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山頂有巨石似橋,村邊年久失修小橋變大橋,美景正在山村萌生


“攝影新視野”從2016年初就開始關注我國脫貧攻堅這一重大舉措,一直拍攝到至今。先後走訪了200多個貧困村,堅持不懈追蹤記錄貧困村“脫貧攻堅難度、力度和取得的成就”,以全紀實手法拍攝圖片,用圖片講述脫貧攻堅中湧現出的感人故事。 請看:“走百村·脫貧攻堅影像回眸“之205

羅山縣朱堂鄉的大別山區有個天橋村,這裡的山頂上有塊巨石似橋,風吹雨打巍然不動,村以此得名。山溪從山上流下,風景十分秀美

天橋村水資源豐富,13個自然村裡有16條小河流,匯至洗脂河。河多,水多,孕育出了一處山川美景,但也給村民生活帶來很多不便。孔竹林自然村頭有一條河,河上的小橋年久失修,橋面窄狹不平,學生上學過橋時不斷有人墜橋落水。今年春季,這條河上新建成了一座大橋,孔繁樂老人用三輪車拉著孫女過河,橋的變化讓他感慨萬千。村幹部介紹說,脫貧攻堅給天橋村帶來了很大變化,村裡在整治河道的同時,硬化了沿河路、連接自然村的路。


該村是當地的貧困村,有68戶貧困戶。貧困戶萬文平在給丈夫煮餃子,她照護癱瘓丈夫已經11年

貧困戶王世銀腰肌勞損,他的兒子28歲,身體殘疾

貧困戶張發秀老人的老伴、大兒子、大兒媳先後去世,她和孫子一起生活

貧困戶汪井星35歲才和雙目失明的妻子結婚,他們現在相親相愛

幫扶幹部為貧困戶搭起了“脫貧橋”,用國家“到戶增收項目”資金入股,成為村裡茶葉、農業兩家專業合作社社員,他們不僅每年享受分紅,還可以在合作社打工增收。

初夏的天橋村,旅遊開發如火如荼。村裡建起了文化廣場、遊客服務中心、高標準公廁、登山步道……一個山川秀美如畫,小橋流水人家,荷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的美麗鄉村正在萌生。

村裡老樹成風景

山坡上建有野生金蕎麥保護基地

遊客服務中心正在建設中

村民李萬水建起了農家樂

水泥路鋪到了家門口

出門是茶山,風光很秀美。

經過脫貧攻堅,這些貧困村的面貌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您所看到的這些場景很多已經成為歷史。 這次推出的《走百村·脫貧攻堅回眸》欄目,有200多個圖片故事和2000多幅照片,將按照採訪時間順序陸續推出。有的村追蹤拍攝多次,也按以此順序發佈。這些照片全部屬原創作品,獨家所有,嚴禁侵權,違者必究。 《走百村·脫貧攻堅影像回眸》欄目將在每個工作日內刊發,持續到2019年底,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