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過半,面對“高一現象”,家長這樣幫助孩子,就還來得及

我們常常說起“高二現象”,就是指高二的學生常常出現的一些問題,殊不知還有“高一現象”。

不少學生在初中的時候成績很好,是老師和家長誇讚的對象,但是到了高中成績直線下滑,又找不到原因,這就是我們所謂的“高一現象”中,比較常見的一個問題。

高一過半,面對“高一現象”,家長這樣幫助孩子,就還來得及

之所以會產生“高一現象”,有以下幾種原因:

1、課程設置的初、高中差異讓高一學生應接不暇

初三主要是複習之前學過的知識,而且相對簡單,高一一開學就要學習九科內容,很多學生無法適應也是很正常的。

2、初、高中教學要求的差異讓高一學生屢受打擊

中考時水平性考試,是要求學生“過關”即可,而高考是選拔性考試,從一批學生中篩選出來,這就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比較高,壓力也比較大。

高一過半,面對“高一現象”,家長這樣幫助孩子,就還來得及

3、家長操之過急

很多家長對學生學習認知不足,期望值偏高。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小學優秀、初中優秀,高中自然也應該優秀。孩子升入高中後,考試分數偏低,他們往往多指責,少理解和幫助,挫傷了孩子的上進心。

那麼家長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順利渡過“高一現象”呢?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做一個積極向上的家長

家長們要相信,每個孩子的未來都會是光明的。尋找孩子的閃光點,進步點,多表揚,多鼓勵,多督促。不說打擊孩子積極性的話,不過於糾結孩子犯過的錯。

高一過半,面對“高一現象”,家長這樣幫助孩子,就還來得及

尤其是在孩子考試失利後,不要看到成績就是批評責罵,要和孩子一起尋找成績下降的原因,陪孩子進行試卷分析,看看主要丟分點在哪裡,什麼原因丟分,成績已經成為事實,已經是過去式了,再糾結毫無意義,和孩子一起做好現在應該做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2、做一個有認識高度的家長

文化課的差距不等於能力的差距,不等於綜合素質的差距,更不等於未來事業的差距。不苛求孩子,關鍵看孩子是否盡了力。

看孩子的成績,更要看孩子的綜合素質,看孩子的品行與修養。不扼殺孩子的靈性,不忽視孩子的個性,不泯滅孩子的信心,追求孩子的提高,一點一點的提高。

高一過半,面對“高一現象”,家長這樣幫助孩子,就還來得及

3、做一個能與孩子交朋友的家長

哪些高考成績好的孩子,普遍性格也很好,主要歸功於他們的家庭教育。

真正聰明的家長,都會和孩子交朋友,他們會把自己和孩子放在同一個層面上,而不是高高在上,認為自己說的做的一切都是對的,孩子只有聽話認同,不能反駁,這會讓孩子更加叛逆,不思進取。

現在是高一上學期,距離高考還很遠遠,但是對高考的焦慮家長們都有。希望家長們能和孩子一起努力,共同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