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从热播到争议,把这一问题再次放大,为何总是走极端?

《庆余年》自从开播以来,几乎天天上热搜。

强大的演员阵容加上有趣的剧情迅速俘获很多观众。

一开播就豆瓣评分7.8分,后来上升到8.0分,目前稳定在7.9分。


《庆余年》从热播到争议,把这一问题再次放大,为何总是走极端?

《庆余年》的热播让人想到了夏天的李现。

当时《亲爱的,热爱的》热播,李现和韩商言天天上热搜。

《庆余年》的热搜没有绝对的主角。

可能是某人的造型,可能是某人的台词,也可能是某段剧情。

总之每个有趣的细节都可能会上热搜。

《庆余年》俨然成为近段时间最火的剧集。

但是很快出现了争议。


《庆余年》从热播到争议,把这一问题再次放大,为何总是走极端?

《庆余年》超前点播50元上热搜了。

这是第一次出现负面热搜。

其实这是播出平台的问题,坑会员的行为遭到观众的谴责。

而且这不是第一次,《陈情令》时期就这么干过。

一而再再而三的坑会员,终于引起了众怒。

很多观众将平台的行为迁怒于剧组。


《庆余年》从热播到争议,把这一问题再次放大,为何总是走极端?

张若昀就被媒体质问50块钱的事。

张若昀很无奈,只能说这50块钱又没装到我自己口袋里。

这个幽默很尴尬,也很无奈。

播出平台的锅,让剧组,甚至是演员给背了。

但是硬要说两者没关系,似乎也不太客观。

因此这个锅背的也不算太冤枉。


《庆余年》从热播到争议,把这一问题再次放大,为何总是走极端?

知识产权保护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但是这次好像变了味道。

是不是保护的过度了呢?

播出平台拿到版权后就可以任意妄为吗?

平台的会员制度成了资本的玩物。

知识产权保护究竟在保护谁?又在纵容谁?


《庆余年》从热播到争议,把这一问题再次放大,为何总是走极端?

网友们对于这样的行为简直无法忍受。

充会员就是为了提前解锁,结果还得继续花钱。

这简直就是个无底洞,很多网友在网上呼吁大家不要买。

但是不买,你就out了,跟不上小伙伴们的进度,还怎么聊天。

很快,福利来了。


《庆余年》从热播到争议,把这一问题再次放大,为何总是走极端?

盗版资源大量出现在网上。

其实这些盗版资源早就有了。

当时有人非法卖盗版资源,30块钱看全集。

但是这种行为并不被认可,买的人还是少数。

大家都支持播出平台,毕竟已经充了会员。

可是50块钱的事一出,大家纷纷感叹,播出平台比盗版商还坑。

紧接着,大快人心的事出现了,估计是有人看不惯播出平台的做法。

直接免费把资源公开了,全部46集免费解锁。


《庆余年》从热播到争议,把这一问题再次放大,为何总是走极端?

《庆余年》盗播链接近4万条。

这个热搜一出,网友的反应居然是大快人心的感觉。

很多人认为这是播出平台的报应。


《庆余年》从热播到争议,把这一问题再次放大,为何总是走极端?

有网友表示买了会员,也去看盗版了。

曾经也支持正版,结果被坑,只好转盗版了。

更有网友有指出,第一次看盗版理直气壮。

《庆余年》的争议越来越大,直接上升到知识产权保护的争议。

《庆余年》从热播到争议,把这一问题再次放大。


《庆余年》从热播到争议,把这一问题再次放大,为何总是走极端?

从前,知识产权做不好,盗版猖獗。

每个输出者都被盗版不甚其扰。

现在知识产权有进步,掌握资源的平台反而开始无原则敛财。

知识产权保护为何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为何总是走极端?


《庆余年》从热播到争议,把这一问题再次放大,为何总是走极端?

面对免费全集资源的流出。

又有一条热搜出现,《庆余年》太难了。

这里的《庆余年》指的不是播出平台, 而是创作团队。


《庆余年》从热播到争议,把这一问题再次放大,为何总是走极端?


《庆余年》从热播到争议,把这一问题再次放大,为何总是走极端?

总共八条,都是描述创作过程的困难。

从请演员到剧本改编,再到最终的剪辑。

显然这是在博同情。

播出平台自知理亏,只好拿出制作团队的辛苦来博取同情。

恳请网友抵制盗版。

但是,网友们抵制的从来都是播出平台,而不是制作团队。

就像张若昀说的,这50块钱没装进自己兜里。

网友们也明白这个道理,制作团队早就拿钱走人了。

而且也赚足了眼球,播出平台这档子烂事,制作团队才不想牵扯进来。


《庆余年》从热播到争议,把这一问题再次放大,为何总是走极端?

制作团队要考虑的是怎么拍好第二季。

另外也要考虑找个靠谱的播出平台, 不能草率决定了。

看盗版,损失最大的绝对是播出平台。

也许有人认为播出平台不想着道歉补救,反而用歪门邪道解决。

还打出感情牌,不值得同情。

但是两种走极端的转换却暴露出很多问题。


《庆余年》从热播到争议,把这一问题再次放大,为何总是走极端?

说白了这是一个度的问题。

双面间谍的度很难把握。

那么知识产权保护的度也很难把握。

打击盗版永远没有错。

可是取得版权真的就可以和消费者开玩笑吗?

资本的监管由谁来负责呢?


《庆余年》从热播到争议,把这一问题再次放大,为何总是走极端?

如果《庆余年》没有热播,如果它扑街了。

想必根本不会有50块钱的事情。

任何规则的制定都必须是透明的、提前的。

不能随便更改,如果改变了,播出平台应该受到制裁。

但是制裁的方式并不是支持盗版。

那么问题又来了,对于弱势群体,该如何反抗资本的任意妄为呢?

如何把握度,才能解决总是走极端的问题呢?

这真是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