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導致小兒鵝口瘡?

東單1院


新生兒鵝口瘡胎齡越小、體重越小患病率越高。新生兒免疫系統不成熟是易於感染的原因,早產兒免疫功能更差,其IgG水平較足月新生兒低,更易成為易感人群。同時新生兒胎齡和體重從側面反應新生兒各系統的成熟度及生長髮育情況,胎齡小、體重低生長髮育差,成熟度低,相應的免疫力亦低,更易於感染。

住院時間越長,鵝口瘡的發生率越高,這可能跟醫院侵入性操作和醫源性交叉感染有關。呼吸機的應用、氣管插管、反覆吸痰、各種留置通路的建立都增加了皮膚、黏膜損傷的機會,改變了呼吸道的環境,增加了感染機會。

母乳餵養的鵝口瘡發生率低於人工餵養,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及嬰幼兒口腔念珠菌檢出率比奶瓶餵養者低,可能是由於母乳清潔、未被汙染,且含有非特異性抗真菌物質,如溶菌酶、白細胞、乳鐵蛋白及分泌型IgA等。

另外使用了抗生素後,更容易感染鵝口瘡,抗生素在殺滅病原菌的同時也抑制普通細菌生長,尤其是某些可以產生抗念珠菌物質的革蘭陰性菌被抑制,真菌生長缺乏生存競爭,造成真菌的過度繁殖,引起局部黏膜甚至通過受損的呼吸道黏膜引起全身的真菌感染。


兒科醫生鮑秀蘭


小魚在微信群裡面問我:怎麼知道孩子是不是有鵝口瘡呢?我看我家3個月的女兒嘴巴有一點白白的,我聽別人說鵝口瘡就是嘴巴里面白白的,我女兒是不是鵝口瘡呢?

菁媽打開微信語音通話,瞭解了孩子的情況後大概可以判斷孩子並不是鵝口瘡。小魚的女兒是每次喝奶後都沒有清洗口腔,導致日復一日的奶漬留在孩子的舌頭上面,所以看起來好像也是白白的。

而如何分辨是不是鵝口瘡呢?

1、鵝口瘡不是隻有白的

鵝口瘡主要是白色的,而在白色的邊緣可能會有一些紅色的發炎的表現。

2、孩子的精神狀態不同

得了鵝口瘡的孩子會疼痛,不願意喝奶,會有哭鬧和煩躁的表現。甚至還是因為有炎症出現低燒,而如果只是一般的奶漬的話孩子的精神狀態還是很好的。

3、是不是可以清洗掉

用紗布去幫孩子清洗口腔的時候,如果是鵝口瘡是沒有辦法清洗掉上面白色的東西,但是如果說是奶漬的話,用紗布洗就能夠洗掉。<strong>

鵝口瘡是一種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念珠菌感染,菁媽第一次聽說念珠菌感染是和同事一起去做體檢時,一個同事被查出有陰道念珠菌感染,醫生說要注意內褲消毒,注意衛生,還給她開了一些沖洗的藥物回去。

當時我們還以為她不潔身自好,得了性病,後來才知道主要是不注意衛生導致的,特別像像南方在春天天氣比較潮溼的時候,如果內褲沒有及時的暴曬,很容易滋生念珠菌,引起女性陰道念珠菌感染的。

而孩子為什麼會得鵝口瘡?導致孩子得鵝口瘡的念珠菌念珠菌從哪裡來的呢?

1、孃胎帶來的

媽媽在懷孕時就會念珠菌感染,沒有治療或者沒治好,導致孩子在生產時,被迫把媽媽體內的念珠菌攜帶了出來。

當孩子免疫力下降時,體內的念珠菌就會興風作浪,導致孩子形成了鵝口瘡。

2、母乳餵養時帶來的

媽媽有念珠菌感染沒有順產,而是剖宮產了,但是不注意衛生,導致念珠菌汙染乳頭,而媽媽在母乳餵養的時候,奶頭也沒有清潔乾淨,也會引起念珠菌的感染。

3、奶瓶餵養時導致感染

家裡面有人有念珠菌感染,衝奶時不注意就會引起感染。

4、間接接觸傳染

孩子的衣服或者玩具被汙染,特別是在孩子長牙期的時候看到什麼東西都咬,導致這些念珠菌進入口腔,在口腔這種營養的大環境中生長繁殖導致引起鵝口瘡。

有些時候環境中的念珠菌就會經由口腔引起感染,大多數的鵝口瘡都是在嬰兒期被感染,一般孩子大了免疫力好了不容易被感染。但也不是絕對的。

5、幼兒園感染

菁媽也見過一些在幼兒園的集體交叉感染引起的好幾個孩子都得了鵝口瘡的。

鵝口瘡最主要是念珠菌作怪,通過各種途徑感染到孩子,孩子在體質差的時候就會導致鵝口瘡的發生。

孩子得了鵝口瘡要怎麼辦呢?

用小蘇打水給孩子清洗口腔。或者是制菌黴素開成粉,之後用棉籤擦在白色的鵝口瘡上。

特別要注意的是不是說看到白色的沒有了就不擦了,一直要好了之後再堅持擦一週,以防止反覆感染。

2、護理

注意餵母乳不但是媽媽要洗手,還是洗乳頭,而且要注意的是孩子的奶瓶也要每天消毒。不要給孩子吃太硬的太燙的食物防止刺激引起不適。

3、消毒

家裡的玩具,衣服都要注意消毒。

話題:你家孩子得過鵝口瘡嗎?你是怎麼處理的,歡迎留言。

我是菁媽,一個女孩的媽媽,母嬰行業培訓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混跡育兒界的醫師,藥師,營養師,心理諮詢師,為上千家長提供育兒諮詢。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菁媽育兒


前兩天有位媽媽跟我聊天,問題最近寶寶口腔裡的舌苔特別厚。懷疑她自己的餵養哪裡有出了問題,還是像老人說的舌頭厚就是孩子消化不好。才幾個月的寶寶呀,純母乳的寶寶怎麼會消化不好呢。有回覆媽媽,有些寶寶的舌苔厚完全是奶漬,是完全可以清潔掉的。不要擔心。轉念一想,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寶寶患上了鵝口瘡!

什麼是鵝口瘡?

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白色念珠菌是一種在潮溼、黑暗環境中繁衍的真菌,是一種共生微生物。是常見的口腔黏膜疾病。


為什麼會得鵝口瘡?

白念珠菌是一種口腔裡正常存在的真菌,順產的寶寶會通過產道接觸到白念珠菌。

這裡指的注意的是:在免疫系統功能正常的情況下它們並不致病。

1.如果口腔菌群產生紊亂的話,寶寶就容易患鵝口瘡。

早產寶寶,由於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會比較容易患鵝口瘡。

2. 因為營養不良、長期使用大劑量激素或者本身有免疫缺陷的寶寶,在稍大一些的孩子裡也會有可能患鵝口瘡。

3. 還有奶瓶餵養的孩子也容易出現鵝口瘡,主要是在寶寶直接接觸到的奶瓶、奶嘴清洗不到位,導致細菌感染。

4. 母乳媽媽太過於清潔也容易患鵝口瘡。一個是對家居環境太過嚴苛消毒過度。另外是對自己的皮膚,既寶寶吃母乳之前總是用清潔乳房或者是用洗浴用品清潔乳房。都是容易讓真菌氾濫。

鵝口瘡的症狀

家長可以通過自檢查看寶寶是否有患鵝口瘡:

產生的位置包括:頰黏膜、上下顎、唇、舌以及牙齦。

口腔內有 凝乳狀白色不規則斑點常常略微凸起,不易擦掉,如果強行擦拭,會導致口腔內局部的出血。

大部分的寶寶對此毫無感覺,不影響正常的吃奶睡覺。但是也會有敏感型的寶寶會因為不舒服造成哭鬧、不願意吃奶。

平時應該怎麼做?

媽媽們可以自檢問題出在哪裡:

1.家人或者是自己有沒有發生念珠感染。形成鵝口瘡的白念球菌夜同樣會導致陰道的酵母菌感染。

2.自己和寶寶最近有沒有服用過抗生素。

3.是否經常對乳頭過度清潔。

4.寶寶常使用奶瓶或者是安撫奶嘴。

5.最近是不是免疫力比較差。

——母乳餵養寶寶

在發生母乳寶寶的鵝口瘡是,媽媽一定是需要和寶寶同時進行抗真菌藥物治療。當寶寶患鵝口瘡時,母乳媽媽在餵奶時也會感覺乳房有灼熱感、疼痛感。因為寶寶和媽媽的乳房每天都是需要接觸,一定是需要母嬰同治。

母乳餵養的寶媽們也可以完全放心,即使患上了鵝口瘡,是不需要停餵母乳的。只要每次在寶寶吃完奶後,進行藥物擦拭治療,等待下次寶寶吃之前,清潔乳房就可以了。

——人工餵養寶寶

使用奶瓶或者是有用安撫奶嘴的寶寶,家人應該對寶寶的安撫奶嘴、奶瓶、奶嘴已經衝奶的所有工具都進行消毒,一般可以使用蒸汽和高溫消毒,確保寶寶的進食工具乾淨衛生。

——不濫用抗生素、激素

預防為主才是王道

1.寶寶能與嘴巴接觸的奶瓶等物品,使用後要清洗、並放在通風乾燥的地方保持。

2.看護寶寶的所有家人都要保持自己個人衛生。做到勤洗手等

3.寶媽本身也要做到均衡的飲食,鍛鍊身體提高免疫力。如果存在陰道方面的真菌感染,也要遵醫囑進行治療。

4.不給自己和寶寶隨意使用抗生素和激素類藥品。


自己的偏見想法,歡迎共同探討。

我是倩言萬語說養娃,一個支持母乳餵養,且母乳餵養35個月的母乳指導一枚。育兒路上,如同打怪升級。總要記錄點什麼心路歷程。哺乳路上,總有大大小小無數坑等著你跳。跟我一起避坑前行。


倩言萬語說養娃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鵝口瘡是寶寶常見的一種口腔炎症,父母不需要過分的擔心。 判斷寶寶是否有鵝口瘡,其實是很容易的。父母可以觀察寶寶的口腔,口腔內側有白色的小斑點,有時候斑點也會出現在舌頭上面,用一根乾淨的手指或者棉籤,輕輕的嘗試將這些白色斑點弄掉。如果容易把它們清理乾淨,這些是奶水的殘留物,如果很難弄乾淨,並且寶寶的嘴伴有出血症狀,那很有可能就是鵝口瘡病菌了。另外,患有鵝口瘡,寶寶可能會伴有輕微的發熱、煩躁不安、哭鬧、不愛吃奶的表現。


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通常多發生在口腔不清潔,營養不良的寶寶中,體弱的成年人中也有可能發生。以下這些是可能導致小兒鵝口瘡的因素:

1.媽媽陰道有黴菌感染,寶寶出生時通過產道,接觸母體的分泌物而受到感染。

2.寶寶口腔黏膜嬌嫩,抵抗力弱,容易被感染。母乳餵養時,媽媽的奶頭不乾淨,或者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

3.不小心接觸到有感染念珠菌的食物、玩具、衣服等。

4.上幼兒園的小朋友過集體生活,容易交叉感染而患上鵝口瘡。

5.長期服用抗生素或者不適當的應用激素治療,會使體內的菌群失調,黴菌就容易趁虛而入。


日常的生活中,寶寶常用的奶具、水杯、勺子等,每次用完都要及時的清洗,高溫消毒後,放在通風乾爽的地方。 母乳餵養的寶寶,媽媽的乳房需要定期的清洗清潔,並時刻保持乳頭的乾爽,每次餵奶前要用溫水沖洗一下。

總之,一切與寶寶口腔接觸的東西都要保持清潔乾燥。


麥子媽咪


很多寶媽可能都會有這樣的疑惑。這些寶媽發現寶寶吃奶時會哭鬧且表情痛苦,甚至有的寶寶拒絕吃奶,此時如果仔細觀察嬰兒口腔,則會發現有一些擦拭不掉的白色顆粒或散在白片存在寶寶口腔上,一般情況下便可確定是胎兒長了鵝口瘡。

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一種口腔粘膜感染,又被稱為“雪口病“,其主要臨床特徵為口腔黏膜表面可見灰白色或白色的乳凝塊樣物質,呈散在點狀或融合片狀存在。鵝口瘡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段,但最多見於2歲以內嬰幼兒。

其實,白色念球菌可存在於正常人的口腔、皮膚、陰道中,但並非所有人都會發病,這主要取決於機體的適應力、免疫力。常見的小兒鵝口瘡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母乳不足、母乳質量低或奶粉裡營養成分不全,從而致使小兒營養缺乏或免疫力差,最終使小兒鵝口瘡患病率增加;第二、若寶媽患有黴菌性陰道炎,嬰兒經陰道分娩時,則有可能會因接觸陰道分泌物而被感染;第三、寶媽乳頭不清潔、奶嘴未消毒或消毒不徹底,都可能成為寶寶感染白色念球菌的源頭;第四、寶寶用嘴啃咬玩具、手指等,則很容易將病原體帶入到口腔內;第五、在幼兒園時,因共用玩具等而發生交叉感染患病;第六、因濫用激素或抗生素,造成了小兒身體菌群失調、免疫力差,病原體乘虛而入引發鵝口瘡。

當很多媽媽發現寶寶不願意吃奶,或是吃奶時哭鬧、表情痛苦,若仔細檢查嬰兒的口腔,會發現寶寶的口腔上有一些擦拭不掉的白色顆粒,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鵝口瘡。鵝口瘡又稱雪口病,它是一種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粘膜感染,主要表現為口腔黏膜表面出現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塊樣物質,可呈點狀或融合成片狀。鵝口瘡在任何年齡都可出現,但以2歲以內的嬰幼兒最為多見。其實,正常人的口腔、皮膚、陰道中均有白色念珠菌的存在,是否發病主要取決於機體的適應性和抵抗力。

常見的引起小兒鵝口瘡的原因主要包括:

1、母乳缺乏或者奶粉裡營養不夠全面,導致小兒營養缺乏,從而降低其抵抗力,增加鵝口瘡的患病率;

2、若母親患有黴菌性陰道炎,嬰兒經陰道娩出時會因為接觸母體的分泌物而感染;

3、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或媽媽的乳頭不清潔都是感染的源頭;

4、寶寶接觸感染念珠菌的物體,如咬玩具、咬手指等,易把病原體帶入口腔引起感染;

5、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可能因為交叉感染而患病;

6、濫用抗生素或激素會造成菌群失調,易使病原體乘虛而入,引起口瘡;

7、腹瀉等病症也易引發鵝口瘡。

鵝口瘡一般不能自愈,它不僅會因為影響寶寶進食而導致營養不良,如果口瘡向咽部以下蔓延,還可能引發呼吸困難等嚴重併發症,極少數患兒甚至可能繼發其他細菌感染,重則發生敗血症。因此,小兒得了鵝口瘡一定要及時治療。治療期間,除了觀察病兒口瘡的增減及吮乳情況,還應該鼓勵寶寶多飲水,避免攝入過酸、過鹹及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疼痛。此外,母乳餵養的母親也要注意飲食清淡,忌辛辣、酒類刺激性食品。最後,祝您的寶寶健康聰明!


平安好醫生官方號


鵝口瘡也叫“雪口病”,即嘴裡有很多白色的斑塊,由白色念珠菌(真菌)感染所致。它雖然不是什麼非常嚴重的病,但在嬰幼兒中卻很常見。

嬰兒用品消毒不嚴、濫用抗生素、激素類藥物、先天性免疫力低下都可導致小兒鵝口瘡。


什麼是鵝口瘡?

鵝口瘡本質上是一種真菌感染,是由白念珠菌過度增殖引起的。多見於免疫力低下,無法及時清除過度繁殖的真菌的人群,例如新生兒和嬰幼兒、營養不良、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或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的人。

鵝口瘡患兒的嘴唇內黏膜、上顎、舌頭、頰黏膜等處,常出現不容易被擦拭掉的白色斑膜。一般為乳酪狀,也有點狀的、融合成片的,如果強行刮下這些白斑可能會造成出血。

多數情況下,患兒無明顯不舒服的症狀。一些重症鵝口瘡可能會有發熱,也可能由於在吸奶時會感覺到疼痛而哭吵、不願意吃東西,甚至影響進食,導致營養不良。若鵝口瘡蔓延到咽喉,則可能會影響吞嚥、呼吸等,甚至可能會危及生命。


哪些因素會導致發生鵝口瘡?

通常,嬰幼兒口腔內的各種菌群是處於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的。口腔白念珠菌也是正常菌群的一種,一般情況下不會致病。若寶寶免疫力下降、口腔衛生不佳或者營養不良時,口腔菌群原先的平衡遭到破壞,便可導致白念珠菌感染。

(1)嬰兒用品消毒不嚴:增加外來唸珠菌數量

由於嬰兒本身免疫系統未發育完全,更難抵抗疾病的入侵,如果日常使用的嬰兒用品清洗消毒不徹底,比如奶瓶(奶嘴)、安撫奶嘴、玩具等不乾淨,就很容易發生鵝口瘡。

(2)濫用抗生素:誤殺友軍

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有可能會殺死能抑制白念珠菌過度生長的有益菌菌。失去抑制的白念珠菌就可能過度增殖,發生鵝口瘡。

(3)激素類藥物:誤關閉警報系統

不恰當地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地塞米松、強的松、甲強龍等)會使機體免疫力除以壓制狀態,就好比是關了警報器。此時白念珠菌就會瘋狂繁殖。

(3)其他情況

存在某些先天性疾病的嬰兒、早產兒或久病體弱兒,也很容易發生鵝口瘡。此外,如果生產時孕婦存在陰道黴菌感染,也應格外注意寶寶是否發生白念珠球菌感染。


發生鵝口瘡後該如何處理?

出現鵝口瘡後,醫生可能會建議使用碳酸氫鈉溶液清洗口腔或在感染處塗抹制黴菌素。家長們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1)不要用力擦拭感染處

有的家長可能會試圖用毛巾、棉籤等擦掉白色斑塊。但用力擦拭不但會損傷口腔黏膜、出血,而且還可能會繼發細菌感染甚至敗血症。此外,即使表面的白斑擦掉了仍然有許多真菌存在,過一段時間又會繁殖起來。

(2)塗藥後不要馬上餵奶

醫生開出治療藥物後,給寶寶塗藥後不要馬上餵奶或進食,這樣會影響藥物的藥效,建議在餵奶後或兩餐奶之間塗抹制黴菌素。

(3)必要時及時就醫

白念珠菌不僅會感染口腔,還可能會感染咽喉、氣管等部位。當寶寶出現聲音嘶啞、犬吠樣咳嗽、呼吸困難或吞嚥困難、皮膚髮紫時,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孩子的健康成長,是父母最大的心願,雖然說小兒鵝口瘡是可以治癒的,但是看到孩子痛苦的啼哭,又無法正常進食,作為父母難免心痛。

鵝口瘡是兒科臨床上常見的疾病,是白色念珠球菌感染引起的。造成的因素主要有: 

一、父母餵奶時不注意清潔,粗心大意沒有把奶瓶、奶嘴消毒好,母乳餵養時,媽媽的奶頭不清潔。

二、母體攜帶病菌,沒有做好產前檢查工作,母親陰道有黴菌感染,孩子通過產道時被感染。

三、交叉感染,孩子與患兒之間有身體接觸而造成交叉感染,尤其容易發生在幼兒園。

四、接觸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孩子在長牙過程中,喜歡咬手指、咬玩具,如果手指或玩具上有細菌、黴菌,就容易進入口腔引起鵝口瘡。

五、長期服用抗生素,或不適當應用激素治療,造成體內菌群失調,黴菌感染。

六、身體抵抗力太弱,新生寶寶的口腔黏膜嬌嫩,抵抗力弱,稍有擦損,都會讓病菌有機可乘,侵入寶寶的傷口繼發感染。

七、帶菌的醫護人員或衛生條件不達標的育嬰室,都有可能造成寶寶感染致病菌。

八、家人缺乏護理經驗,忽視對嬰兒用品的清潔消毒。玩具、毛巾、奶瓶、奶嘴、尿布……這些和寶寶時刻親密接觸的物品,如果沒有做到及時清潔和消毒,有可能成為病菌的傳播源。

以上這些原因,是造成小兒鵝口瘡的常見原因,當然還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容易引起小兒鵝口瘡的。平時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細心些、謹慎些。


家庭醫生在線網


鵝口瘡是兒童口腔的一種常見疾病這種疾病因為常常在口腔裡發生白色的假膜,有時這種假膜白得象一片雪一樣。所以稱為雪口雪口病是由白色念珠球菌所引起的,白色念珠菌就是許多微生物中的一種,通常多發生在口腔不清潔營養不良的嬰兒中,在體弱的成年人中亦可發生。白色念珠球菌在健康兒童的口腔裡也常可發現但並不致病

以下情況均可感染

1.母親陰道有黴菌感染嬰兒出生時通過產道,接觸母體的分泌物而感染;

2.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母乳餵養時,媽媽的奶頭不清潔都可以是感染的來源;

3.接觸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嬰幼兒在6~7個月時開始長牙此時牙床可能有輕度脹痛感,嬰幼兒便愛咬手指,咬玩具這樣就易把細菌、黴菌帶入口腔,引起感染;

4.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有時因交叉感染可患鵝口瘡;

5.長期服用抗菌素或不適當應用激素治療,造成體內菌群失調,黴菌乘虛而入並大量繁殖,引起鵝口瘡。

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患者口腔黏膜上會附有一片片白色膜狀物,可見於舌、頰內側及顎部,有時可蔓延至咽部。鵝口瘡多發生在新生兒、嬰兒及營養不良的小兒身上,以往多用龍膽紫治療,且有較好效果。但是,現在有研究表明,龍膽紫有可能致癌,禁用於口腔黏膜部位。如果得了鵝口瘡,可塗用制黴菌素。制黴菌素是控制黴菌的有效藥物。使用時,可把片劑壓成粉末,用白開水化為混懸液,塗前將液體搖勻,每天塗5~6次,很快就會見效。當然,如果使用酮康唑治療,療效更佳。方法是將酮康唑一片(200mg)研成粉末,加入20ml生理鹽水,溶解後即可塗擦,一天塗1~2次即可

在中醫方面,《諸病源候論》卷五十記載:“小兒口裡所起白屑,乃至舌上成瘡,如鵝口裡,世謂之鵝口。”本病主症為口腔舌上滿布白色糜點,形如鵝口,故名。脾開竅於口,脾經鬱熱,循經上行,燻於口舌而致。治宜清熱瀉火,用瀉黃散加生地、黃連。脾熱導致胃陰不足者,宜益氣養陰,用益胃湯。並用青黛、兒茶或冰硼散、錫類散,塗拭患處。

小兒推拿楊曉2019.9.27


小兒推拿楊曉


以下因素容易導致寶寶感染鵝口瘡

1、寶寶先天免疫功能低下,寶寶容易發生反覆鵝口瘡。

2、過早使用抗生素,或者濫用抗生素,造成菌群紊亂。

3、不注意餵養手衛生。

4、母乳餵養的寶媽乳頭含有黴菌。

5、濫用激素導致免疫抑制,口腔條件致病菌變成致病菌。

如何處理

1、口腔局部塗抹抗真菌藥物,比如制黴菌素、酮康唑用生理鹽水等製成水劑,每天塗抹3-5次。

2、堅持用藥一個星期或者以上,療程短很容易反覆。

3、查找引發鵝口瘡的可能原因,如上述情況,糾正病因。

4、母乳餵養的注意寶媽乳頭也有黴菌感染,所以同時也需要給予抗黴菌局部治療減少復發。

5、對於頻繁複發的,查一下寶寶免疫功能,減少不合理抗生素使用。

6、可以適當補充點益生菌。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必刪,請聯繫本人)

柯大夫為兒科主任醫師,臨床工作經驗豐富,擅長兒童消化,呼吸系統疾病,慢性咳嗽,急慢性鼻竇炎,過敏性鼻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異常,慢性腹瀉,牛奶蛋白過敏等疑難雜症及嬰幼兒營養髮育及餵養諮詢。有關兒科專業諮詢請來好大夫在線找柯友建主任。

與健康為伴,與醫生為友,歡迎轉發點贊、評論關注,點贊分享更是一種美德。有問題可以留言,柯大夫在休息時間會對典型提問針對性回答。


柯大夫兒科科普教育


你好,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哪些因素導致小兒鵝口瘡?孩子的健康成長,是父母最大的心願,而小兒鵝口瘡的出現,讓父母的願望落空。雖然說小兒鵝口瘡是可以治癒的,但是看到孩子痛苦的啼哭,又無法正常的進食,作為父母心痛自然難免。

鵝口瘡是兒科臨床上常見的疾病,是由白色念珠球菌所引起的。造成的因素主要有: 

一、父母餵奶時不注意清潔,粗心大意沒有把奶瓶、奶嘴消毒好,母乳餵養時,媽媽的奶頭不清潔。

二、母體攜帶病菌,沒有做好產前檢查工作,母親陰道有黴菌感染,孩子通過產道時被感染。

三、交叉感染,孩子與患兒之間有身體接觸而造成交叉感染,尤其是容易發生在幼兒園。

四、接觸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孩子在長牙的過程中,喜歡咬手指,咬玩具,如果手指上以及玩具上細菌、黴菌的話,就容易因此進入口腔引起鵝口瘡。

  

五、長期服用抗生素,或不適當應用激素治療,造成體內菌群失調,黴菌感染。

六、身體抵抗力太弱,新生寶寶的口腔黏膜嬌嫩,抵抗力弱,稍有擦損,都會使病菌有機可乘,侵入寶寶的傷口繼發感染。

七、帶菌的醫護人員或衛生條件不達標的育嬰室,都有可能造成寶寶感染致病菌。

八、家人缺乏護理經驗,忽視對嬰兒用品的清潔消毒。玩具、毛巾、奶瓶、奶嘴、尿布,這些和寶寶時刻親密接觸的物品,如果沒有做到及時的清潔和消毒,就有可能成為病菌的傳播源。

  以上這些原因,是造成小兒鵝口瘡的最常見原因,當然還有一些其他因素也是容易引起小兒鵝口瘡的。平時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細心些,再細心些。謝謝大家看完小編的這個回答,希望給你帶來有益的信息。我會定期發一些育兒方面的知識,也希望你對小編有更多的支持,我會因為你們的支持而更加努力,也請支持一下我的頭條號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