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感時思報國 助力中國夢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2日訊 近日,黨中央、國務院發佈了《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我第一時間作了認真的學習,感到十分的振奮。

作為一名企業工作者,我深切體會到中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豐碩成果真的是來之不易。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剛剛結束的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把“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等,列入“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我的企業家朋友們都記得習近平總書記去年11月1日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懇切地表示: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寫入了憲法、黨章,這是不會變的,也是不能變的。任何否定、懷疑、動搖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言行都不符合黨和國家方針政策,都不要聽、不要信!一席話擲地有聲,讓民營企業家從中找到了溫暖和精神的安寧。

民營企業座談會召開一年來,黨和政府著力減輕企業稅費負擔,打造公平競爭環境,甄別糾正了一批侵犯民營企業和企業家人身財產權的冤錯案件。最高人民檢察院近日表示,將加強非公經濟平等保護,依法懲治侵害非公經濟生產經營者人身權、財產權的刑事犯罪,為非公經濟發展提供法治支撐。這些做法,提振了企業家的安全感,穩定了發展的預期。

孟子說過:“民之為道也,有恆產者有恆心。”給老百姓能夠長期佔有的財產,就能夠安下心,踏踏實實過小日子。否則就會覺得朝不保夕,只圖眼前利益,不想將來,從而無所不為。《意見》鮮明地提出“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財產”,還要求各級政府、國有企業依法履行與民營企業簽訂的協議和合同,對拖欠民營企業款項的責任人問責。這樣,讓民營企業家少一點牽掛和羈絆,把常懸著的心放回胸口,從容篤定地謀發展。

民營企業從不懼怕市場競爭,最需要的是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和舞臺。民營企業會從競爭中不斷學習,鍛造能力,砥礪前行。上世紀90年代初,國家取消了電腦進口批文,關稅大幅下調,大批國際知名電腦品牌紛紛湧入中國市場,中國本土廠商生死攸關。面對衝擊,聯想進行從組織架構、業務模式到供應鏈等一系列變革,用代理國外產品積累的資金,來支持國產計算機的研發和生產,堅決舉起民族工業的大旗。1997年,聯想電腦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首次位列榜首。2004年,聯想集團併購IBM全球PC業務,這一被稱為“蛇吞象”的併購,讓聯想從此躋身於計算機產業的世界舞臺。2013年,聯想集團首次奪得個人電腦市場份額全球第一。與此同時,很多優秀的民營企業紛紛走出去收購有價值的國外企業,例如吉利汽車收購沃爾沃轎車業務、TCL併購法國湯姆遜彩電業務。聯想與其他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共同努力,形成了目前在全球市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回望我們走過的風雨歷程,我相信民營企業是能夠“自驅”和“賦能”的優秀物種。《意見》從始至終強調保障民營企業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我覺得是抓住了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關鍵核心。

《意見》對民營企業遇到的實際困難提出了切實的解決方案,是一個寶貴的政策紅利。落實《意見》還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民營企業中,頭部企業往往受到政府和各方重視,同時更需要給中小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多一些鼓勵和支持,如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基層環保等執法行為,在堅守法律紅線的同時,不妨給民營企業留下適應和轉型的時間。還有那些基於互聯網平臺的新經濟企業,從網購、移動出行、在線點餐、在線旅行等領域,滿足了人民群眾特別是中等收入群體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渴望,新業態需要嘗試用新的生產關係來容納和規範,不能繼續用舊的生產關係來束縛新的生產力。

我是改革開放的親歷者,從歷史的角度看,我們的國家在一天天變得更好,整體營商環境取得了紮紮實實的進步。民營企業作為經濟社會的一份子,也要不斷自我突破,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落實以人為本的勞動用工和收入分配機制,推動企業向數字化轉型,進一步激發民營企業活力和創造力。

民營企業辦得好不好,關鍵要看企業家。改革起步階段,要素市場多有欠缺,老一輩企業家幾乎是白手起家,敢闖敢幹,篳路藍縷一路走來。我在前不久天津的一次論壇上,對新一代民營企業家說:我們這代人已經付出了努力,現在是你們血脈賁張的時候了!要把當年艱苦奮鬥的精神傳遞給新一代,提醒他們遵紀守法搞經營,在合法合規中提高企業競爭能力。中國經濟面臨嚴峻的外部壓力,經濟下行的趨勢明顯,民營企業家要努力做好自己的事,發揚企業家精神承擔責任,為國分憂,與黨和人民同心同德,共克時艱。(柳傳志 聯想控股、聯想集團創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