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初的露天電影,你還記得嗎?

小時候,除了趴在鄰居窗臺上看電視以外,最令人期待的就是看電影。

  我不知道我們村從什麼時候開始放映電影的,只知到1996年方才結束,那時的電影,都是露天放映。從我記事起,去村小學看電影真是一場巨大的盛會,近一點的人們各自帶著板凳前往放映地點,遠一點的不方便帶板凳,遠遠的站在板凳後面,或者坐在土墩上、樹杈上,極有味道的觀看。電影放映不是每天都有,那些放映電影的叔叔阿姨揹著他們的放映設備每個村依次輪流,有些人們為了滿足自己看電影的慾望,摸黑去鄰近的村莊過飽癮。

90年代初的露天電影,你還記得嗎?

  記得我上三年級的時候,那年我七歲。那些放映電影的叔叔阿姨今晚要過來咱村放映影片,村裡沸沸揚揚的傳開了。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那種抑制不住的興奮。人們早早地吃過晚飯,各自帶著板凳,扶老攜幼,拖兒帶女陸陸續續的趕往電影放映地點--村小學。人頭攢動,操場上黑壓壓一片,一見此情此景就知道來了多少人。

  我很好奇電影是怎麼放映出來的,我很想去一探究竟,爸媽帶著我和弟弟趕到村小學,這時,電影已經開始放映,大大的畫面讓我感到驚奇,我是那種有疑惑就必須要問個明白的小孩,爸爸,怎麼電視機裡的人那麼小,電影裡的人卻那麼大,比你還高大!

  爸爸認真的給我解釋,電視機上的是塊玻璃屏幕,放映電影的是塊幕布。

  我十分不解,幕布是什麼呀?

  幕布是一塊很大的四方形的白色的布。

  這塊布為什麼要這麼大呢?為什麼是白色的?

  因為看的人多,如果畫面太小了大家擠到一起怎麼看,幕布大的話即使大家站很遠也能看得清清楚楚。幕布為什麼是白色的呢?因為光只有反射到白色的布上才會出現影像。

  我第一次知道了放映電影需要幕布,而且是白色的布。

  那幕布上的影像是怎麼來的呢?我又一次追問。

  爸爸仍舊耐心的給我解釋,你看到那個坐著的叔叔旁邊那臺機器了嗎?是那臺機器發出的光,照射上去的。

  我還是不解,機器?還會發光?

  爸爸說,來,我們走近一點看看。

  我和爸爸靠近那位叔叔,看到叔叔旁邊擺放的那臺機器上有兩個膠圈在緩慢的轉動,這時,我又忍不住好奇,不斷地問爸爸,這臺機器為什麼還有兩個膠圈在轉動呢?

  爸爸不厭其煩的給我解說,那是膠片,影像都在那些膠片上面,膠片轉動才能把圖像輸進到前面那束光裡,然後投射到幕布上,這樣,我們就能看到畫面上的人和物了。

90年代初的露天電影,你還記得嗎?

   然而,聲音又是從哪裡發出來的呢?而且好大聲哦!

   傻孩子,你看到兩邊各有一個黑色的東西不?

   看到了。我朝左右兩邊掃視,的確看到兩個黑乎乎的東西,在黑夜中,完全看不清那是什麼。

   那是聲音發出的東西,叫做音響。

   音響?什麼是音響?

   音響就是發出聲音的設備,只要一通電,它們就會有響聲。

  這下我終於明白了,原來電影是這麼放映的。

90年代初的露天電影,你還記得嗎?

  那晚人太多,我被前面的大人擋住視線看不到影像,爸爸讓我騎在他的脖子上,脖子痠痛就把我放下來,我又重新站到了地面,視線再次被擋住。爸爸招呼我們繞到幕布後面。幕布由上下兩根大繩子穿起來,系在左右兩邊的大樹上,平整的懸在半空中。旁邊有一個大大的黑色盒子,這就是爸爸所說的音響,現在站得更近,聲音也越大,我上前想仔細端詳一番,剛伸手觸摸到這個黑乎乎的東西時,我猛的將手縮了回來,這個東西居然還會震動。爸爸忙將我拉開,怒嗔道,傻孩子,亂摸什麼?我只好乖乖的跟著爸爸走到了幕布後面,後面的人比前面的人少多了,影像是反的,然而看起來時,跟在前面一樣津津有味。

  那晚放映的是一部兒子救母的古裝片--《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部電影估計現在找不到了吧,其中的情節幾乎忘記,但是電影裡的一首插曲《世上只有媽媽好》,卻讓我至今記憶猶新。

  電影放映到晚上十一點多鐘才散場,人們意猶未盡,帶著各自的板凳陸陸續續往回走,大家還在嘀咕,下次電影放映又是什麼時候呢?大概誰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吧,只是大家都多了一份期待和熱情。

  兒時的露天電影,如今已不復存在,不知道能有多少人回憶得起來。還有那臺膠片轉動的機器,還存在於我們的記憶當中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