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一定要等到“突破”後才買股票?一篇文章幫你搞清楚

量價突破的定義

量價突破因為並非是一種指標,也不是知名理論,所以市場中並沒有準確詳細的定義。這裡根據量價突破的形態以及技術標準,擬定出相關定義。個股量價同時或在短期內先後突破前期高點的過程,稱為量價突破。當量價於同一交易日形成對前期股價以及量能實現突破的時候,準確性最高,激進的投資者可以視為入場做多信號。如果量價未在同一交易日形成突破,則準確性略有下降,需要繼續觀望或輕倉入場試探。

這裡之所以將這種分析方法稱為“量價突破”而不是“價量突破”,這是有原因的。因為技術上有量在價先的特徵,所以量能會影響價格的變化,帶動價格漲跌,但價格的高低並不能影響成交量的變化。在量價突破這種分析方法中,成交量突破的重要性也高於價格突破。比如房地產市場,在需求量較大的時候,因為銷售數量的增長,房價才會逐日上漲,而非房價先漲,銷售數量才出現增加,所以“量價突破”也表明了量價的關係以及主次之分。

為什麼我一定要等到“突破”後才買股票?一篇文章幫你搞清楚

量價突破分類與等級

量價突破的時間不同,先後順序不同,對價格的影響以及準確性也會有所不同,分為三個等級。

1.量價同日突破

量價同日突破前期價格以及成交量高位,這種量價突破方式列為最高等級,其準確性以及時效性都是最大的。通常出現這種最為標準的量價突破,能帶動股票價格出現立竿見影的上漲效果,其準確性可以達到85%甚至更高。

一隻個股出現這種量價同時突破的情況是難能可貴的,但是在滬深兩市的個股中,這種技術形態也並不少見。投資者要熟練掌握這種技術形態,在覆盤過程中仔細尋找,就能抓住機遇,在第一時間進行操作。

為什麼我一定要等到“突破”後才買股票?一篇文章幫你搞清楚

2.量在價先,逐次突破

這種量價突破是成交量先行突破,股價則在未來的幾個交易日內實現突破。這是一種不標準的量價突破形態,將其等級排在第二位。由於其成交量出現了突破,也就說明場外有大量資金湧入,而且成交量集中放大也絕不是散戶集中交易所為。即使存在大量的散戶資金,也必有主力資金在其中進行引導,所以操作這種量價突破方式,也具有較大的成功率,準確性在75%~80%。

出現這種量先突破而價格隨後突破的情況,原因在於主力還未真正發起攻勢去拉昇股價,所以後市表現沒有量價同時突破那樣強勢。在機構進行試盤以及盤中建倉的過程中,通常會出現這樣的量價表現。

為什麼我一定要等到“突破”後才買股票?一篇文章幫你搞清楚

3.價在量先,弱勢突破

這種價格率先突破,成交量滯後突破的形式,將其稱為弱勢量價突破。這種突破的成功概率不如前兩種走勢高,約在70%左右,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風險。

這種價先突破量再突破的走勢,很大程度上說明主力並沒有決心拉昇股價,甚至有誘多的可能性。價格突破後,一旦投資者被市場現象所迷惑,介入後成交量在當日甚至未來都沒有形成突破,可能會暫時被套其中,所以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遇到這種價格先突破的走勢時,絕對不能頭腦一熱盲目跟進。最佳的方式是繼續觀望,等待成交量形成突破,確認有資金介入後再進行入場交易。

為什麼我一定要等到“突破”後才買股票?一篇文章幫你搞清楚


量價同時突破

一、量價同時突破形態

量價同時突破形態是量價突破形態中最典型的一種。通過上面對量價突破的簡單介紹可以知道,當量價同時形成突破時,股價看漲準確度是非常高的。同樣,量價同時突破形態在實盤走勢中出現的次數也比較多,幾乎每一隻個股,在上漲途中的歷史走勢中都出現過這樣的形態,而且每一個交易日都會有個股正在醞釀或已經形成量價同時突破形態。

首先通過一幅標準的量價同時突破圖形,來深入學習這種量價突破的標準形態。

如圖5-4,東軟集團(600718)。在該股前期長時間的價格盤整後,2013年1月23日,股價連續出現了3個交易日的放量上漲,但是始終沒有更高的量能出現。此後股價不僅沒有順勢繼續向上拉昇,還略有調整並向下跌破均線。遇到這種情況,很難判斷後期價格運行的趨勢及主要方向。

為什麼我一定要等到“突破”後才買股票?一篇文章幫你搞清楚

很多投資者在分析當前股價行情時,從來不關注股價歷史走勢,或者只關注最近幾周甚至幾日的行情走勢,與當前行情粗略對比後就進行交易決策。更有甚者,只是看到當前價格走勢向上,或是均線形成上漲趨勢,或是看到上一交易日或最近幾個交易日K線形態屬於多頭形態,就倉促進行買賣決策。

這種分析陋習雖然偶爾也會有準確的判斷,但是判斷正確的概率太低,因為分析漏洞大大降低了對個股分析的效率及準確性。技術分析三大假設之一——“歷史會重演”,就是告訴投資者,通過以往經歷過的行情,或者是對比以往的行情走勢,可以對當前的價格走勢進行判斷。技術分析中許多精準的分析方法,都需要與前期的行情走勢進行對比研判,所以今後投資者在進行個股分析時,要注意結合股價的歷史走勢。

回到圖形中來,股價經歷了近六個月的震盪調整後,7月18日再次放量反彈。從當口收盤的成交量和收盤價與1月23日對比來看,7月18日該股的收盤價為9.80元,成交量為46.10萬手,1月23日時收盤價為8.45元,成交量為39.14萬手。可以發現7月18日收盤後,不論是股票的價格還是成交量,均對前期的最大量以及高價形成了有效突破,而且突破是發生在同一個交易日。

隨後的價格走勢也可以看到,自此股票價格一路上行,期間基本沒有出現過幅度較大的回調。這種股票價格走勢以及量價突破情況,就是標準的量價同時突破形態。

需要注意的是,量價突破時,成交量首先要保證是陽量。如果突破放大的成交量呈陰量,就說明當日股價是下跌的,這種量價現象很有可能是當日股價先漲後跌衝高回落造成的,初步判斷這種量價突破不僅不是股價上漲的開始,反而可能是上漲結束的信號,或者是機構意圖誘多。實戰操作中要注意,量價同時突破後,股票價格是否出現衝高回落留下很長的上影線,或者是否最終以陰線報收。

對於K線形態和K線組合的分析,也存在著換線的技巧。簡單的講,換線的意思是指,當一根K線形成後更換出新的一根K線,那麼這根K線才會具有參考性。當K線還在形成過程中,價格正在波動時,只要沒有收盤,價格隨時有可能發生質的變化,也很有可能導致漲跌信號的消失或變化。當我們在盤中發現某隻股票出現了量價同時突破的走勢時,不要盲目建倉,穩健的方法應該是待收盤後K線收實,再決定如何進行操作。若收盤前價格沒有走弱,繼續保持著量價突破的形態,這時才可以進場參與。

如圖5-5,中海海盛(600896)。該股走勢中就出現了一個需要引以為戒的量價突破失敗走勢。在這幅圖形中,出現了幾處價量突破失敗之處。第一次量價突破走勢出現在2013年8月11日,當日開盤便出現了價格高開的走勢,而且開盤後股價一路放量急漲,很快就突破了前期的最高價。此時很多個人投資者覺得天量後有天價,或者認為該股的加速上漲行情就要啟動了,於是紛紛高位追漲買入,但後期股價並未走出上漲行情。

為什麼我一定要等到“突破”後才買股票?一篇文章幫你搞清楚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首先來看K線形態。不用過多介紹,凡是對K線形態以及K線組合分析有所瞭解的投資者,都會認出量價突破當天股價收出了一根帶有長上影線的倒錘頭線,倒錘頭線是一個非常標準的高位看空形態。雖然早盤量價表現勢如破竹並雙雙創下新高,但是後勁不足,很快就衝高回落。

其次再來看成交量。當日成交量的確突破了前期的最大量能,但是從成交量基本知識大家可以知道,這種高位放天量的情況很有可能是股價見頂信號,是主力刻意做出的圖形。如果後期沒有更大量能形成突破的話,股價下跌風險極大。在這種情況下,就形成了量價突破的反面典型,需要大家引以為戒。

當K線形態或成交量中任何一項不符合量價突破的標準時,都會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建議各位投資者在運用這種分析方式選股時,儘量去尋找形態標準的個股。

二、量價同時突破操作技巧

量價同時突破標準形態一旦在盤中的出現,是比較激進的買入信號。這種形態出現後,股價上漲的準確性是非常高的,會達到85%甚至更高。下面就來學一下這種形態的操作技巧。

如圖5-6,五洲交通(600368)。該股在2012年跟大盤以及盤中絕大多數個股一樣,走出了一波熊市震盪下跌行情。10月份價格探底回升,市場略有回暖。10月18日該股出現了企穩反彈後的首個漲停板而且放出量能。隨後價格並沒有持續反彈,而是盤整後繼續回調。當個股出現首個漲停板後,通常會出現回調走勢,此為主力資金介入展開操盤的首個信號。當日價格漲停後突破了60日決策線,個股持續下跌後,價格反彈回到60日決策線上,說明有主力準備對其進行操作,後期有上漲的機會。

為什麼我一定要等到“突破”後才買股票?一篇文章幫你搞清楚

隨後價格一直沒有對10月18日這一天的量價形成突破。即使某個交易日價格出現了突破,成交量也沒有形成突破,所以突破後幾日,價格又重新跌回到前期最高量價之下。

股價進行了長期的盤整後,2013年3月11日,即5個月後第一個漲停板後,該股股價再度迎來漲停,這一次漲停決定了股價未來的發展。該交易日收盤後,不論股價還是當日成交量,都比前期最高價以及最大量形成了突破。在量價同時突破後,股價出現了一波短線急漲行情。

通過對這幅量價突破圖形的分析,下面總結一下這種形態具體的操作策略以及注意事項。

①量價同時突破走勢是激進的做多形態。當出現這種走勢的時候,通常會出現立竿見影的上漲效果,價格很有可能會出現連續性的上漲,少數情況會出現短線小幅度回調,經過幾個交易日的盤整後再啟動上漲行情。這種量價突破形態的準確性極高,建議各位投資者實戰中採取激進的操作方式,在當日量價同時形成突破後,可以在收盤前10分鐘至半小時內以市價買進,或收盤確認量價突破走勢形成後,在下一交易日開盤後即刻建倉。

②股票價格當日出現了量價同時突破走勢時,若當前股價漲幅在5%以內,投資者可以在當日收盤前激進做多。如果漲幅在5%~9%,則當日繼續上漲空間會很有限,而且還要冒著當日回落導致突破失敗,或者次日低開或開盤走低的風險,所以操作可以相對謹慎,等到當日收盤確定量價形態形成突破後,在下一交易日開盤後買進。如果當日是以漲停板的形式形成量價突破,通常說明主力資金實力較強,對股價的拉昇十分堅決,投資者可以在漲停板掛單等待成交。如果當日沒有機會建倉,下一交易日集合競價時可以掛高價買進。

③股價形成量價同時突破走勢,投資者建倉完畢後,若當時股票價格位於60日均線上方10%以內的幅度時,投資者可以在股價跌破60日均線後手動止損。若當前股價與60日均線的距離幅度超過10%,投資者可以在下跌8%的幅度空間進行止損。雖然量價同時突破走勢的準確性很高,但嚴格設置止損還是很有必要的,目的是防止出現太大幅度的調整以及小概率的失敗。如果股價出現大幅度的調整,可以在60日均線位置受到支撐時再度買入,這樣操作可以節約部分成本。如果真的操作失敗,也降低了大部分虧損。

股價已經上漲了,還要不要追高?俗話說:強者恆強。很多時候,股價出現主升行情之前,都會經歷幾輪小幅度的拉昇。如果投資者在前期幾輪小幅度拉昇時膽戰心驚,望而卻步的話,則註定享受不到後面更大的上漲行情。

如圖5-7,南京熊貓(600775)。2012年,該股股價全年以震盪下行為主,下半年價格在底部企穩震盪,8月29日股票突然放出大量,向上突破60日決策線並封死漲停,走勢跟以往的一些案例相似。一般來說,主力介入操盤都是由第一根放量突破漲停開始的。隨後價格圍繞60日決策線長期進行震盪整理,還出現了洗盤性的回落走勢。2013年滬深兩市逐漸走出低迷狀態,個股紛紛回暖反彈,此時該股也跟隨大盤上漲,但上漲力度不大,屬於小幅逐漸向上攀升。

為什麼我一定要等到“突破”後才買股票?一篇文章幫你搞清楚

從圖中可以發現,當個股上漲至前期上漲高位附近時,上漲力度有所減弱,股價漲漲跌跌不斷反覆。但是隨著2013年4月1日一根放量中陽線的出現,打破了市場僵持的局面。此時自該股股價反彈已經累積了49%的上漲幅度。從連續的下跌到持續小幅上漲近50%,可以說是一波力度很大的反彈走勢,此時投資者還敢於做多嗎?心生恐懼要規避風險的人,一定會比根據技術信號大膽追漲的投資者多,所以這個市場只有少數人能夠獲利。

從圖中來看,當2013年4月1日出現了量價同時突破的走勢後,後期股價不但沒有衝高回落,反而刺激了市場做多的情緒,主力也隨即展開了主升行情。自2012年12月4日至2013年4月1日,75個交易日股價累計漲幅為49%。而2013年4月1日出現量價突破走勢後,到4月25日為止,該股僅僅用了17個交易日,上漲幅度就已經達到56%。

由此可以看出,股價在上漲階段出現了強有力的啟動信號,後期股價往往漲幅更大,上漲力度更強。在此提示各位讀者,實盤操作中心細的同時也要膽大,一旦發現機會,就絕對不要手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