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名城”四川南充的美食天下

南充,作為四川省東北部的重要城市,不僅立城久遠(源自漢高祖公元前202年設立的安漢),文化傳統深厚,而且境內的佳境眾多。

南充,國內外聞名遐邇的絲綢城。“天上取樣人間織,滿城皆聞機杼聲”,這膾炙人口的詩句,是對著名“蠶桑之鄉”、”絲綢之城”南充的形象寫照;南充作為“三國文化”的重要城市,境內三國址較多,諸如萬卷樓、張飛廟、譙周墓、王平墓、瓦口關古戰場等。

“三國名城”四川南充的美食天下

商周時期,南充境內為巴人居住區,公元前314年,秦滅巴後置巴郡,推行秦制,並遷“秦民萬家”入巴蜀。隨著農業的發展和手工業、商業的繁榮,加之關中文化的影響,境內民俗亦發生變化。秦亡後,楚漢相爭,境內土著繼承先人傳統,天性勁勇,慣於征戰,曾助劉邦“誑楚安漢”、“還定三秦”。西漢以後,好學之風日盛,境內文臣武將、文學、天文學等方面人才輩出。

南充的美食眾多,不僅色、香、味俱全,而且在全國也是知名度頗高,無論是在喧囂的城內,還是在寧靜的鄉野,隨處可見。

“三國名城”四川南充的美食天下

張飛牛肉

張飛牛肉產於四川省閬中市,是具有濃厚的四川風味的特產。張飛牛肉表面為棕紅色,切開後肉質紋絲緊密,不幹、不燥、不軟、不硬,食之鹹淡適口,宴席配餐,伴酒佐餐均宜。

張飛牛肉在清代乾隆年間就遠近馳名,已有二百年曆史。相傳,劉、關、張三人在桃園結拜兄弟時,曾大擺酒席,為有可口的下酒菜,張飛把他多年製作牛肉的方法說出來,供廚師製作。原來,張飛不僅是一位屠夫,而且是一名烹飪好手,他滷製的牛肉味道香美可口。宴席開始,弟兄們一邊飲酒,一邊吃牛肉,猜令划拳,好不高興。

“三國名城”四川南充的美食天下

河舒豆腐

河舒豆腐產於相如故里蓬安縣河舒鎮,其餘之地雖也有打著“河舒豆腐”牌子的豆腐可吃,但卻始終沒有當地的豆腐吃起來地道和巴適。舒豆腐歷史悠久,據當地老人回憶,相傳清順治年間就有了名氣。

鎮上的豆腐酒家更是眾多,光有名氣的就多達二三十多家,單聽豆腐酒家的店名便是一道獨特的視覺盛宴:“張大鬍子豆腐城”,“桂花村豆腐莊”,“河舒豆腐山莊”如此等等,不勝枚舉。

“三國名城”四川南充的美食天下

川北涼粉

鼎鼎大名的川北涼粉創立於清朝末年,一個叫做謝天祿的小販在南充渡口售賣涼粉,因為他的涼粉味道特別,逐漸就成了名,成為了一道名食。

川北涼粉用豌豆粉熬製而成,因為是四川小吃,所以它也具有濃烈的四川味,一般是用很多的紅油浸泡著,白裡透紅,表面撒上蔥花、蒜泥、薑汁,鹽、醬油、少量紅糖水。正宗的川北涼粉,透明白亮,細膩柔嫩,軟而不綿,用筷子挑著,還能抖幾下不斷,再佐以精緻的調料,辛香的味道在食客嘴裡久久徘徊,回味無窮。

“三國名城”四川南充的美食天下

白糖蒸饃

保寧白糖蒸饃為清乾隆時糕點師哈公奎所製作,以上等白麵為原料,用酵母發酵而不用鹼,可以做成各種形式的饃,如壽桃、尖塔、鴿子等,一般為兩瓣形的小蒸饃。

這種蒸饃吃起來有淡淡的桂花香味,口感綿軟,熱吃嚼而不粘,冷吃酥散爽口,回籠再蒸,與鮮饃一樣,用作旅途食品最為適宜。大畫家豐子愷在閬中辦畫展時,最愛吃閬中的蒸饃油茶,寫詩讚美道:錦屏山下客留連,蒸饃油茶勝綺筵。

“三國名城”四川南充的美食天下

南充鍋盔

走在南充大街小巷,到處可見各式鍋盔熟食專賣店,一個個方方正正的燒餅統一都是麻子臉,憨厚地恭候在一邊。這些年,南充街頭的小吃可謂花樣百出,品種繁多,但是鍋盔卻一如既往地作為南充標誌性的小吃深受人們的喜愛。

現在,南充鍋盔夾的餡兒可謂是百花齊放,可以夾涼粉、豆芽、黃瓜之類的涼拌小菜,也可以夾肉絲、肉片、裡脊、耳片等葷菜。南充鍋盔主要以麻、辣、熱涼、軟硬混合為主,吃上一口,首先是鍋盔在嘴裡咬爛的脆脆的聲音,繼續咬下去,就吃到了又麻又辣的肉餡兒,那個味道別提有多美。

“三國名城”四川南充的美食天下

胭脂蘿蔔

胭脂蘿蔔,是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的著名特產,該品肉質根呈葫蘆形,單個重80g左右,表皮與肉質均為胭脂色,有鬚根,橫切面胭脂紅色呈放射狀,肉質緻密、脆,微辣,回味甜。儀隴胭脂蘿蔔自古盛行栽培,在公元前400年的《爾雅》一書已有胭脂蘿蔔種植的記載。胭脂蘿蔔作為儀隴醃製泡菜的主要原料已有幾百年的歷史。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