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德潤張家川】王成科: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那次父親揹著我進山砍柴時,指著石頭上的字說,你要記住,千年的古字會說話。你好好唸書,以後就曉得這些字了。”直到現在,王成科仍清晰地記得孩提時父親說過的話。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王成科告訴記者,正是父親的這番話,在他幼小的心靈裡埋下一顆追逐文化的本心,並激勵他傾畢生心血專注於民間傳統文化的研究和保護事業。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王成科,退休前是張家川縣恭門鎮文化站站長,曾擁有縣政協常委、省民協會員、市文聯會員、縣美協理事等多種職務和身份。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王成科退休後一直很忙,他既要料理家庭、種植莊稼,又要參與民間傳統文化的挖掘整理。1972年高中畢業回鄉後,王成科曾當過民辦教師和伐木工人。1980年被招聘為鄉鎮文化專幹。他以勤敏好學和對鄉土文化的鐘愛,36年來,在工作之餘博讀群書,遍覽古籍,翻閱了大量史志和地方文獻資料,不畏艱險尋訪古蹟遺址,挖掘整理出許多鮮為人知的古老傳說和歷史遺存,撰寫了多部具有較高考古研究價值的地方文史資料。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他收集撰寫的數十篇地方文史資料,均被《張家川縣誌》和《政協文史資料》輯入,其中,有不少資料屬首次披露。1985年,因他對文化事業的突出貢獻,被破格轉正,但他放棄了調往縣文化館工作的大好機遇,自願堅守在恭門小鎮這片僻靜、清貧的土地。1988年,王成科同志被評為“全國農村文體工作先進個人”,2012年被評為天水市“十佳道德模範”;先後多次被省、市、縣授予“農村文化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2012年9月,王成科同志被縣委任命為恭門鎮文化站站長。2013年被評為全縣“十佳文化工作者”。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三十多年來,王成科幾乎走遍了恭門鎮方圓百里的深山溝壑、關隴古道,凡有史蹟遺址的地方他都要去查訪。恭門鎮是絲綢之路古鎮之一,野外文物古蹟較多,他發現並有效保護了恭門鎮境內秦漢以來的文物古蹟十餘處,對每一件文物、每一處古蹟都銘記在心。不分春夏秋冬,不顧嚴寒酷暑,每個月都要查看一回,清理雜草,查巡保護情況。其中,位於恭門鎮河峪關口的漢代摩崖石刻就是他發現並積極爭取資金保護下來的。這尊摩崖石刻凝結了他很多的情感和心血。這幢石刻已被國家文物局載入典冊,並進入省保單位,向世人揭開了摩崖石刻的神秘面紗。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2011年1月,在張家川第十一屆政協委員會四次會議上,王成科所作的題為《充分保護和利用文化資源,增強我縣的軟實力》的交流發言,引起與會人士廣泛共鳴,他提出的“搶救挖掘整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文物古蹟”的倡議,也直接推動了當地政府對地方傳統文化和遺產的高度關注和保護。二十多年來,作為東片政協召集人,舉辦了時事政策講座近五十餘場次,近兩千餘各界人士得到了培訓和提高。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除了熱衷於文學創作和文史研究參與政治協商外,這位深居恭門小鎮、小有名氣的文化人,在剪紙和繪畫方面也頗有造詣,由他擔任編委並主筆的民間藝術作品《民間文藝三套集成·張川縣卷》,由省民族出版社出版,整理和保留了不少彌足珍貴的縣域文化遺產資料。他創作的40餘件美術作品均在全國和省市縣展出。其中大型剪紙《隴原春潮》在《甘肅日報》和縣誌發表;國畫作品《採蕨菜》刊入《甘肅農民畫選》並獲獎;收集整理的70多篇民間故事、民歌在省市刊物發表。由於他的作品生活氣息濃郁,多次被邀請參加了在山東濟南、泰山、曲阜,安徽黃山等地召開的藝術交流筆會活動,足跡遍達青海、內蒙古、寧夏等省區。他編寫的《張家川的十大民間工藝》被《世界學術文庫》載入,他還參與了20餘次張家川縣慶和縣級大中型藝術成就展的策劃和籌備工作;組建了農村娛樂班14家;發起舉辦鄉級“凰翔杯”書畫根藝盆景等門類的展覽9次;發現並培養了一大批民間書畫藝人和民歌歌手。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由於“付川小曲”的耳濡目染和祖輩的言傳身教,王成科算得上是一個地地道道“付川小曲”的傳承人。他挖掘整理了大量“付川小曲”的曲目和劇本,經過和縣文化單位的多方努力,“付川小曲”被列為天水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退休后王成科一如既往地配合縣裡積極申報“付川小曲”申遺工作,“付川小曲”最終成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2014年,他創作的花兒小品劇《回鄉春暖》在全省調演中獲優秀獎,在十餘家媒體採訪安全飲水工程中創作的快板《黨把甘露送上山》和讚頌花兒,贏得記者們稱讚播報。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多年來,王成科一直靠微薄的工資養家餬口,省吃儉用買一些喜愛的書籍和書畫工具,沒有多餘的錢買書櫃就自己動手做。妻子兒女雖有怨言但還是默默地支持著他。正是由於他經常駐守文化站而很少顧及家裡,耽誤了女兒病情的最佳治療時機,導致女兒生活不能自理,給自己和家庭留下永遠的精神創傷。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在小鎮,他獨守著這寧靜的一隅,文化站就是他的家,不管是風霜雨雪還是三夏生產的農忙季節,每天一吃完飯他就匆匆騎車趕往這裡。他對文化站的一書一物,比對自己的家人更親切。這一摞摞平時經常整理、清潔、收集的圖書中,除了“農家書屋”工程配送的以外,有一部分是文革以前的書籍,彌足珍貴,是全縣鄉鎮文化站中保存最多、最完好的。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隨著年歲的增長,面對執著了一生的文化,他既喜亦憂。喜的是他這一生沒有虛度,憂的是自己漸漸老去,不知是否有人還能堅守這樣一份清貧和寂寞。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老牛自知夕陽晚,不待揚鞭自奮蹄”。王成科說,隨著黨的十九大的勝利召開,他將立志在有生之年不遺餘力,永持殷殷情懷,繼續堅守文化,忠誠終了。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以下為人物履歷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王成科 1955年1月生,筆名凰翔居士。曾擔任甘肅省張家川縣恭門鎮文化站站長。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社會兼職


甘肅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山東威海匯溪書畫院院士,天水市文聯會員,張家川縣政協委員,縣美協理事。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人物成果


70年代即從事農村群眾文化和美術創作工作,曾多次參加過全國和省市縣文藝培訓,創作的國畫和剪紙作品曾多次參加了全國和省、市、縣、鄉展覽,剪紙《隴原春潮》和國畫《採蕨菜》均發表於省級報刊,國畫《追日》和《補天》發表於《世界美術書法家作品大畫冊》,撰寫的《張家川縣十大民間工藝》被《世界學術文庫》輯入,曾參與了省、市、縣多次大中型文藝和成就展覽的籌備工作,擔任過《中國民間文藝三套集成·張家川卷》的編委和主筆。成功地主辦了鄉級文藝會演調演18次,組建農村自樂班12家,發起創設並舉辦了以家鄉古稱“凰翔”杯為名的鄉級書畫根藝等門類的展覽四屆,發現了輔導培養了一大批業餘文藝愛好者,普查並保護了鄉境內自秦漢以來重要的古文化遺存,發動群眾以民辦公助形式建起了一座全鄉最大的露天劇場。1982年以來曾被授予全國和甘肅省農村文化藝術體育工作先進工作者稱號。事蹟辭條被收入《張家川縣誌》、《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華人物辭海》、《世界美術書法家世紀末成就大典》、《國際人物辭海》等十餘部辭書和畫冊中。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王成科:關隴千年摩崖石刻的發現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