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無償借款要交哪些稅

自營改增之後,“企業之間無償借款要繳哪些稅”成為了大家關心的話題。 

企業無償借款要交哪些稅

一、增值稅

  (一)《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財稅〔2016〕36號附件1,以下簡稱實施辦法)的附件《銷售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註釋》第一條第五項規定,金融服務,是指經營金融保險的業務活動。包括貸款服務、直接收費金融服務、保險服務和金融商品轉讓。

  第十四條第一項規定,下列情形視同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一)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向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無償提供服務,但用於公益事業或者以社會公眾為對象的除外。

  實施辦法第十條第三項規定,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是指有償提供服務、有償轉讓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但屬於下列非經營活動的情形除外:(三)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為聘用的員工提供服務。

  根據上述規定,企業無償借款給其他單位或個人,應視同提供貸款服務徵收增值稅。例外情況是,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為聘用的員工提供服務屬於非經營活動,無論有償或無償,企業無償借款給員工不徵收增值稅。值得注意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法(徵求意見稿)》中非應稅交易項目範圍發生了變化,取消了“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為聘用的員工提供服務屬於非經營活動”。

  注:根據財稅〔2016〕36號文第十四條針對視同銷售服務的範圍規定中,自然人無償提供服務沒有被列為視同銷售的範圍,因此,自然人無償借給企業資金使用的借貸行為,不屬於視同銷售的“貸款服務”,不徵收增值稅。

  (二)免稅規定

  1.統借統還

  由於金融企業有時不願意受理中小企業貸款,會出現由主管部門或所在企業集團的核心企業統一向金融機構貸款並統一歸還的業務,政策規定,統借方向下屬單位收取利息不視為具有從事貸款業務的性質。根據實施辦法第一條第十九項第7目規定,統借統還業務中,企業集團或企業集團中的核心企業以及集團所屬財務公司按不高於支付給金融機構的借款利率水平或者支付的債券票面利率水平,向企業集團或者集團內下屬單位收取的利息免徵增值稅。

  統借統還業務分成兩類:一類是企業集團或核心企業分撥給下屬單位,即借款在企業集團統籌;另一類是企業集團經過財務公司分撥給企業集團或下屬單位,即借款在財務公司統籌,集團或下屬單位要用資金需另籤合同。

  享受統借統還業務免徵增值稅政策,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1)具備合同或協議

  ①企業集團或者企業集團中的核心企業向金融機構的借款合同,或對外發行債券的協議;

  ②企業集團所屬財務公司轉貸給企業集團或集團內下屬單位的合同或協議;

  (2)資金流向

  分兩種:

  ①金融機構或債券購買方——企業集團或者企業集團中的核心企業——下屬單位;

  ②金融機構或債券購買方——企業集團——集團所屬財務公司——企業集團或者集團內下屬單位。

  (3)統借方向資金使用單位收取的利息,不高於支付給金融機構借款利率水平或者支付的債券票面利率水平。

  (4)統借方只能是企業集團或企業集團中的核心企業,不能是下屬單位,如下屬單位向銀行借款拔給集團內其他企業使用,不屬於統借統還。

  (5)統借方與下屬單位屬於同一個企業集團。

  (6)貸款方只能是金融機構或債券購買方,不能是非金融企業。

  (7)辦理免稅備案開具增值稅普通發票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發佈的“減免稅政策代碼目錄”,“統借統還業務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徵增值稅優惠”減免性質代碼1081509。企業申報享受該項優惠無需報送附列資料。

  2.企業集團內單位(含企業集團)之間

  根據《關於明確養老機構免徵增值稅等政策的通知》(財稅〔2019〕20號)第三條規定,自2019年2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對企業集團內單位(含企業集團)之間的資金無償借貸行為,免徵增值稅。

  享受該項優惠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無償借貸行為發生在2019年2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

  (2)通知自發布之日2019年2月2日起執行。此前已發生未處理的事項,按通知規定執行。

  (3)企業集團內單位(含企業集團)之間的資金無償借貸行為免徵增值稅,企業集團以外單位之間無償借貸行為能否免徵增值稅仍按實施辦法有關規定執行,即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向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無償提供貸款服務,應視同銷售,但用於公益事業或者以社會公眾為對象的除外。

  (4)企業集團內單位(含企業集團)之間的資金有償借貸行為應按規定徵收增值稅。

  (5)根據《市場監管總局關於做好取消企業集團核准登記等4項行政許可等事項銜接工作的通知》(國市監企注〔2018〕139號)有關規定,自2018年9月1日起,企業不需要再辦理企業集團核准登記和申請《企業集團登記證》。母公司可以申請在企業名稱中使用“集團”字樣,並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企業集團信息。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發佈的“減免稅政策代碼目錄”,“統借統還業務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徵增值稅優惠”減免性質代碼1083917。企業申報享受該項優惠無需報送附列資料。

  3.小微企業免徵增值稅優惠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小規模納稅人免徵增值稅政策有關征管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4號)第一條規定,小規模納稅人發生增值稅應稅銷售行為,合計月銷售額未超過10萬元(以1個季度為1個納稅期的,季度銷售額未超過30萬元,下同)的,免徵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發生增值稅應稅銷售行為,合計月銷售額超過10萬元,但扣除本期發生的銷售不動產的銷售額後未超過10萬元的,其銷售貨物、勞務、服務、無形資產取得的銷售額免徵增值稅。


企業無償借款要交哪些稅


  二、個人所得稅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第七項規定,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七、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規範個人投資者個人所得稅徵收管理的通知》(財稅〔2003〕158號)第二條規定,關於個人投資者從其投資的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除外)借款長期不還的處理問題,納稅年度內個人投資者從其投資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除外)借款,在該納稅年度終了後既不歸還,又未用於企業生產經營的,其未歸還的借款可視為企業對個人投資者的紅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計徵個人所得稅。又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的通知》(國稅發〔2005〕120號)規定,加強個人投資者從其投資企業借款的管理,對期限超過一年,又未用於企業生產經營的借款,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徵稅。

  根據上述規定,企業無償借款給個人投資者,在納稅年度終了後既不歸還,又未用於企業生產經營的,未歸還的借款可視為企業對個人投資者的紅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計徵個人所得稅。

  注:自然人無償借款給企業,自然人沒有取得收入,不需要交個人所得稅。


企業無償借款要交哪些稅


  三、企業所得稅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企業發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以及將貨物、財產、勞務用於捐贈、償債、贊助、集資、廣告、樣品、職工福利或者利潤分配等用途的,應當視同銷售貨物、轉讓財產或者提供勞務。《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五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二)項所稱提供勞務收入,是指企業從事建築安裝、修理修配、交通運輸、倉儲租賃、金融保險、郵電通信、諮詢經紀、文化體育、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教育培訓、餐飲住宿、中介代理、衛生保健、社區服務、旅遊、娛樂、加工以及其他勞務服務活動取得的收入。

  根據上述規定,企業無償借款應視同提供勞務繳納企業所得稅。

  注:企業所得稅的另一種觀點:由於無償借款無收入體現不徵收企業所得稅,但關聯企業之間無償借款,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第四十七條規定,企業實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業目的的安排而減少其應納稅收入或者所得額的,稅務機關有權按照合理方法調整。《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一百二十條規定,不具有合理商業目的,是指以減少、免除或者推遲繳納稅款為主要目的。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企業與其關聯方之間的業務往來,不符合獨立交易原則,或者企業實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業目的安排的,稅務機關有權在該業務發生的納稅年度起10年內,進行納稅調整。《特別納稅調查調整及相互協商程序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7年第6號發佈)第三十八條規定:實際稅負相同的境內關聯方之間的交易,只要該交易沒有直接或者間接導致國家總體稅收收入的減少,原則上不作特別納稅調整。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規定,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二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所稱損失,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固定資產和存貨的盤虧、毀損、報廢損失,轉讓財產損失,呆賬損失,壞賬損失,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損失以及其他損失。企業發生的損失,減除責任人賠償和保險賠款後的餘額,依照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的規定扣除。企業已經作為損失處理的資產,在以後納稅年度又全部收回或者部分收回時,應當計入當期收入。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發佈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25號,以下簡稱25號公告)第二十二條、二十三條、二十四條,《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所得稅資產損失資料留存備查有關事項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15號),《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取消20項稅務證明事項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65號)規定,企業應收及預付款項壞賬損失應依據以下相關證據材料確認:

  (1)相關事項合同、協議或說明;

  (2)屬於債務人破產清算的,應有人民法院的破產、清算公告;

  (3)屬於訴訟案件的,應出具人民法院的判決書或裁決書或仲裁機構的仲裁書,或者被法院裁定終(中)止執行的法律文書;

  (4)屬於債務人停止營業的,應有工商部門註銷、吊銷營業執照證明;

  (5)屬於債務人死亡、失蹤的,應有公安機關等有關部門對債務人個人的死亡、失蹤證明;

  (6)屬於債務重組的,應有債務重組協議及其債務人重組收益納稅情況說明;

  (7)屬於自然災害、戰爭等不可抗力而無法收回的,應有債務人受災情況說明以及放棄債權申明。

  企業逾期三年以上的應收款項在會計上已作為損失處理的,可以作為壞賬損失,企業留存備查自行出具的有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和財務負責人簽章證實有關損失的書面申明。

  企業逾期一年以上,單筆數額不超過五萬或者不超過企業年度收入總額萬分之一的應收款項,會計上已經作為損失處理的,可以作為壞賬損失,但企業應留存備查自行出具的有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和財務負責人簽章證實有關損失的書面申明。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北京市稅務局2019年11月發佈的《企業所得稅實務操作政策指引》5.墊款、往來款項的政策口徑問題

  問:按照25號公告第二條的規定,企業的應收和預付賬款包括各類墊款和企業之間的往來款項,對於墊款和企業之間往來款項的執行口徑如何把握?集團內企業間無償拆借資金是否作為企業間往來款項,按應收和預付賬款損失稅前扣除?如不作為企業間往來款項,能否稅前扣除?

  答:除特殊情況外,企業(包括集團內企業)間無償拆借資金不作為往來款項按應收和預付賬款損失稅前扣除,而是按債權性投資進行稅務處理。

  按照25號公告第四十六條的規定,企業發生非經營活動的債權投資損失不得從稅前扣除。因此對於企業(包括集團內企業)間因無償拆借資金而發生的損失不得從稅前扣除。


企業無償借款要交哪些稅


  四、其他稅費

  (一)城市維護建設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城市維護建設稅,以納稅人實際繳納的消費稅、增值稅、營業稅稅額為計稅依據,分別與消費稅、增值稅、營業稅同時繳納。納稅人所在地在市區的,稅率為百分之七;納稅人所在地在縣城、鎮的,稅率為百分之五;納稅人所在地不在市區、縣城或鎮的,稅率為百分之一。

  (二)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根據國務院關於修改《徵收教育費附加的暫行規定》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48號),《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大財政教育投入的意見》(國發〔2011〕22號)規定,教育費附加,以各單位和個人實際繳納的增值稅、消費稅的稅額為計徵依據,教育費附加率為3%,分別與增值稅、消費稅同時繳納。地方教育附加統一按增值稅、消費稅實際繳納稅額的2%徵收。

  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於實施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的通知(財稅〔2019〕13號)第三條規定,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以及宏觀調控需要確定,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可以在50%的稅額幅度內減徵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不含證券交易印花稅)、耕地佔用稅和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因此企業屬於小規模納稅人的,無償借款給其他單位和個人,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在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可享受減半徵收。

  (三)印花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附件《稅目稅率表》,對借款合同徵稅範圍是銀行及其他金融組織和借款人(不包括銀行同業拆借)所簽訂的借款合同,按借款金額萬分之零點五貼花,納稅義務人為立合同人,單據作為合同使用的,按合同貼花。因此企業與企業或個人之間的借款合同,不屬於“銀行及其他金融組織和借款人”之間的借款合同,不屬於印花稅徵收範圍,不繳納印花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