的關係還不如朋友牢靠了。現在親戚也是天南地北,常年也不怎麼聯繫,而朋友還會偶爾聚聚。不怎麼聯繫,那感情自然就淡了。

最後一點,那就是年輕人怕親戚們各種“盤問”。對於年輕人來說,本來就壓力很大,可是有些親戚總是會問他們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什麼時候結婚,有沒有打算要小孩,年終獎多少錢等等,這些問題讓年輕人感覺壓力很大。為了避免被親戚們各種“盤問”,最好的方式自然就是趕緊回家。


番茄醬加點糖


農村走親戚為什麼不吃飯、不留住,給人的感覺像是“走過場”?原因大致如下。

1、怕麻煩親戚。現在的人啊,走個親戚會顧慮重重:我在親戚家吃飯,會不會給他們添麻煩啊,如果太麻煩了,還不如不在他家吃。就這樣,思來想去一番,最後還是決定不吃了,隨便聊幾句就回家了。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接待親人朋友到家裡做客的經歷吧?每當他們來家裡做客,總不能太過簡單了吧,倒茶倒水還好說,吃飯總不能太隨意了吧,總要好好的準備一下食材,去招待他們。之後還要去收拾“殘局”。所以選擇不吃飯,多是怕麻煩親戚。

2、真沒時間。平時大家都忙,之所以會有時間走親戚,想必也是因為放假了,這才能抽出時間到各家親戚走走。可是假期都是短暫的,就說過年走親戚吧:人們大都是在外打工,放假的時間更是屈指可數,差不多初四五就要返程,趕回去上班,仔細算一下也就有兩三天的時間來走親戚。親戚多,時間緊迫,就只能提前計劃好,一天多走幾家親戚。

3、維繫親戚之間的親情。

親戚嘛,又不是外人,又沒發生什麼矛盾,總不能說不來往就不來往了吧,不現實。不管自己有多忙,也總要抽時間去維繫親戚之間的關係,不能說斷就斷了,必要的聯絡還是要有的。所以哪怕真的像是是在“走過場”,那也得走!

4、性格問題。這個怎麼說呢?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有的人喜歡走親戚的那種場合,有的人就不太喜歡那種場合。我個人就不喜歡。不管親戚家準備的飯菜有多好,反正我一般不太會在親戚家吃飯,不善於交流,總覺得渾身不自在,不如在自己家來的隨意,一心就想著趕快回家。

至於不留住那就更好理解了:不方便、麻煩、沒時間……。親戚留你住下來,大多也都是客套話,每個人心裡也都清楚的很:親戚是不會住下來的。再者說了,飯都有那麼多原因不吃,更別提不留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