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產品突圍之道:Boss直聘的“放縱”與“剋制”

2019年11月28日,BOSS直聘獲得數億美元的E輪融資,騰訊參投。在這個資本寒冬中野蠻拓張的BOSS直聘,似乎並不只是洗腦廣告詞那麼簡單。

B端产品突围之道:Boss直聘的“放纵”与“克制”

01 野蠻生長的網上招聘行業異軍

2014年7月,BOSS直聘初問世,誰也沒有想到在固化的網上招聘行業,在前程無憂、智聯招聘兩座大山前,這個不起眼的“異軍”會掀起這樣的浪花。

2019年,5歲的BOSS直聘日活、月活、總用戶數據穩居行業前三,年營收突破10億大關,時隔三年再次對外公佈獲得數億美元的融資,高調宣佈準備IPO;

在互聯網全民創業熱情,到迴歸平靜,再到走入寒冬的5年,BOSS直聘紮實得從賽道突圍,很難不讓人感嘆與好奇。

1. 你還覺得網上招聘是C端產品?

發現很多做網上招聘類競品分析的時候,清一色都在C端入手分析。

其實,網上招聘平臺主要解決的痛點,在於高效連接招聘供需兩端,幫助企業完成人才招聘服務

從這個角度理解,大部分招聘平臺還是偏向於B端產品,而C端更像是伴生產品。

一個佐證是,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在線招聘產品的營收主要來源基本都是他們的B端客戶群體。(部分崗位/兼職分發平臺可以另外討論)

2. BOSS直聘做了什麼差異化

B端产品突围之道:Boss直聘的“放纵”与“克制”

BOSS直聘相比於市面上其他產品,最大的差異點在“直聊”上,boss和牛人都可以主動發起直聊,在社交場景中「高效」完成簡歷/微信/手機的互換,達成面試意向,發出面試邀約。

直聊的本質並不是去中間商平臺,甚至目的是讓企業更加依賴中間商平臺。直聊的本質應該是打破傳統招聘服務中信息交流的延時性與單向性,增加了雙方的主動性及門檻(對門檻,這個門檻也很重要。正常情況下,需要互相回覆後才能發送簡歷)。

拿未讀/已讀的狀態來說,在熟人社交中關乎隱私,但是在求職的場景中,它代表著不需要等待的焦急,它變成了促進交流的工具。

B端产品突围之道:Boss直聘的“放纵”与“克制”

但是,一個直聊的功能作為APP的引爆點可以去打開傳播度,卻並沒有根治招聘行業的核心需求,甚至隨著大量非專業的HR入場之後,直聊可能會弱化至幕後,甚至會拖累產品。

所以,既然作為一個B端的平臺,線上招聘的BOSS直聘如何打磨自己的B端突圍之道?

03 覆盤:B端產品設計的“放縱”與“剋制”

Boss直聘在前中期專注於招聘流程的優化,並在用戶體驗上持續打磨。以直聊為產品亮點,一句“找工作,跟老闆談”,做足了差異化。這是BOSS在這條垂直領域的切入點。

隨著用戶量與招聘崗位數量的不斷提升,BOSS端的付費招聘需求逐漸展現,BOSS直聘隨即跟進,在4.9.0版本到5.4.5版本共19個版本中,一共做了22個B端付費相關的功能,包括特權、道具、紅包、支付等,BOSS直聘團隊“放縱”的野心漸漸展現出來。這是BOSS直聘商業幕布的一角。

在後期,我們可以看到世界盃上廣告:白綠滿屏,呼聲震耳、“找工作!直接跟老闆談!升職!加薪!跟老闆談!找工作!上Boss直聘!”這是boss直聘對流量的赤裸裸的渴望,是產品做大,包裝上市的臨門一腳。如果前面說是專注,那在這裡BOSS直聘的放縱暴露無遺。

B端产品突围之道:Boss直聘的“放纵”与“克制”

在整理BOSS直聘的產品設計迭代時,我意識到“放縱”並不是支撐這個產品走到今天的結果,“剋制”才是。這裡的剋制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 聚焦核心。它在招聘流程優化、高效篩選搜索匹配、道具等付費工具、頁面交互之外,BOSS直聘在其他的功能研發上,表現的十分克制,幾乎不上其他功能。
  2. 踩著時間節點做事情,不過於急躁,在產品趨於成熟後,才大範圍的上線商業產品,於此同時不斷提升檢索、推薦和匹配的精準度,避免步伐太大絆到自己。

1. 放縱的商業野心——以“牛人電話”為例

今年7月的時候,CEO對外宣稱BOSS直聘年營收規模已經到達10億。截止目前為止,BOSS直聘的商業模式沒有逃離傳統的線上招聘的三板斧。

  1. 一方面是通過收取企業的階段服務費。
  2. 另一方面是通過增值服務,主要以商業付費道具的形式,幫助企業快速獲取牛人信息。

主要聊一下道具。在BOSS直聘中,B端目前所有商業道具都是在解決獲取招聘方信息獲取簡歷的環節,其核心解決場景是:如何幫助招聘方獲取更多簡歷(多)?如何幫助招聘方更高效(快)?如何幫助招聘方獲得更多匹配的簡歷(準)?

  • 牛人電話:使用牛人電話邀約牛人,邀約成功獲取電話+簡歷,邀約失敗自動退還紅包。
  • 牛人炸彈:將職位推送100位匹配活躍牛人,系統幫忙完成初步溝通(快)
  • 牛人直通卡:置頂崗位,獲取更高曝光。系統自動邀約匹配牛人,牛人可一鍵投遞
  • 搜索暢聊卡:直接與所搜匿名牛人開聊,每天限40個
  • 簡歷加油包:快速邀約,自主選擇邀約數量

以上商業道具有重疊也有交錯,但是有幾個問題是共通點:都是在為招聘方服務;是實際存在的招聘痛點;能為解決這些需求痛點創造一部分價值;boss直聘實現的10億應收額足以證明。

其中的牛人電話是一個最有爭議性的功能。牛人電話的主要流程在於:BOSS主動向牛人發送紅包,牛人在自動或者主動接受紅包的情況下,BOSS可直接獲得牛人的電話和簡歷。

這個功能的爭議性在於:

  1. 對於牛人:未被告知的情況下,簡歷和電話直接被髮送。
  2. 對於招聘方:部分牛人屬於不抗拒不負責的類型,有紅包就收著,甚至都沒有換工作的意向,並不是高質量的簡歷。

但這爭議不影響牛人電話的上線,從產品的角度分析,這是一個創新可行、利益驅動、影響可控的功能。

創新可行:這符合BOSS直聘直聊的產品特色,在IM的場景中,嵌入紅包(咦?好像在哪見過?);直聊和紅包是一個特別契合的功能組合,牛人電話進一步的加強的BOSS直聘主動性的特點;

利益驅動:與其他商業道具一樣,存在巨大的潛在商業利潤。

影響可控:不斷得提升匹配準確度,減少低質量簡歷匹配;牛人在獲得紅包後,在“拿人手短”和“獎勵虛榮”的心理的作用下,很容易抵消直髮簡歷帶來的不悅。

以“牛人電話”代表的商業道具產品取得巨大的成功:

2016年10月至2017年年底,5.15-5.5版本,一共22個版本,其中有14個版本涉及到道具/紅包/支付等改動,一共改動19個功能點。

商業道具+年服務費形成了特殊的商業服務收費形式,給企業營銷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2017年11月,boss直聘正式開始盈利,很難不讓人歸功於道具帶來的利益價值。

如果說直聊是撬開這個固化行業的鑰匙,那麼一大批商業道具的落地則是BOSS直聘在這個行業真正紮根落地的核心保障。

2. 謹慎的剋制——以“僱主評論”功能為例

BOSS直聘團隊很有招聘基因,ceo曾經擔任過智聯招聘的ceo,也非常的熟悉看準網,看準網的核心功能點就是對僱主的面試評價。另一個跟招聘相關的應用脈脈這兩年也發展的很好,其核心的需求就是在社交中拓展人脈。競品的功能玩的風聲水起,而BOSS直聘面對這些功能時卻波瀾不驚。

BOSS直聘,為什麼不做僱主評論?

  • 評論功能最大的核心價值:方便麵試者在面試/入職前瞭解公司評論,決定是否面試或入職
  • 是否滿足了客戶需求:牛人面試前或者招聘後的需求
  • 對產品有什麼壞處:部分的差評可能會對招聘方帶來影響,而真正付費的是招聘方;難道創造出讓招聘方付費刪差評的方式?想什麼呢
  • 是否滿足當前的發展方向:當前戰略是擴大市場容量,提升應收利潤。不符合

其實評論功能,除了以上,還有一個挺有規劃性作用的優點。即在於牛人的反饋中,可以得到這場面試的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如果BOSS直聘產品團隊,想對事件和行為做更深入的分析,比如“發起聊天、互相回覆、收到簡歷、預約面試、面試結果”等關鍵節點的漏斗成功率,或者深入分析面試成功的簡歷與招聘JD之間的關聯,或許對於BOSS直聘未來的匹配和篩選有更大的幫助。

當然,僱主評論功能對於現階段的BOSS來說,還不是一個正確的時間點。或者說現階段的簡單評論已經夠了。

3. 放縱和剋制背後的設計原則

產品設計的放縱和剋制是外在表現,內在則反應產品團隊的設計原則和公司的產品價值觀。

一個成功的B端產品,矛盾背後的原因有些共同,以BOSS直聘為例:

  1. 服務角色和場景需求非常清楚;BOSS直聘在於高效連接招聘供需兩端,幫助企業完成人才招聘服務;以差異化為切入口
  2. 產品設計圍繞核心需求,所有需求的落地設計前都圍繞核心需求討論。對產品設計做到合理剋制,不需要或者驗證失敗的需求合理刪除。
  3. 對於符合產品發展方向,利益正向驅動的功能,大膽嘗試,如果成功了,可能就多了一條路。
  4. 商業畫布基於核心需求展開,不賺不合理的Q,先賺合理規劃內的Q。去尊重用戶、去聚焦客戶

04 嘗試:如果我是BOSS直聘的B端產品經理

Boss直聘獲得E輪融資,並在早前宣佈準備IPO之後,這一輪的融資對團隊最大的幫助在於促進產品規模,提升預期盈利。這應該也是BOSS直聘在下一步的目標。

所以,世界盃的廣告、電梯間的廣告我們可能還會再見到,雖然吐槽的非常多,但說實話我對下一個廣告還是蠻感興趣的。

BOSS直聘B端產品設計還有什麼探索的地方?

從3個角度隨便提幾個問題:

1. 流程層面痛點:除了簡歷的獲取之外,中小型企業招聘中還有一個痛點。HR往往不是專業領域的,很難做第一道的簡歷篩選,如何有效幫助HR做簡歷篩選?

解決方案:在預覽簡歷的過程中,根據JD的分詞分析和關鍵詞,標出候選人的簡歷上對應的關鍵內容?

在面試成功之後,BOSS直聘有沒有辦法幫助招聘方防範候選人入職前的放鴿子?

解決方案:能否在招聘方選擇面試成功後,提供增值功能,監控候選人入職前的行為:包括主動發起會話,簡歷投遞,預約面試等;一方面可以幫助BOSS明確信息進行“關懷”,另一方面可以有效促進面試結果的監控?

2. 商業層面痛點:如何拓展當前的商業模式邊界?

從產品上的商業方案在行業中已經較為成熟,接下去能否從服務的角度突破

做一個招聘代理服務?依託與平臺巨大的招聘數據,提煉更強大的匹配與分析服務。將小團隊的招聘服務集中由BOSS直聘或者區域分銷的代理招聘團隊負責。

這個解決方案可提供以下服務:

  1. 招聘需求深入溝通
  2. 內部篩選活躍/符合要求的候選人
  3. 候選人初面或直接推薦給企業。本質上來說,是依賴於平臺資料,做強大的招聘外包服務(能否與現在的外包業務有競爭優勢,取決於產品的精準匹配能力。)

還有一個點,如何橫向拓展受眾?也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3. 數據層面痛點:數據如何更深入挖掘和有效利用?

  1. 招聘環節還沒有完全覆蓋(特別是結果監控)
  2. 持續不斷通過數據提高精準匹配度,提升招聘方效率
  3. 挖掘用戶行為畫像,為用戶提供精準服務,引入培訓、課程等其他業態服務

個人突發奇想,意見相合歡迎大家可以一起討論,若意向不合,各位大佬可一笑而過

期待BOSS直聘能持續為這個行業做出創新。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