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國氫港”進發

袁 俊

向“中国氢港”进发

錢 華

向“中国氢港”进发

王 凱

徐 煜

港城會客廳

——我市各界人士縱論氫能產業

□本報記者曹 峰/文見習記者陸佳楠/攝

本期嘉賓:

袁 俊 張家港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

錢 華 張家港市高新區科技招商局副局長

王 凱 江蘇國富氫能技術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

徐 煜 蘇州市華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本期策劃:曹峰 主持人:浦江

進入二十一世紀,人類正面臨一場能源革命。隨著化石燃料耗量的日益增加,其儲量日益減少,終有一天這些能源將要枯竭,這就迫切需要尋找一種不依賴化石燃料的、儲量豐富的新能源。氫能正是一種在常規能源危機出現後,人們寄予厚望的新能源,被視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隨著氫能的日益推廣應用,一個龐大的產業鏈正漸行漸近,許多地方都在搶抓氫能產業的發展先機。

張家港市委市政府以卓越的戰略眼光,把氫能產業作為全市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支點,搶抓先機,全力推進,取得了一定成效。為什麼我市把氫能產業放到突出位置?又有哪些先發優勢?打造“中國氫港”,下一步又有怎樣的規劃和佈局?近期,本報邀請我市主管部門以及相關負責人走進“港城會客廳”,對我市氫能產業作詳細解讀。

1.氫能撬動一個龐大的產業鏈

主持人:眾所周知,張家港作為工業強市,冶金、紡織、化工、機電等傳統工業佔比較大,因此轉型升級任務十分艱鉅。一般談到轉型升級,我們都會想到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大數據等產業。但對於氫能產業,老百姓知之甚少,近幾年來,我市把工業經濟轉型升級作為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為什麼我市把氫能產業放到突出位置?

袁俊:我市作為傳統工業城市,在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後,面臨用地指標緊缺、環境容量收窄、能耗空間受限的情況,亟需通過轉型升級來破除發展的瓶頸制約。近年來,市委市政府聚焦產業質態提升,大力發展以新能源汽車、氫能、化合物半導體、高性能材料、智能裝備為代表的“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為全市工業經濟提供動力源。

氫能是一種清潔高效的可再生能源,被稱為人類社會的“終極能源”。發展氫能已成為能源轉型共識,氫能產業也成為資本市場和產業經濟關注的焦點。廣東、浙江、上海等地紛紛投入氫能發展大潮,搶先佈局,佔領產業制高點。張家港市氫能產業發展基礎良好、氫能企業較為集中、產業鏈條較為完備、技術創新較為活躍、制氫資源較為豐富,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發展氫能產業是張家港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市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必由之路。

主持人:作為一種新型能源,氫能有哪些優點?主要應用在哪些方面?

王凱:面對城市空氣汙染和能源危機、節能環保零排放交通工具的需求以及儲存可再生電能調節供應等,使得我國發展氫能十分迫切。氫能作為一種清潔、高效、安全、可持續的新能源,被視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相結合,具有能效比高、應用場景靈活多樣、安全性高、無汙染的特點,不僅可以實現所有交通工具的電氣化,還可用於分佈式發電和儲能。氫進入燃料電池的電化學反應,不僅能源轉化效率最高,而且生成物只有水,沒有任何汙染,且氫燃料電池廢棄後的回收率和環保性遠高於鋰電池和傳統蓄電池;氫氣的密度小、逃逸性好、燃燒速度快,比汽油、柴油、石油氣和天然氣等傳統燃料都更加安全;氫氣來源範圍廣,除了大量的工業副產氫,更重要的是通過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解決全球能源危機的終極方向。中國可再生能源的容量和裝機速度全球第一,最適合發展氫能。

目前,世界各國在氫能與燃料電池的應用上主要聚焦在交通工具領域,公共汽車、物流運輸車、叉車、碼頭牽引車與重卡、乘用車和出租車的應用已經成為焦點,大型化的商業船舶、列車是下一步發展方向。我市在交通領域應用氫能方面走在前列,目前已投運15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東華港城氫能源公司已在張家港城北公交車站建成撬裝式加氫站1座;在建及擬建加氫站3座,分別是東華能源固定式加氫站、江蘇嘉化固定式加氫站以及明年投運的華昌化工廠區內加氫站。總體上看,我市已經全面開展多種場景的燃料電池汽車與加氫站商業化示範運營,氫能利用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

2.張家港發展氫能產業優勢明顯

主持人:當前,國內不少城市都在加速佈局氫能產業,地區和城市之間競爭十分激烈。張家港發展氫能產業方面有哪些優勢?

袁俊:張家港自身有良好的基礎條件,一是氫氣資源豐富,每年來自鋼鐵、石化、合成氨等本地企業的工業副產氫超過20萬噸,產業資源非常豐富。二是涉氫企業集聚。目前全市匯聚了30多家涉氫企業,基本覆蓋制氫(氫源)、氫儲存和輸送、氫燃料電池等氫能產業鏈各環節,如:制氫環節的東華能源,氫氣儲運裝備的國富氫能、中集聖達因,氫燃料電池的華昌新能源、江蘇清能等。這些企業龍頭效應明顯,初步形成了上下游配套。三是研發平臺眾多。配套建有以蘇州氫能創新中心為龍頭,氫雲研究院、氫能聯合院、氫燃料電池汽車研發中心等一批由龍頭企業和知名院校共同合作成立的氫能研發平臺。四是產品競爭力強。國富氫能加氫裝置產品,市場佔有率在50%以上;華昌新能源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30kW和60kW燃料電池發動機已通過工信部公告,技術性能媲美國際主流品牌;江蘇清能100kW全尺寸電堆已通過第三方獨立測試,搭載120kW電堆的氫能源重卡已通過工信部公告,零部件國產化率達95%以上。

主持人:華昌作為傳統型工業企業,把氫能產業作為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基於什麼樣的戰略考量?目前企業在氫能產業發展方面取得哪些進展?

徐煜:江蘇華昌化工作為我市本土化工企業,近幾年來一直致力於轉型升級,培養新的經濟增長極。鑑於氫能的良好前景和華昌化工每年有大量的氫能副產品,發展氫能產業有良好的基礎,因此,江蘇華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早在多年前就對氫能產業高度重視,與電子科技大學聯合成立氫能研究院,加大對氫能生產、應用的研發。為了將科研成果及時轉化,2018年9月註冊資金3000萬元成立華昌能源科技。華昌能源科技致力於突破燃料電池系統開發與測試的共性關鍵技術、結束國外設備壟斷局面、推動燃料電池產業鏈發展。通過氫燃料電堆、發動機及測試系統關鍵技術自主化研發、系統部件國產化替代及產品批量化生產等途徑實現研發產品大規模商業化應用,以達到國內先進、國際領先、高質量發展的目的。

目前公司研發團隊有50多人,3年內計劃達到100人以上;廠房及辦公場所投入約6000萬元、基礎研發經費已投入約3000萬元。5年內項目計劃總投資1.5億元。目前公司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30kW和60kW燃料電池發動機及測試系統產品已完成工業化設計及樣機制作,樣機測試結果顯示產品運行穩定、效率高、技術性能可與國際主流品牌相媲美,並已進行小批量生產。2019年交付5臺60kW燃料電池發動機,2020年計劃完成100臺。完成240kW的燃料電池測試中心建設並投入使用。

目前公司已獲得7項相關發明專利預審合格通知書。承擔研發任務的國家重點專項《百千瓦級燃料電池電堆及輔助系統部件測試技術開發及樣機工程化應用》項目正在有序推進中。

3.致力打造“中國氫港”

主持人: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我市在氫能產業方面有怎樣的規劃和佈局?

袁俊:市委市政府把氫能產業作為全市轉型升級的重要突破口之一,提出打造“中國氫港”的目標藍圖。為助推氫能產業發展,我市相繼出臺了《張家港市氫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張家港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張家港市高質量發展產業扶持政策》等,設立億華通-水木易德氫能基金、蘇州氫谷新能源投資基金2只氫能產業基金,積極通過金融資本激發產業活力。

目前全市共有重點涉氫企業30餘家,基本覆蓋制氫、氫儲存和輸送、氫燃料電池等氫能產業鏈各環節,初步形成了上下游配套,並在空間佈局上形成了保稅區、經開區(高新區)兩個氫能產業集聚區。保稅區集聚的氫能企業:制氫環節有華昌化工、東華能源、梅塞爾氣體、雙獅精細化工等企業;氫能儲運領域有中集聖達因;氫燃料電池方面有清能新能源等公司,氫燃料電池及關鍵零部件的技術水平具有一定的優勢。經開區(高新區)集聚的氫能企業;氫能儲運裝備有國富氫能等公司;氫燃料電池領域有氫雲新能源研究院、華荷氫電科技等企業;氫燃料電池汽車領域有東風富瑞新能源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檢測認證領域有清研檢測。

主持人:高新區作為張家港發展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的先導區,在氫能產業方面有哪些設想和規劃?

錢華:氫能作為綠色能源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高新區將一馬當先,承擔培養、發展、壯大的重任。平臺建設方面:將大力推進蘇州氫能創新中心的建設,實現先進氫能技術的推廣應用及創新型企業孵化;企業培育方面:引導國富氫能向液氫領域發展,培育華荷氫電、鏵德氫能快速實現市場化;項目引進方面:以產業鏈招商為方向,大力引進電堆及關鍵零部件、燃料電池系統、制氫設備等核心環節,進一步完善氫能產業鏈。

主持人:市委市政府對氫能產業高度重視,在政策方面推出哪些扶持舉措?

袁俊:《張家港市氫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張家港市高質量發展產業扶持政策》明確,主要從研發檢測、加氫站建設運營、核心零部件等關鍵環節對企業予以重點支持。比如對加氫站按加氫站設備投入金額的30%補助,最高不超過500萬元;氫能源關鍵零部件、成套設備獲得省首臺套認定的,按單臺套設備銷售單價的10%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500萬元。

主持人:一個新興產業的發展,必須有科技的強力支撐。目前我市在氫能產業技術研發與檢測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形成哪些優勢?

錢華:近幾年來,隨著我市氫能產業的不斷髮展,我們高新區加快這方面的研發工作,通過聚集高水平研發平臺,形成了以企業與科研院所為主導,政府積極參與服務的氫能產業創新體系。企業研發主要集中於氫燃料電池、氫燃料電池汽車技術的開發。目前張家港氫能研發平臺有:華昌化工與成都電子科技大學氫能源研發平臺,中科院大化所張家港產業技術研究院正在推進氫能燃料電池中試檢測平臺及產業基地項目建設,氫雲新能源研究院主要從事氫能裝備、燃料電池和分佈式能源的研發,東風汽車與富瑞特裝聯合建設氫燃料電池汽車和氣電混合汽車營銷中心、體驗中心和研發中心。在檢測領域,清研檢測已完成國家再製造汽車零部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籌建工作,現已具備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電池、電機、電控)檢測能力與資質。

主持人:在加快氫能產業發展方面,我市將採取哪些措施?

袁俊:我市將搶抓發展機遇,積極與上海、南京等長三角科創中心城市開展合作,深度融入“長三角氫走廊”建設,為氫能產業化、規模化、商業化提供新空間。圍繞氫能產業發展重點領域,著眼產業鏈缺失環節和薄弱環節,重點招引類似國電投、中車新能源等優勢突出、前景較好的項目,進行“補鏈”“壯鏈”行動。立足我市氫能產業現狀,高點謀劃發展路徑,在原有扶持政策的基礎上,著眼完善氫能產業體系,出臺專項氫能扶持政策。堅持“以建促用、示範引領”,加快氫能基礎設施建設,探索氫能發展新模式,進一步拓展氫能公交運營範圍,形成覆蓋主城區的氫燃料電池公交示範線路。同時謀劃舉辦全國性氫能發展峰會,充分展示我市氫能發展成果,提高我市在全省乃至全國氫能領域的影響力。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