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孟津90後剪紙哥暢楊楊:一把剪刀續傳承

河南孟津90後剪紙哥暢楊楊:一把剪刀續傳承

暢楊楊,出生於1991年,現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孟津剪紙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民協剪紙藝術委員會會員、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洛陽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秘書長、洛陽市河洛剪紙協會執行會長、洛陽市孟津縣政協委員、孟津縣民間剪紙藝術展示中心主任。

暢楊楊告訴記者,他十二歲開始隨祖母學習民間剪紙。起初,對學習剪紙,也很困惑。他在想什麼是河南剪紙的地域風格,怎麼剪才能剪好,有自己的風格。後來去請教了很多民俗學者,剪紙藝術家,才明白剪紙風格的形成不僅僅需要朝夕之堅持,更需要藝術與生活的感悟。性格、人生境遇,和地域民俗文化是形成自己剪紙風格的重要因素。

河南孟津90後剪紙哥暢楊楊:一把剪刀續傳承

暢楊楊剪紙的時候,喜歡聽一些聽地方戲。戲裡的事,戲裡的詞,在剪紙時飄蕩在耳畔,就像時空漂移一樣,戲裡的詞語是方言,是河南話,讓人聽著親切。暢楊楊表示剪紙也應像戲一樣,不要去施過多的脂粉,質樸的去給觀眾講故事。小時候,過年時更開心,不用眼還沒睜被喊起來上學,過年時瘋天瘋地的玩;一到二十三小年放炮,磕了頭祭拜老灶爺後,一天比一天忙活,初一清早起來送涼粉、小孩子晚輩們去給老人磕頭撅屁股作揖,初二去婆家去舅家,一直到正月十五的社火集會,敲鑼打鼓、扭秧歌、舞龍舞獅子等,這些都是最珍貴的民俗記憶,都是暢楊楊創作思想的不盡甘泉。

暢楊楊認為,學剪紙要先了解當地民俗,認知民間傳統紋飾寓意的民俗應用,才能結合剪紙技藝與創作情感完成一幅幅好的剪紙作品。只有把地區的民俗文化學好掌握好,才能剪出好的剪紙作品,不能做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河南孟津90後剪紙哥暢楊楊:一把剪刀續傳承

天道酬勤,暢楊楊經過悉心研究,終於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剪紙風格並得到社會各級的認可。2007年剪紙作品開始參加國內展賽並多次獲獎。2013年剪紙作品被河南省文聯、河南省民間藝術家協會評選為河南省民間文藝——金鼎獎。2015年剪紙作品被中共洛陽市委宣傳部、洛陽市文聯評選為第二屆文藝成果——牡丹獎。

暢楊楊告訴記者,作為90後剪紙傳承人,自己更加了解年輕人的需求和審美,走進將把古老的傳統技藝和現代人的需求結合起來,創作一些更加符合年輕人審美的作品,讓更多人喜歡並愛上剪紙藝術,為這一傳統藝術的傳承與發揚光大盡力。華夏經緯網記者 高楊 王曉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