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人書法:已經大部分淪陷了

“上帝已死”!這是大哲學家尼采老師的驚世駭俗的論調。

沒辦法了,基督教的信念被質疑,人們產生了信仰絕望、內心崩潰,他們信奉的上帝已知無法成為人類社會道德標準與終極目的,通俗點說就是上帝好像不管事了,因此,以前被奉為圭臬的東西,也沒人繼續屁顛屁顛跟著他人相信這種宇宙秩序和方法,原有的價值也否定了,這不是是意識形態的“造反”嗎?

哲學太燒腦神經了,莫管人家的,沒事了來侃侃中國書法的現狀吧!


中國文人書法:已經大部分淪陷了


中國文人書法已經大部分淪陷了,只剩半條命在晃悠!

說中國文人書法已經大部分淪陷了,已經是強弩之末,只剩九城一隅,還有半條命在晃悠。這權當是八聖山人在這裡迷離徜仿地怪叫,抑或酒後狂言瞽說。雖然有點振聾發聵,還是有一定的風險,嗓子叫啞了,還得自己掏錢看醫生;把人家耳膜振壞了,還得攤上官司,吃不了只能兜著走。

也真有點販賣文化焦慮之嫌。

我只會掀瓦片捅婁子不會補窟窿,肯定不是好瓦匠。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老扯淡弄不好把自己整得灰頭土臉,也是的,沒捱過罵的老司機不是好學徒!不過,再犯一次忌,再犯一次賤,被內行罵也是“不亦樂乎”般的享受,說不定還飄飄欲仙、骨軟筋酥呢!

中國文人書法:已經大部分淪陷了


“書文合璧”的書法作品才叫“文人書法”

啥叫文人書法?

《百度百科》的釋義是指文人雅士(文化人)所書寫的、富有文人內涵和氣韻的書法作品。簡言之,就是“書文合璧”的書法。

所謂文人,《毛傳》雲:“文人,文德之人也。”在以前,大多習慣把研讀經史子集以博取功名和吟詩作賦的士人看作是文人。文人騷客”是指能寫文章的文人,因“騷”即色也,所以好多文人不但文采風流,個人作風也風流,不會玩點花邊喝點花酒的就不是合格的“騷客‘’,隨便數出一澡堂子的人出來,都不帶反抗的。當然也有例外,扯閒篇了。

誠然,中國傳統的文人,就是那些承載了古往今來歷史文化負重的民族的精神代表,他們有意義的思想思維以及行為方式,給後人留下了可考可查的智慧的跡化印記,並不斷修正世俗偏見,倡導正大平和的思想道德風尚,的確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道德教化、行為示範作用。

而傳統文人在五四以後,又發生了改變,有人習慣地把寫新詩、小說、散文、戲劇的一類人歸於文人堆子裡,這沒毛病。

中國文人書法:已經大部分淪陷了



傳統的”文人墨客”,是指能書善文之風流雅士,古代文人必是墨客,墨客固然也必是文人,不會來點好書法的文人就不配文人的稱呼。因此,要是放在今天,說他們個個都是書法家,此言絕對不謬。那就根本不是一澡堂、一走廊、一操場的規模,全天下的文人都一樣。古代根本也沒有書法家稱謂一說,書者,文人之本分也。

趙集賢說:“書法出於鴻儒碩士騷人墨客所作,非文人豈能從事乎?”

古人蒙學伊始,文人們就一輩子跟書法結下了不解之緣,描紅、臨帖、寫文章,只要讀書者,概莫能外。拿筆作字,與農民用鋤頭刨地一樣。由於當時的農耕文化環境不同,開科取士皆以文、書為據,文書俱佳者方能榮登大榜。

因為書法是文人為文的分內必修,就會廣泛涉及傳統文學、韻律、哲學、美學、金石學等多位一體的藝術,傳統文人需要有深厚的傳統文化積澱作為支撐,不然就沒法玩了。培植興趣、依據經典、豐富學識、涵養筆墨、提高境界。寓學識于思想的寫意表達。否則,就算有再好的筆頭子功夫,也難以達到高古境界,其結果只會淪為“寫字匠”。

中國文人書法:已經大部分淪陷了


因此,多讀書才是提高書法水平的不二法門。

宋代尚意書風大熾,重人品境界、學識修養成為了人們的共識,為文人書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因此,蘇軾說:“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他並不止一次並多次強調讀書長見識以及其它的字外功夫,“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

黃庭堅《論書》說:“學書需要胸中有道義,又廣以聖哲之學,書乃可貴。若其靈府無程,政使筆墨不減元常遺少,只是俗人耳。”

就連喜歡欺男霸女的董老師也說:“氣韻不可學,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可學得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立成鄄鄂,隨手寫出,為山水傳神矣。”董老師用強霸凌、為人詬病,但在書法藝術上卻是悟出了大道。

清人李瑞清說:“學書尤貴多讀書,讀書多則下筆自雅。故自古以來學問家雖不善書而其書有書卷氣,故,書以氣味為第一,不然但成於技,不足貴也”。簡言之,書卷氣濃、有深度文化內涵的才是好書法。

中國文人書法:已經大部分淪陷了


“萬里行程萬卷書,博學精思復奚如,蠶絲蜂蜜誠良喻,歲月功深化境初”這是趙樸初先生為《林散之書法選集》的題詩,都是強調多讀書,增長見識。

中國文人書法的精微的奧秘亦在於此。



書寫工具的改革,文人難成書法家



一種新事物的興起將會有一種舊事物的衰敗。

從自來水筆的興起到電腦的普及運用,給傳統的毛筆書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前幾十年的文人都是中山裝、民軍服、西裝的左上口袋裡插著一支自來水筆,下一口袋放著一個小筆記本,這便是當時文人的標配。

再到後來電腦的應用和普及,就更是方便了,又基本上告別了自來水筆的時代,迎來了無紙無筆的電腦輸入和儲存記憶以及打印時代,上班工作有電腦,旅行出差有手提電腦,現在連手機就能代替了很多功能操作,因此,讓文人的書法藝術徹底的邊緣化了。

中國文人書法:已經大部分淪陷了


今天書法文化領域的狀況是文化人不一定是書法家,尤其是當代文化人,他們也許飽讀詩書,滿腹經綸,但是書寫錄入工具的更新,很多人已經不需要動筆寫字了,鍵盤一敲就搞定。在效率上來說,產生了革命性的進步,這是不得不承認的事實。再就是是偶爾的書寫離開了表情達意的筆墨基礎,尤其是沒有臨習傳統經典碑帖,缺少長期紮實的技法訓練這一簡單基本條件,寫出來的字難覓質感、美感、深度、內涵,連基本的技法都沒有,又如何談談得上通大“道”?

極少數人也只是偶爾寫寫,怡情悅性、聊以遣懷,藉此抒發一下感情而已。有的是退休了,打發時光,玩玩票、過過癮就行。久疏筆瀚,哪能盡如人意!

本來書法就是文人分內的活計,

書文分了家,文人不用寫字了,寫字的人卻不需要多少文化了。

這是中國文人書法衰敗的根本原因。

中國文人書法:已經大部分淪陷了




文脈已斷,書法家已經變成了手藝人了

古往今來,中國書法史就是中國文人書法史。隨著社會的發展,書文分家已成了事實,文人自然還是文人,寫字的成了寫字的。書法家不一定是文人,這種說法跟古代正好相反,這樣一來,縱觀天下書壇,熙熙攘攘,最不缺的就是書法家了,人數之巨,超過中等國家人數。

只是現在這個不要遮羞布的年代,稍能提筆寫字的都敢受書法家的稱謂,還有一大批的專業書法家,現實是社會上多一個閒人,書法界又多了一個稱家的。

現在大部分所謂的書法家,既不學文,又不寫詩,更不訓詁,居然敢張口閉口大談國學,弘揚國粹,光大書法,一副捨我其誰的英雄氣概,令人可欽可敬。固然“國學興旺,匹夫有責”,但是,大多數人卻把國粹當成了跟剃頭修腳一類的手藝罷了,描了幾天楷書,便可辦班賺錢,還大言不慚地吹噓為“正能量”,其它書體則是負能量、歪門邪道,成了殘害傳統文化的罪魁禍首、與人民群眾為敵的萬惡之源。

中國文人書法:已經大部分淪陷了


字匠縱橫天下,稍微高級一點的便是專業的抄詩匠,這是中國書法的主流大軍,從所謂的正規軍中書協到地方軍的書協,再到民間書家,都是靠抄詩混世,因此,絕大多數書法家也只是在跟文化無關的筆墨之糾結之中,只要會寫字,口袋裡揣一本唐詩或宋詞就狂打天下了,對詩詞其意還不甚了了。我還在北京見過一個號稱書法大師的,二十年來就寫“藏真”這兩字,還隸不隸、楷不楷的,滿大街地混吃混喝,有人說實就會寫這兩字。就連中書協的前主席張海就算高大上的這類人,靠汽車劃痕字抄了一輩子的唐詩宋詞,可能要靠著這點小手藝玩到壽終正寢,很大一部分書法家就是這幅德性。

一些書法機會主義者也藉著“弘揚國學,創新書法”的幌子趁機大展拳腳,有的書協領導甚至為自己的野狐禪書法量身定製了一套什麼發展方針。試圖為自己的書風取得合法地位找藉口,剝離了書法與傳統和人文的關係,喪失了對傳統的信仰和敬畏,一個勁地忽悠個體平面價值。

媒體粗製濫造的節目,是書法混子的溫床。


現在不缺“永”字八法的橫平豎直的基礎技法的教學,缺少的是書法藝術的審美鑑賞的引領。以至於大眾的書法審美水平堪憂,甚至還包括一些媒體編導主持,把一些不著邊際的江湖把戲當神仙來吹捧。

眼下的媒體上經常有筆墨表演,射書、吼書、盲書、重筆書的忘情露臉,甚至連性書都敢堂而皇之地侮辱觀眾眼球和智商。其實對這些粗暴、拙劣的表演之所以有市場,暴露了國人書法水平和審美層次。有的還有幾百萬的粉絲,其實這是一個危險的文化笑話,把無知當有趣,成了書盲人群的帶路黨。這些人要的就是出名,然後就有利。

中國文人書法:已經大部分淪陷了


書法界還有一個痼疾,只要有官位和名望,隨便杵幾筆就是神來之筆,就是精神食糧,就是生產力,就是人民幣。誰還看寫的什麼內容,只要不寫反動標語就是好作品,連象狗撒尿的射書都有人擊節叫好。

書法藝術審美的大面積缺失,影響了一大批大批的人。

書法藝術的現代化轉型困惑

其實文人書法是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寫出自己的個性和味道,寫出文人的氣質和雅趣。

但是中國書法藝術的現代化轉型是不得不關注的事實,既要保持中國書法藝術的獨立性,又要讓中國書法藝術與時俱進,關鍵是如何把握好取捨的尺度,重新讓書法藝術老樹著花、梅開幾度。

一些書家的書風轉型,也算是摸石頭過河,頂著壓力艱難地做著各方面的改革嘗試,喝彩者寡,大概是距離傳統太遠,無法與觀眾的固有的審美達成一致。對於有益探索,我持肯定態度。

但是,在追隨西方藝術思潮的後塵中,逐步失去了中國書法的核心價值體系,潛移默化地把書法的基因密碼更改了。把中國書法的“文化藝術”變成了純視覺藝術,消解了文化權重,沒有了文化的氣息,成了類似繪畫藝術的藝術。


中國文人書法:已經大部分淪陷了




面對錯綜複雜的文化藝術環境,重建書法新秩序是否還有希望


呼喚新的價值體系和道德規範還有效果嗎?

書法因字而美,因文化而富有內涵,與其它文化藝術成為民族文化的精粹,深入人心、貫通血脈的非純藝術的藝術,這也是有傳統價值之所在。

現在能稱得上“文人書法”的名家,屈指可數。大部分名家其實都是幹著與文化無關的無聊的抄寫工作,把中國字來點誇張變形的、奪人眼球的元素就齊活。

再好的藝術如果與金錢掛鉤都會有變味的可能,在這個社會經濟秩序轉型的年代,資本入侵藝術領域是很正常的是,藝術家也要生存,不能叫書法家冷饅頭就情懷,恐怕只有極少數人能做到。因此,好端端的書法藝術只能是跟著金錢轉悠,失去了其藝術本真的表現力量,變成了迎合資本的手藝活計。其實,以前的中書協就是乾的這個買賣,是書法藝術的亂源,是文人書法衰敗的推手。

中國文人書法:已經大部分淪陷了


“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這是個大眾理念,對書法的要求非常樸素,只要寫好中國字了,才適合做一箇中國人。好像跟書法藝術沒有多大的關係,畢竟藝術是少數人的活計。


在當今社會的轉型活動中,書法文化的價值卻並沒有消失。

中國書法的基礎雖然堅實,但表現部分確實是五花八門。書法從最初的神性到詩性的轉換,再到現在的無法無天的個性自由張揚。

因此,文化的現代化轉型而言,如何堅持文人書法的獨特性?書法藝術價值體系是否需要重建?

現在是該反思反思書法藝術的出路的時候了。

具體如何堅持文人書法的獨特性、怎麼反思和重建,就指靠那些吃肉的人了。




歡迎大家:

轉發、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