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聲”化“掌聲” “難點”變“亮點” 我區主題教育交出為民服務新答卷

19天打通3600戶居民供暖線;9456名困難群眾都有了黨員“親戚”;北京南站新增夜間免費擺渡車服務;跨區違建變身休閒公園;實行營業執照智能登記系統,新設企業15分鐘領取執照……這些實實在在的變化是豐臺區主題教育成果的生動寫照。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期間,豐臺區圍繞“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以四套班子及處級以上領導幹部為重點,以“禮讚新時代,築夢新豐臺”實踐活動為抓手,突出服務保障新中國成立70週年慶祝活動、深化“接訴即辦”機制、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聚焦主題主線,帶動全區5000餘個基層黨組織、13.4萬餘名黨員,開門抓學習教育,著重解決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緊迫問題,推動主題教育往深裡走、往心裡走、往實裡走。

“學”有特色:深挖優勢資源豐富學習載體

理論滋養初心,理論引領使命。豐臺區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條主線,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作為主題教育重要內容,紮實開展理論學習,在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區域文化資源,打造了工人運動主題展、“微黨課”、廉潔舞臺劇等形式多樣的學習載體,進一步豐富黨員學習教育形式,擴大了學習教育的影響力和滲透力。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今年9月,豐臺區在近代中國工人運動的搖籃——長辛店二七紀念館策劃了“中國工人運動與黨的初心和使命”主題展,成為第一個完整展示中國工人運動歷史的展覽。豐臺區111家單位的6000多名黨員參觀了展覽,從歷史中汲取精神營養,涵養家國情懷,感悟初心使命。同時,豐臺區利用轄區內宛平城、盧溝橋等紅色資源,組織廣大黨員參觀、學習,在全區黨員幹部、群眾中廣泛開展革命傳統教育。

呼聲”化“掌聲” “難點”變“亮點” 我區主題教育交出為民服務新答卷

豐臺區領導深入基層宣講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 攝影:原梓峰

呼聲”化“掌聲” “難點”變“亮點” 我區主題教育交出為民服務新答卷

豐臺區挖掘紅色文化資源,舉辦“中國工人運動與黨的初心和使命”主題展覽 攝影:趙欣

豐臺區時代風帆樓宇黨委依託“時代黨建”APP平臺,開設“初心使命”專欄,開展主題教育常識小測試,在公眾號上傳黨課視頻,通過“線上+線下”“集中+分散”的靈活方式開展學習教育,讓“微黨課”時刻在黨員身邊,黨員學習覆蓋率達100%,通過主題教育進一步提升了非公黨組織的組織力和凝聚力。

廉潔舞臺劇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微學習”“微交流”“微黨課”隨時隨地開展學習;新中國成立70週年慶祝活動情景再現……豐臺區通過一系列特色活動“活”化主題教育形式,推動主題教育入腦入心,實現學習教育全覆蓋。截至目前,全區111家單位領導班子累計集中學習時長7574學時,各黨支部累計學習時長113501學時。

“查”有方向:上門找問題彰顯為民意識

開門搞教育,虛心聽民意。豐臺區堅持從群眾關切出發,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主動上門聽取民意,紮實開展調查研究,著力通過調查研究摸透實情、發現問題、找準辦法,使推動調研的過程成為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領悟的過程、密切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的過程、推動事業發展的過程。

呼聲”化“掌聲” “難點”變“亮點” 我區主題教育交出為民服務新答卷

豐臺區南苑街道黨員幹部開展大走訪大調研為民解難題 攝影:史莉

上個供暖季,豐臺區方莊芳群園四區23號樓鄧蔭椿家的暖氣不熱,經過物業和熱力集團上門檢查,發現是暖氣堵塞。今年還未進入11月,地區辦事處的工作人員就來到了鄧蔭椿家:“去年您報過暖氣不熱吧?我們來再給您查查!”經檢查一切正常,工作人員還留下了電話,表示如果出現問題,可隨時電話聯繫。供暖季開始前,這樣的大走訪在豐臺區全面展開。

“訪民溫暖”只是豐臺區深入基層開展大走訪大調研的縮影。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豐臺區採取領導班子集體調研和班子成員包片調研相結合的方式,區領導帶頭深入基層一線,傾聽群眾呼聲,瞭解群眾意願,解決群眾困難,維護群眾利益。通過設立意見箱、召開徵求意見座談會、微信微博留言等形式,廣開言路,多渠道傾聽群眾意見,切實把群眾真實意見收集上來。

豐臺區515名區、鄉鎮兩級人大代表也紛紛深入基層一線,開展“人大代表在傾聽”活動,召開見面會171場,與4000餘名群眾面對面溝通,收集到群眾反映的關於環境治理、小區管理和交通秩序等方面意見建議1195條。針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建立臺賬,督促相關部門解決,確保事事有迴音,件件有落實。

通過開展大走訪大調研,豐臺區全體黨員幹部撲下身子、沉下心來,全面深入訪民情、聽民意、解民憂、暖民心,有效增強了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街道幹部是我們的貼心人”“有事兒找人大代表,管用”等聲音不斷從群眾中傳來。

“改”有成效:“問題清單”化為“滿意清單”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豐臺區堅持把開展主題教育同實際工作結合起來,同當前重點工作結合起來,同群眾關心的身邊事結合起來,奔著問題去、帶著問題學,聚焦問題查、對照問題改,努力把調研成果轉化為解決問題的具體行動。

在“接訴即辦”工作中,豐臺區針對群眾反映集中的小區物業、環境等痛點、難點問題,組建督導組,採取“21位區級領導+21名督導助理+21個街鄉鎮”的方式,層層壓實責任,上下合力解決群眾訴求。建立“日分析、周調度、月點評”工作機制,做到群眾問題“未訴先辦”,提高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今年1至10月份,豐臺區解決率、滿意率同比分別提高了25、47個百分點,一批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隨著群眾對居住環境的要求由“民有所居”向“居有所樂”轉變,物業公司良莠不齊、物業糾紛難以解決的問題日益凸顯。為解決這一難題,豐臺區建立了全市首個物業企業信用信息管理系統,社區居民可以通過該系統給物業服務打分。排名靠後且不積極整改的物業企業,房管局可將其列入區內物業企業黑名單,通過信用信息督促企業履約。系統運行一年來,物業投訴率下降了62%。

跨區違建拆除歷來屬於老大難問題。豐臺區太平橋街道敢於碰硬,迎難而上,“跨區吹哨”聯合西城區廣外街道合力拆除了位於北京西站南廣場對面的30餘間小門臉,建成了3100餘平方米的大花園,不僅為周邊居民提供了健身休閒的空間,也提升了西站周邊的整體環境。2019年,豐臺區利用疏解騰退空間留白增綠,新建公園、綠地110餘處,提升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

呼聲”化“掌聲” “難點”變“亮點” 我區主題教育交出為民服務新答卷

疏解整治後建設的太平橋花園為居民提供休閒新空間 攝影:趙熔

據瞭解,主題教育期間,豐臺區處級以上領導班子通過調研發現問題7403個,立行立改5856個,掛賬督辦1547個,通過一系列務實有效的舉措,將讓群眾操心、煩心、揪心的“問題清單”,變成“服務清單”,最終成為“滿意清單”。

“立”有機制:推動主題教育制度化、常態化

主題教育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豐臺區以“禮讚新時代、築夢新豐臺”實踐活動為抓手,組織全區各級黨組織黨員以學促行,為群眾辦實事5800餘件。狠抓“8+2”專項整治,以制度建設為重點深化整改成果,建立學習教育常態化、聯繫服務群眾等方面長效機制78項,推動主題教育制度化、常態化。

由豐臺區首創的社區“民情圖”,自2011年啟用以來幫助群眾解決了不少的操心事、揪心事、煩心事。而今年新升級的智能民情圖系統,更成為社區工作的小靈通。平臺以人員、房屋等基礎數據作為支撐,集黨組織建設、社區辦公、民意收集、社區資源查詢以及基層綜合數據庫五大功能於一體,真正實現轄區人數清、底數明,實現數據資源互聯共享,簡化工作流程,做到方便群眾、服務民生。截至目前,豐臺區共有117個社區(村)完成了智能民情圖建設,計劃於2020年實現智能民情圖全覆蓋。

豐臺老舊小區多,居民經常為車停哪、怎麼停而苦惱。群眾的需求就是哨聲,為了解決群眾停車難的問題,豐臺區出臺了北京市首個社區停車工作指引,對社區停車的責任主體、車位歸屬、違規處理、停放收費等行為做出規範。試點的前泥窪社區原先佔車位的舊傢俱、破沙發不見了蹤影,換來的是規範的車位、整潔的環境。“目前,工作指引已經下發各街道和社區試行,對落實環節出現的不同情況和問題,我們會一直跟蹤,不斷修改和完善工作指引,真正解決老百姓的停車問題。”豐臺區城管委交通綜合科科長趙俊奇表示。

通過開展主題教育,豐臺區在惠民生、促發展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效,消費維權體系、小區物業管理等方面長效機制的建立,實現了標本兼治、“治標”更“治本”,將主題教育經驗從實踐層面上升到制度層面,融入日常、抓在經常,推動主題教育取得更長久的實效,並形成具有示範作用的“豐臺經驗”。

不忘初心再出發,牢記使命勇擔當。隨著新一版城市總規中豐臺分區規劃的正式批覆,“一軸兩帶、四區多點”的空間佈局吹響了豐臺未來發展的號角。豐臺區將把主題教育成果轉化為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全力規劃好南中軸地區,建設南苑森林溼地公園;高標準規劃建設麗澤金融商務區,積極發展金融商務新業態,打造“第二金融街”;辦好中關村豐臺園,做強軌道交通和航空航天兩大產業集群;努力把豐臺火車站建成“軌道上的京津冀”的重要節點,並推動站城一體化發展,以擔當作為、狠抓落實的實際行動推動豐臺各項工作上臺階,讓“妙筆生花看豐臺”的願景成為現實。


呼聲”化“掌聲” “難點”變“亮點” 我區主題教育交出為民服務新答卷

南苑森林溼地公園效果圖

記者:范文芳、徐獻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