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平美麗縣城更具魅力

“春天你走羅平,大地鋪滿金,百里菜花百里香,蜂蝶伴你行;夏天你走羅平,青山掛滿銀,層層瀑布處處景,水透山也明;秋走羅平逛峰林,這山紅來那山青,一座山林一幅畫,萬峰描出七彩屏;冬走羅平踏彩雲,霧裡山寨似仙境,吊腳樓上等阿哥,只聞歌聲不見人。啊衣嘞……走羅平,看不夠風光美,啊衣嘞……走羅平,忘不了布依情。”著名歌唱家宋祖英《走羅平》唱響全國。走進羅平縣城,草地建築相間、花卉林木互襯、山水田園輝映,感到城在林中、路在綠中、樓在園中、人在景中,有一種蓬勃向上、催人奮進的力量,感覺一種源遠流長、和諧共贏的文明。

羅平美麗縣城更具魅力

美麗縣城建設啟動以來,羅平縣審時度勢、求真務實、傾聽民意,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創建美麗縣城,形成了以城區為中心,以縣城周邊青山綠水為基礎,以街道綠化為骨架,以公園綠地為重點,以單位、小區、學校、企業綠化為襯托的生態、優美、宜人的城市景觀。

大氣魄定位

羅平縣位於雲南省東部,地處滇桂黔三省區結合部,是雲南省的東大門,素有“滇黔鎖鑰”“雞鳴三省”“東方花園”美譽,全縣國土面積3018平方公里,轄13個鄉鎮(街道)154個村(居)委會65萬人。縣委、縣政府把創建美麗縣城作為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內容,靠全民動手,建設和諧美好家園。堅持以人為本的城市建設理念,堅持城市建設綠化同步,平面綠化與立體綠化並舉,全面綠化與重點綠化結合,以“乾淨、宜居、特色”為目標,按照“政府組織、全民參與、科學規劃、突出特色、嚴格標準”思路,以花城、綠城、商城為特點,凸顯一街一景綠化屏障,使城市綠化面積大幅增加,綠化美化水平顯著提高,園林綠化建設提檔升級,構建了以城市公園綠地為重點,以道路綠化為網絡,以單位、庭院綠化為依託,以街頭遊園綠地為點綴,點、線、面相銜接的綠地系統,形成了建設新穎、環境優良、管理規範的園林縣城格局。加強縣城周邊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環境的保護治理,加強縣城面山、縣城入口、縣城內重點區域、主街區和河湖岸線的綠化美化,加強縣城古樹名木的保護,注重縣城小景小品設計打造。實施雲貴路綠化工程,實施九龍大道、魯布革大道、松山園、西關街綠化美化提升工程,實施羅雄路、桐林路等城市道路綠化美化建設,實施中心城區、城中村綠化美化。全方位推動建築風貌改造,挖掘羅平少數民族文化、歷史文化、產業文化等特色文化,提煉出布依族、彝族、苗族等代表性的特色元素,並將特色元素充分運用到建築風貌改造中,形成別具一格的建築風貌。打造特色鮮明的主題街區,將振興街、白臘街打造為現代商業街,將興隆街打造為布依特色街,將觀音街打造為彝族特色街,將松崗西街打造為苗族特色街,將觀音后街打造為以花為主題的民國風情街,將布依風情巷打造為茶吧酒吧休閒街。在每條主題街區植入核心業態,充分結合當地民族風情、傳承文化、藝術設計、時尚創意等,延伸旅遊產業鏈,充分展現羅平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風貌,全面彰顯悠深“旅遊城市”形象。


羅平美麗縣城更具魅力


大名片支撐

近年來,羅平縣以綠映景、山水相依,縣委、縣政府圍繞加快縣域經濟發展這個中心,發揮資源、區位兩大優勢,突破水利、交通兩大瓶頸,實施可持續發展、科教興縣和旅遊帶動三大戰略,突出農業產業化、城鎮化、旅遊品牌化、新型工業化四個重點,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先後獲得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羅平生物群國家地質公園、全國旅遊百強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菸葉生產第一大縣、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全國蜜蜂春繁和蜂產品加工基地縣、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世界最大自然天成花園--羅平油菜花種植園、世界最大水車博覽園等眾多名片而成為滇東一顆璀璨的明珠。羅平縣創建美麗縣城,是民心所向,順應了老百姓渴望宜居宜業的迫切願望;更是大勢所趨,順應了羅平縣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現實要求。

羅平美麗縣城更具魅力


大網絡覆蓋

羅平縣成立以縣委書記、縣長“雙組長”的“美麗縣城”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和工程建設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美麗縣城建設的統籌協調、動態管理、考核評價、監督檢查等日常工作。制訂了實施方案、具體工作方案,編制了規劃設計方案、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建設項目表。把創建工作作為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項戰略性任務,納入全縣重點工作計劃,與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同計劃、同安排、同檢查、同考核,建立起了“縣委縣政府統一領導、人大政協監督支持、職能部門齊抓共管、美麗縣城創建辦綜合協調、全社會積極參與”工作機制,形成了“層層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美麗縣城創建大網絡。縣委、縣政府將美麗縣城創建工作與各責任單位簽訂目標責任制,圍繞創建量化驗收標準,對照各責任單位的目標任務和責任分工,採取定期與不定期、明查與暗訪、抽查與全面檢查相結合等方式,加大督察力度,全程跟蹤問效,掌握工作動態,反饋工作情況,推動工作落實。縣領導親力親為,深入一線,加強調研,解決問題;全縣各部門高度重視,緊密配合,明確責任,積極參與,全縣依法建綠、依法治綠、依法護綠蔚然成風。


羅平美麗縣城更具魅力


大手筆規劃

羅平縣以規劃促發展,城市建設整體風貌現代化、建築風格特色化、城市環境園林化,在《羅平縣城市總體規劃》大框架下,出臺了《羅平縣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羅平縣樹種規劃》《羅平縣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羅平縣溼地資源保護規劃》《羅平縣古樹名木保護規劃》《羅平縣公園綠地避災規劃》《羅平縣歷史文化風貌保護規劃》等一系列城市綠地建設系統規劃和詳細規劃!出臺了《羅平縣城市綠化管理辦法》等近10個系列規範性文件,使綠化管護工作步入了常態化、規範化、制度化軌道。確定了 “綠、彩、香、美”相結合的綠化建設思路,堅持高、中、低檔苗木搭配,常用植物堅持以鄉土樹種和喬木為主,喬、灌、草相結合,相互襯托,層次分明,形成了科學合理的綠地系統。城市廣場建設突出以植物造景為主,植物配置與建築物、燈光相融合,充分展示了羅平縣旅遊文化風貌,在公園和遊園建設中,精心建設的小、多、勻、精的公園綠地來改善建成區的生態環境和景觀質量,在規劃和建設中,注重民族傳統的建築風格和現代的園林科技的結合,見縫插綠、拆圍透綠、拆房增綠、規劃建綠、異地補綠,成功打造了“四季有花、多姿多彩”的金海岸華庭、美崙·盛景小區、金色·春曉小區、安心·潤城小區、法苑小區、金色·名苑小區等13個省級園林小區和縣環保局、縣煤炭工業管理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雲南羅平豐瑞糧油產業有限公司、雲南新海豐食品有限公司等31家省級園林單位,在創建綠色家園、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綠色企業的活動中,綠化工作向縱深發展,種綠、愛綠、護綠深入人心,城市文化與群眾精神文明在綠色的薰陶中得到了昇華。


羅平美麗縣城更具魅力


大投入建設

羅平縣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公益事業大家辦”思路,加大投入、打造精品、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美麗縣城建設緊緊圍繞“乾淨、宜居、特色”謀劃建設項目62個,分三年(2019 -2020年)完成建設,總投資38.23億元。已完成城市清掃保潔市場化運作、50座公廁改造、環境治理、農貿市場等5個項目建設。正在實施路網建設、主題街區、城市節點等建設,共33個項目。建立以政府投資為主、各方籌資為輔的多渠道、多層次的綠化建設投資體系。縣政府每年在縣財政城市建設費和城市維護費中,預算安排專項資金用於綠化建設,對公共綠化管護採取每平方米8元的承包式管理,縣財政每年投入1000萬元綠化管護費,確保綠化的日常管護。2010年以來,縣財政累計整合投入綠化資金1.1億元,拉動社會投資2500餘萬元,為綠化工作提供了資金保障。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的區域誰負責,誰的產權誰負責”的思路,以責任制的形式,將單位庭院、住宅小區等綠化任務落實到有關單位,由其自籌資金,完成綠化建設任務。制定優惠政策,用改革的思路、市場的辦法,按照“誰投資、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引導民間資本進入綠化建設等市政公用事業領域。積極倡導“社會綠化社會辦”,動員社會各個方面捐資投入公共綠化事業。2009年以來,先後投資7490萬元在縣城規建成了群眾文化公園、魯布革廣場、九龍園、三江苑、松山苑,改造太液湖公園、相石階森林公園、三關樓小遊園等等公園綠地。縣城面積21.53平方公里,城區綠化覆蓋面積875公頃,綠化覆蓋率40.9%,綠地面積834公頃,綠地率38.7%。公園綠地面積176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1.7平方米。主幹道沿街單位實施“拆牆透綠”工程;符合《公園設計規範》要求的綜合公園有兩個;苗圃面積為15.49公頃。近年來實施縣城道路綠化建設及改造,先後完成了九龍大道、魯布革大道、西關街、臘山路、萬峰路、振興街、文筆路、龍門街、花海大道、白臘街等17條道路綠化的建設及改造,並有針對性地選擇桂花、香樟、銀杏、香油果、榕樹、滇樸等適合羅平氣候特點的樹種,既突顯了地方特色,又呈現了錯落有致的立體景觀,在城區林帶縱橫交織,喬、灌、花、草相結合,點、線、面、環相銜接的道路綠化格局。


羅平美麗縣城更具魅力


大理念管理

羅平縣注重人與文化、人與環境、文化與環境三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融合的地理人文理念、環境優先理念、特色塑造理念、科學規劃理念、生態文化理念。在日常綠化管護中,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實施全天候巡查,精細化管理,真正做到栽植一片、成活一片、管好一片、美化一片的綠化目標。按照“單位包山、部門包片,包定植、包成活、包管護,科學種植、責任到人、合理管護”工作思路,持續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標準和汙染物排放控制制度,認真落實各項減排政策措施,確保主要汙染物排放量實現持續、均衡削減。加強汙染治理設施監管,最大限度地減少汙染物排放。狠抓異味、揚塵汙染治理,強化土壤、重金屬和危險廢物汙染防治,落實好各項汙染防治措施。完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抓好生活汙水處理廠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監管,加強環境基礎設施運營監管,實現集中處理、達標排放。建立可持續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等,實現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處共融。縣城周圍山體、水體及周邊自然環境融為一體。新建、改建、擴建項目的綠化審核關,綠化關口從源頭上得以把住;建設項目綠化工程方案審查和施工驗收制度得到建立健全;縣城綠化的全程跟蹤監察得到加強;任意侵佔綠地、破壞綠化等行為被依法予以查處。住建、公安、工商、水務、林業、環保、城市綜合行政執法等部門和單位密切協作,緊密配合,嚴格按照國家園林縣城創建標準,深入開展了城區環境綜合整治、西門河河道治理、縣城美化亮化淨化等工程,縣城生態環境持續好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羅平美麗縣城更具魅力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羅平縣城綠了、環境美了、面貌變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和國家園林縣城建設的深入拓展,如今的羅平大地,天朗氣清、綠意盎然、生機勃發,一個融山清、水秀、天藍、地綠為一體,佈局科學、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園林縣城,正綻放出無窮的魅力!

羅平美麗縣城更具魅力


(記者:盧永 劉景威 毛虹 侯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