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紅色足跡 堅守初心使命——聊城深入實施“挖掘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工程綜述

魯網12月20日訊在“共和國最美奮鬥者”“改革先鋒”孔繁森同志因公殉職25週年之際,孔繁森精神研討會在聊城職業技術學院召開。這是聊城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傳承紅色基因、踐行共產黨人初心使命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聊城充分挖掘和利用紅色資源,從紅色基因中追尋初心、堅守初心,從紅色基因傳承中汲取砥礪前行、勇擔使命的強大精神力量。

紅色文化蘊含無窮力量

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內核,蘊含著我們黨的信仰、宗旨和追求。

聊城作為革命老區,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和傳統,擁有豐富的紅色資源,英模人物層出不窮,革命年代有趙健民、徐運北、馬本齋、張自忠、範築先,和平年代有身殘志堅的張海迪、領導幹部的楷模孔繁森、全國模範檢察官白雲、貴州支教優秀志願者徐本禹等。

為充分挖掘、宣傳、利用好聊城豐富的紅色資源,聊城市委、市政府實施了“挖掘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工程,深入挖掘孔繁森精神的深刻內涵,從中汲取營養和力量。成立了以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秦存華為組長,聊城市關工委、市老促會、市教育和體育局等為成員單位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聊城職業技術學院,該學院黨委書記靳鳳蓮任辦公室主任。同時還在聊城職業技術學院成立了孔繁森精神和紅色文化研究院,整合各方優質資源形成合力,確保工作順利開展。

凝聚力量奏響時代強音

“挖掘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工程自2019年5月啟動,按照“邊發掘整理、邊推廣應用”的原則,有序推進建起一支紅色隊伍、編寫系列紅色讀物等“九個一”項目。

在聊城職業技術學院,學校集中優勢師資,整合資源,組建了多元化、專業化的工作隊伍: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薛慶超教授、山東省委黨校王立新教授、戚桂峰教授、浙江理工大學渠長根教授等組成的省內外專家隊伍,長期開展工作指導;由中共黨史專業博士生牽頭成立地方黨史研究隊伍;以聊城職業技術學院中青年教師為主體組建黨史、國史教學隊伍;以青年教師和優秀學生為主組建魯西革命史講解隊伍;以聊城職業技術學院宣傳部和學生工作部牽頭組建宣傳報道隊伍。5支隊伍相互配合、協調推進。

12月2日,我市《孔繁森——你就是山》劇組赴京參加了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辦的“全國民間文藝展演”活動,經過激烈地角逐,獲得了“最佳劇目第一名”的好成績。《追憶與傳承——聊城革命人物故事》《一片紅心永向黨——聊城代表革命人物書信》以及圍繞學習孔繁森精神編寫的系列讀物,包括黨員幹部讀本《新時代的召喚:孔繁森精神》等已列入出版計劃,正在緊張編寫之中。

為青年學子補足精神之鈣

12月5日,山東省道德模範、山東省最美人物、山東省紅十字“三星”志願者等榮譽稱號的獲得者—聊城六中關工委副主任,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詹媽媽”的詹春芳,為該校七年級七班、八班的學生做了題為《不朽的豐碑——傳承紅色基因,不忘初心使命》的演講,講述革命先輩的英雄革命故事,使學生的心靈接受了一場紅色的洗禮。

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挖掘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工程自啟動以來,已經在聊城市青年學子中產生了積極而廣泛的影響。靳鳳蓮表示:“我們教育戰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立德樹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更多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運用聊城豐富的紅色資源教育師生,讓他們體會到其中蘊藏的革命精神、奮鬥精神,既可以補足人生之鈣,使他們自信勇敢地面對工作、學習和生活,又可以使我們的紅色基因傳承有序,可謂意義重大、影響深遠。”(聊城日報 記者 劉繼林 通訊員 劉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