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畫家喜歡對著照片畫油畫呢?

影影圈圈


20世紀對於油畫藝術來說,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一個時期,各種形式的抽象畫紛紛出現在人們的視線裡,而且還引起人們的各種爭議,幾乎整個20世紀都在想解答“什麼是藝術,什麼是藝術家?”這個問題,這一切都是因為抽象派畫家的奇怪的藝術行為所導致,問題來了:為什麼有些畫家喜歡對著照片畫油畫呢?




有些畫家喜歡對著照片畫油畫

即便20世紀抽象畫非常活躍,不過,20世紀60年代時,寫實的肖像畫和風景畫依然在繼續,社會寫實派以相片為參考依據,也就是有些畫家喜歡對著照片畫油畫,原因是那些畫家想在平面的畫布或畫紙上表現緊縮的空間(攝影照片將現實場景壓縮在緊縮的空間裡,照片是有景深的),同時創造屬於自己的色彩體系,



簡單點說,畫家對著照片畫畫,是想將被壓縮在照片中的人物場景,放大並呈現在畫上,其實,這是一種藝術技法的挑戰,只是對著照片創作出一幅能顯現真實人物場景且又有深度的畫作,這有很大難度,畢竟,此時的畫作,不是出自於生活,而是出自於攝影照片,同樣,畫家就好比是一臺機器了,


畫家以真實模特進行創作,這叫“寫生”,所以畫中人物也才有情感;畫家憑想象力進行創作,這叫“意念”表達,畫中人物並不寫實;畫家對著照片創作,就如同機器在打印,整幅畫就像是印刷品。到了現在,對著照片畫油畫的畫家越來越多,究竟為何?說法可以有很多,



比如,可以節省花錢僱傭模特的費用,或者節約模特擺姿勢的時間(先把模特的形態特徵、動作表情拍攝在照片中),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很多超寫實主義油畫作品,都是畫家對著照片畫出來的,所以在“光影色彩”上顯得俗不可耐;真正通過“寫生”創作出來的超寫實油畫作品比較少數。


詩夜城主


有時候一幅油畫要畫幾個月,如果在外面畫風景,呵呵,接下來的事我不想說了……不過我一般是,花一兩個小時觀察發呆,又花一兩個小時寫生,畫張小稿,再拍張照片,最後又呆幾分鐘,儘可能的記住那種感受,心裡的衝動,完了回畫室畫。有時候也要重新畫。




一休戈


最早聽說畫家對著照片畫油畫,是說冷軍的超寫實油畫許多時候是拿著放大鏡對著照片畫的。當知道冷軍畫一幅超寫實人物油畫需要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也就釋然了。試想畫一幅畫那麼長時間總不能日復一日的讓模特站在哪兒對著畫吧,而且又追求細節的極端寫實,對著照片畫起來比較從容,可以理解。但後來聽說不少畫家都喜歡對著照片畫畫,便感到有些不以為然了。

淺析一些畫家對著照片畫畫,箇中有著多種原因:

一是,心浮氣躁。不能深入生活,細緻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發現有價值的創作題材,於是便從一些現成的照片中尋找“靈感”,然後拿來“臨摹”,如法炮製,畫出放大了的“圖片”作為自己的作品。

二是,急功近利。總想著早出名,快出名,看到有自認為合適的照片便照著畫,以圖省心省時省力“多快好省”,只要能換取名利就行。

三是,為了省事。天天對著實景實物或真人模特畫畫,肯定是比較累且麻煩的。把景、物、人拍成照片,這樣對著照片畫,當然省事了。

四是,為了省錢。不管是僱請模特,還是到戶外寫生,都是要產生費用的。有些畫家為了省下這筆費用,便想出了對著照片畫的辦法。

等等。

誰都知道,塵歸塵,土歸土,對著照片畫畫跟對著真實的客觀物象畫畫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創作出的作品效果也迥然不同。對著照片實際上等於臨摹,而不是創作。對著照片畫可能也能畫的很形象,很斑爛,很好看,但卻很難畫出被畫物象的氣勢氣質,畫出情感,畫出血肉,畫出靈魂。大量事例證明,只有深入觀察感悟,堅持寫生,才能畫出“活生生”的優秀繪畫作品,而通過照片“臨摹”出來的畫作如同現成模子裡出來的作品,連畫家自己都很難“感動”,更何談打動人心深入人心呢!也違背了繪畫創作的本義和規律。所以說對著照片畫畫這種做法是不宜提倡的。




燈影書畫


有些畫家喜歡對著照片畫油畫,這是有些畫家在繪畫創作中技法的手段,而形成的對著照片進行繪畫創作的習慣。也許是在沒有模特情況下被逼無奈的之舉,或者是其它各種原因,迫使有些畫家對著照片畫油畫。

一、傳統人物油畫的創作,必須有模特塑造人物形象之美。而有些畫家喜歡對著照片畫油畫,這是打破傳統油畫創作基本規律,自己摸索出油畫創作行之有效的方法,形成油畫創作自己的技法手段,至於創作出油畫作品的藝術價值和藝術風格如何,只有經過時間、社會、市場的檢驗,才能定論而成。

二、有些畫家對著照片進行繪畫創作,是把照片中的人物形象,有小變大繪畫在畫面上體現出三維效果,其難度比對著模特進行繪畫創作要難得多,這是向傳統油畫技法的挑戰,是畫家藝術手法大膽的變革,是考驗畫家個性風格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三、畫家對著照片創作油畫作品,未必就是油畫作品就如同印刷品,而是介於油畫創作需要模特和印刷品之間,形成另外一種油畫作品的藝術風格。畫家對著照片畫人物油畫,不但節省花錢僱傭模特的費用,而且省去了需要模特擺弄姿勢的時間。有些畫家這種油畫創作的方法,其結果是油畫作品藝術價值和市場價值的高低如何,還是讓後人來評判為好。


黃智637


不客氣地說,現在對著照片畫畫似乎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了。現在攝影術發達,照片成像清楚,顏色也接近畫的顏色。在很多時候,就算是直接“臨摹”照片,也能成為一幅看上去挺不錯的油畫作品。



但很多人不清楚,照著照片畫與寫生是兩個概念——畫照片是臨摹不是寫生。大家都知道,臨摹遠比寫生容易得多。也許有人會說,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也不是寫生的作品,為什麼會有那麼高的藝術價值?

可以肯定的是,《最後的晚餐》的確不是寫生作品,這樣的宗教題材基本上不可能找到現實場景供藝術家完成創作。當然,更不可能是臨摹照片完成的。因為那時候根本就沒有照相技術,就算有照相技術,估計藝術大師達芬奇也是不屑於採用臨摹照片的方式來創作油畫的。



但凡對中國油畫有所瞭解的朋友,大概對羅中立的那幅《父親》都不會陌生。這幅拿下過全國美展金獎的油畫作品,堪稱中國寫實主義油畫的經典之作。但是這幅將一個老農民形象刻畫得細緻入微的油畫作品,卻並非採用現在流行的臨摹照片的方式完成的。

為了完成《父親》這幅作品,羅中立長期紮根於農村,蒐集了大量素材,而這些素材都是用畫稿的方式完成的。經過加工整理,在創作構思階段又數易其稿,整個過程從未藉助過照片的幫助。

舉這兩個例子並非要說絕對不能參考照片素材來創作,而是這樣的方式的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藝術家的敏銳觀察力和創造性思維,很難創作出真正有藝術價值的經典作品。

既然如此,為何還有那麼多人喜歡用臨摹照片的方式來完成創作,甚至連最具權威性的全國美展也被人吐槽成“臨摹照片展”呢?答案很簡單:要麼就是對自己的繪畫創作水準不夠自信;要麼就是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祟。

毫無疑問,相比寫生創作,臨摹照片實在是簡單多了。看真人畫畫的感覺需要敏銳的觀察力,更需要提煉和概括色彩的能力。因此,寫生的畫面效果是極其豐富的。但一拍照片就簡化了,不可能像寫生那樣有意思、畫出來豐富。造型和色彩把握都變得簡單了,實際上很難稱其為創作,只不過是在臨摹罷了,而且這樣的臨摹並沒有多大意義。

總之,畫照片永遠達不到寫生的效果。雖然現在油畫界表面上看起來一片繁榮,美展的油畫整體水平也很高,但是很難再出現像羅中立的《父親》那樣能引發廣泛共鳴的、真正經典的油畫作品。正如靳尚誼先生所說:(全國美展)所有的畫全有問題,都是些基礎的小問題。


中國人很喜歡油畫,甚至要超過國畫,特別是在年輕人中。但是,中國油畫的發展現狀和發展前景還是值得商榷的問題。令人擔憂的是,讓臨摹照片成為油畫創作的主流,或許真的將油畫推向了被照相技術淘汰的邊緣。

當然,這也只是驚龍軒一家之言,歡迎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謝謝!


驚龍軒


模特的要價太貴了,所以他們對著相片畫畫,就省下那筆昂貴的模特費用了。


山野耕樵


對著照片畫,一些是做細節分析研究,象冷軍,一些是對結構透視比較模糊,對繪畫缺少應有基本功,只會依葫蘆畫瓢。這是我自己觀點,不妥之處請涼解











墨軒國畫油畫裝飾畫


倆字,省事。其實如今用照片當素材沒什麼不好。過去叫行萬里路,現在在家看照片,視頻啥都有,甚至航拍的比現場還逼真震撼。有什麼不可以的。我在家看黃河壺口瀑布,都震撼哭了,到現場卻沒有。有些理念需要深思了。下面兩個是我默畫的黃河,請欣賞。[大笑]




畫家企管專家


看你是那種畫,國畫和油畫都有畫照片,但是油畫居多。

畫有很多種,西方的油畫,中國的山水寫意,中國的國畫是用墨在宣紙上畫,用時是比較短的,雖然時間較短就能完成,但是是很顯功力的,功力是平時的寫生與繪畫水平的積累,寫生靠的是速寫,鍛鍊概括能力,景物的取捨,線條的運用等等,只有大量的速寫才能水平提高,有人喜歡直接拿著畫夾去畫,有的喜歡拍照以後回家慢慢畫,因人而宜。國畫一般現場寫生的較多!

西方的油畫創作時間較長,有拿著畫板畫夾去現場作畫,有拍了照片回家慢慢創作,特別是寫實創作和超寫實創作,畫完的效果就跟照片差不多,有的畫需要幾個星期或者幾個月的畫,始終在要描繪的景物或人物上待幾個星期或幾個月是不現實的,所以只能把心動的瞬間拍下來回家慢慢去畫。

超寫實的創作需要很長時間去刻畫,無論是技法還是畫面的細節追求與真實再現無異,特別是中國較著名的畫家冷軍先生,他的超寫實畫面細膩,人物再現,拍賣的價格都很高。

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滿意,下面是一些國畫、速寫、油畫和超寫實油畫,看一看便知道為什麼要畫照片了,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藝術領域


畫照片本身不是“罪”,前提是畫家已經具備寫生和觀察造型的本領。腦子裡已經有大量現場的記憶和印象,已經形成一種繪畫本能。這種情況下對著照片與對著實物已經沒有區別。所以,思考問題要客觀理性,不能一見畫照片就視同洪水猛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