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只有1米63的葉問,一生出手極少,為何能成為一代宗師?【2】

點擊上方關注大眼歷史,與您一起分享歷史知識。

身高只有1米63的葉問,一生出手極少,為何能成為一代宗師?【2】


自己沒有失敗,又給日本憲兵隊長留足了面子,這是葉問的處世哲學。隨後葉問擔心日本憲兵繼續糾纏,於是暫時離開了佛山,暗中幫助地下抗日組織。抗日戰爭勝利之後,葉問因身懷絕技,應邀進入縣政府刑事單位任職,追捕盜匪。曾經親手偵破了佛山沙坊的劫案,並且在昇平路戲院內親手擒住了劫匪,並得到上級的賞識。也是這段時間,曾經抓捕我黨地下人員,也被很多後世之人詬病。

1949年,59歲的葉問經澳門來到香港,經朋友介紹,在港九飯店職工總會教授詠春拳,以後葉問又在九龍汝州街、利達街、李鄭屋村、大埔道、大角咀、通菜街、大道東大王廟、青山道興業大廈等香港多處地方設館授徒。

在此之前,詠春基本上都是以家庭的方式小範圍教學,而且各詠春高手也只將技藝傳授給自己的子女或者族人,不但外人很少傳授,而且流傳範圍也比較小,除了在佛山小有名氣之外,外地人根本就沒有人知曉這門功夫。

身高只有1米63的葉問,一生出手極少,為何能成為一代宗師?【2】


後來20多年,葉問一直致力於推廣詠春拳,使詠春拳在香港、臺灣等地區得到大面積推廣。詠春拳之所以被世人所熟知,還要得益於李小龍的傳播,特別是李小龍通過電影手段,讓詠春拳一時名聲大噪,風靡海內外。

隨後葉問在他弟子的幫助下,先後在香港創立了詠春體育會,詠春國術會館等,奠定了詠春傳播,發展的基礎。1972年12月,葉問在香港病逝,享年79歲。

身高只有1米63的葉問,一生出手極少,為何能成為一代宗師?【2】


葉問為何能成為一代宗師

葉問門下其實有很多優秀的弟子,比如香港有名的“講手王”黃淳梁,還有澳大利亞詠春大師張卓情等,毫無疑問最有名的弟子還是李小龍。李小龍在詠春拳的基礎上獨創了截拳道,也成為一代創派宗師,但是我們在截拳道上仍然看到很多詠春拳的影子,截拳道當中一些核心技術仍然與詠春非常相似,比如李小龍截拳道中的快如閃電,就是學習詠春拳當中的寸勁,只是李小龍在詠春拳基礎上又結合了跆拳道等優秀的腿法,讓截拳道的技術上進一步昇華與改革。

由於李小龍巨大影響力,香港很多功夫明星因為崇拜李小龍而學習詠春拳,比如我們熟悉的成龍、元彪、洪金寶。還有拍《功夫》向李小龍致敬的周星馳,雖然周星馳因為學費問題,只學習不到一個月,不過後來影視生涯當中,幾次想放棄,都是因為偶像李小龍,才讓他一直堅持演自己的藝生涯,後來在他的很多影視作品當中,都有李小龍以及詠春拳的影子。

身高只有1米63的葉問,一生出手極少,為何能成為一代宗師?【2】


在《葉問4》中,飾演李小龍的陳國坤也是被周星馳發掘出來,不但外貌酷似李小龍,而且在周星馳多部作品中出鏡,比如《少林足球》《功夫》等。

還有梁朝偉、狄龍、王家衛等都曾經學習詠春拳。如今詠春拳已經進入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世界最流行的拳種之一,據估計全球學習詠春拳的人員達到200多萬人。

當然葉問之所以能被稱之為一代宗師,不僅僅是因為他對詠春拳的貢獻,而是因為他為人謙和,處事低調,盡顯中國傳統的儒家風範,是武德人品的楷模。

葉問身形矮小,身高僅有1.63米,而且身材消瘦,由於出身世家,因此特別注重自己的儀表。和其他的武師不同,葉問喜歡穿深色的長衫,他如果上街,常常被當作當鋪的掌櫃或者私塾先生,絕不會想到他是一位武術大家。

身高只有1米63的葉問,一生出手極少,為何能成為一代宗師?【2】


葉問性格內向,很少和人多言語,但是他生性詼諧幽默,活的比較閒適。其實他並不喜歡和他人比試武藝,他日常習慣除了在茶樓裡喝茶之外,就是和三五好友一起打麻將。而且他還是一個特別顧家的男人,非常尊重自己的妻子,也非常愛自己的孩子。

葉問很少出手,但是關於他功夫的傳聞卻是非常多,比如在佛山的時候,有一次他帶著他表妹去參加秋色遊行,路上遇到一位軍閥,看他表妹姿色美麗,欲對她動手動腳,葉問一招就將這位軍閥打倒在地。隨後軍閥掏出了手槍,葉問一個健步近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握住了對方的槍管,並且用大拇指力壓左輪手槍的槍膛,竟然將手槍的槍心給壓彎了,這讓軍閥大驚失色,知道遇到高人,只好憤然離去。

葉問70歲的時候,身手依然不減當年,相傳他晚年在香港的時候,路上遇到幾名劫匪,他們見葉問是一位身形消瘦的老者,於是打算對葉問進行搶劫,只見葉問利用詠春拳,不到一刻功夫,將這幾位劫匪打到在地。

身高只有1米63的葉問,一生出手極少,為何能成為一代宗師?【2】


葉問性情耿直,從來不把功夫當作商品來出售,更不會因為貧富而厚此薄彼,李小龍在美國成名之後,想繼續學習詠春拳,後來就造訪葉問,希望葉問能夠到美國親自為他授課,並且提出給他一間樓宇,但是卻被葉問給拒絕了。很多人覺得李小龍開出如此優厚的條件,而葉問沒有答應實在可惜,而葉問卻說,他的意願是有心者能夠盡心學習他的技藝,但是絕不會把詠春拳當做商品來出售。

而且葉問從不介意他的弟子學習其他門派的功夫,他認為功夫都是打出來的,而不是練出來的,只有在實戰當中才能夠不斷完善和強大自己。葉問在香港讀書的時候,和梁壁切磋的時候,就常常疑惑還沒有看清楚對方出手,就被拋出老遠,後來與梁壁切磋了很長時間,才掌握其中的要領。

身高只有1米63的葉問,一生出手極少,為何能成為一代宗師?【2】


葉問能成為一代宗師,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功夫高強,他在研究武學的時候,只是與人切磋,從不與人爭鬥,和人發生衝突。因此他的英雄事蹟非常少,能夠被電影改編的素材也比較少,但是他的名字,卻在武林當中盡人皆知。

俗話說“武無第二”,武人見面,總會有分出高下的衝動。在武林中,名氣可以說是流通物。成名的過程,常常靠毀掉另一個成名人物來實現,這被形容成“拿走了別人幾十年的名聲”。但是身懷絕技的葉問處世極為低調,從不與人比試武功高低,有人說他是最低調的武術大師。也是因此他的武德與人品,在武林當中贏得好口碑。

歷史沒有真相,只殘存一個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