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華為上市,能成為全球市值第一嗎?

戀丄緦淰


很能理解網友們想讓華為成為世界第一的熱切期望,但就事論事,華為距離全球市值第一,還有三座大山需要“逾越”。

第一座大山,自身的股權結構。

華為是全員持股的典型企業,也就是說股權中的大部分都分散於員工手中,雖然這部分股權一般是由華為的工會進行管理,但在歸屬權上則屬於員工,這就決定著持股人數遠遠大於200人,並且每個人都沒辦法被登記為股東。

這種股權結構不符合全球所有股市的上市標準,並且從資本市場的本質來看,未來也很難有哪個股市能夠接納華為這種股權結構。

唯一有可能的,就是部分業務單獨剝離出來獨立上市,但這對於華為來說並無必要,畢竟不差錢。

第二座大山,則是技術封鎖。

任何行業的攪局者和革命者都必然會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創造新的平衡,但在這個過程當中,並非每一個攪動風雲者都能完美結局,甚至於絕大部分都是失敗者,成功才是偶然現象。

華為在發展上所面臨的壓力不僅僅是商業方面,還有政治,它在科技領域的突飛猛進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中國科技力量的某種代言,這就讓它成為美國這個超級大國用來博弈的砝碼。

而美國的手段,就是技術封鎖,前一段時間的技術屏蔽,一系列標準制定公司在美國政府壓力下杜絕合作的措施,都是為了遏制華為,甚至可以視作遏制中國高科技發展的先手。

華為沒慫。

任正非的憂患意識賦予了這個企業獨特的韌性,它的種種應對和層層準備,讓我們看到了華為的底蘊和胸襟。

但這並不能說明華為打破了這種技術封鎖,在這個信息化時代,技術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緊密相連,華為在通訊技術上的領先,也構築於龐大的技術基礎之上,那麼就不可避免地要與美國的高科技產業有所合作。

而華為如果想要在未來更進一步,成為5G時代的技術奠基者,那麼打破技術封鎖,成為新的標準的核心發起者就變得至關重要。

第三座大山,則是自身的發展思維。

華為是國內國際化做的最成功的高科技企業之一,並且是從產品輸出做到了技術輸出乃至於文化輸出,這可以說是獨一份。

也正因為此才會引起眾多同行的忌憚,甚至於引起美國政府這個龐然大物的注意。

那麼華為如果跨過了前兩座大山,那它憑藉什麼成為全球市值第一的高科技企業?一切的機會都在5G時代,華為的佈局從其企業願景的變化就可見一斑:

華為致力於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讓無處不在的聯接,成為人人平等的權利;讓無所不及的智能,驅動新商業文明;所有的行業和組織,因強大的數字平臺,而變得敏捷、高效、生機勃勃;個性化的定製體驗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屬特權,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個性得到尊重,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和釋放。

換而言之,華為會將一部分技術“脫實向虛”,以構建一個能夠跟硬件相呼應的生態圈,這是一個非常厲害的發展方向。

我們可以這麼理解,蘋果構建的是系統級生態圈,硬件設備在自建系統和應用生態中運行;安卓打造的開放式的移動端軟件生態圈;微軟做的是PC端的軟件生態圈……華為要做的是移動網絡提供流量、系統提供通道和場所、硬件提供可用設備、智能設備均可線上交流溝通的全覆蓋性的生態系統。

如果華為按照這樣的思維最終成型,成為全球市值第一有很大可能。

為什麼說制約華為的最後一座大山會是自身的思維?因為這個時代絕不僅僅是華為能看到未來的風景,美國的企業不會如此愚蠢的坐視,那麼華為需要的,就是思維在整個公司層面的傳達和認同,唯有如此,才有一線機會保持住自身的領先。

就目前而言,華為是國內唯一一家有機會構築成5G社會級生態系統的公司,無論是從技術還是從管理,或許這也是特朗普瞄準華為的主要原因。

以上。


好人長安君


蘋果算什麼?也敢跟華為比。華為一上市全世界的股市資金就會被全部吸過來,到時候想蘋果這類公司都會跌停板變得一文不值,世界銀行是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的,這也是為什麼華為不能上市的原因。因為華為實在是太牛逼了,一個宇宙科技巨頭公司,發明了宇宙中所有能夠影響人類生活的科技。人們離不開華為,如果華為倒閉了,全宇宙將會回到石器時代。華為一個科技公司竟然能夠影響到美國的霸主地位,害得美國不得不舉全國之力和各盟友之力來對抗華為。但是美國佬太天真了,華為多牛逼,其實早已經研發比地球科技超前一萬年的麒麟芯片,只不過是一直沒有解鎖技能而已。而且手機PC系統華為早就研發了鴻蒙系統,那是在宇宙還沒有大爆炸之前就已經研發出來的先天靈系統。之前一直沒有發佈就是想讓美國先嘚瑟一下,先讓他們自我膨脹。總之一句話先有華為後有天,不買華為是漢奸


用戶104913830473


華為不可能上市,任正非只佔華為股份不到百分之二,一上市他就不可能控制華為,所以華為說它不上市,還說上市是為了圈錢,我覺得有種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理,真可笑。當然肯定有上市圈錢的,如果大部分是圈錢的,中國還不混亂。可惜的是現在的人很少思考,都去追星了,隨便說一下,我來自農村,今年剛高考完後,就買了小米手機,過後每次有關小米的,都有噴子,說小米有問題,我覺得小米比較便宜,我就買了,我比較中間,但聽到ta們噴小米,我現在都偏向小米了。


x流浪者


華為是中國最大的民營科技公司,世界五百強排名第72,是全球第一大通信設備製造商、全球第三大手機廠商,華為的芯片業務也蒸蒸日上。如果華為上市,能成為全球第一嗎?


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是美國的亞馬遜,而微軟公司以7886億美元的市值排行第二,曾經萬億市值的蘋果現在只能屈居第三了,接著是谷歌……這些都是改變世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大企業,還不是現在的華為能夠相比的。

華為雖然是五百強企業,但它始終沒有上市。上市企業,可以吸引融資,提高知名度,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如財務透明,失去自由等。絕大多數滿足要求的企業都選擇了上市圈錢,但華為並不缺乏資金,而且華為品牌很大,所以不一定要上市。


再者就是華為的股權結構,導致公司很難上市。華為有上萬員工持股,任正非的股份僅僅只有1.4%。正是這種特殊的股權結構和激勵制度,使得華為如日中天,有了今天的輝煌。但是它也成為了華為想要進一步發展的巨大障礙,由於不滿足上市股份條件,導致公司難以上市。

假設華為能夠上市,華為有多大可能和潛力?我們對比一下華為的一些競爭對手和世界性的示範企業。

全球第一大電子與半導體公司,三星,市值約2562億美元。

全球芯片產業領導者,因特爾,市值約2281億美元。

全球領先的芯片和通信企業,高通,市值更是不足千億。

至於蘋果就不說了,改變世界的iPhone、ios生態圈、教科書級的商業手段,曾破萬億市值神話,可以說是華為無法達到的高度。
三星在手機與半導體領域是世界霸主,因特爾在芯片設計是全球龍頭,高通在5G領域比華為更強。華為現在尚且不能與三星、英特爾、高通相比,即使成功上市,市值也不會比他們高到哪去,更別說一家硬件公司成為全球第一了。


科技潮評Ace


其實華為根本就沒有上市的打算,一來任正非曾經說過,華為永遠不會上市,因為他們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去奮鬥;二來華為股權實在是太分散,華為實行的是員工持股計劃,創始人任正非只佔有華為股權的1.01%。

華為是目前全球五百強中唯一沒有上市的企業,網上看到很多討論,其中有些認為華為一旦上市,市值會超過阿里和騰訊,成為我國市值最高的公司!華為如果上市真的有那麼NB?這還有待商榷,我們不防把華為放在同行業的公司來做個對比。

2018年華為的營收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僅次於蘋果和三星電子,成為全球第三家營收超過1000億美元的電子企業,我們也不防把蘋果和三星電子作為一個參照物。目前蘋果市值在8000億美元左右,而三星電子的市值在3000億美元左右,蘋果和三星電子的營收都是華為的兩倍以上,淨利潤都是華為五倍以上,這樣看來,華為如果上市,那麼它的市值應該不會比三星電子高,即在3000億美元之下。那麼蘋果的市值為什麼又比三星電子高那麼多?其實蘋果公司不僅僅是一家簡單的電子企業,它還是全球最大的互聯網企業之一,一般來說,互聯網企業的市值都比較高,我國的阿里和騰訊就是互聯網企業。



其實華為更像是三星電子和思科的綜合體,因為佔華為80%收入的兩大主要業務——企業業務(主要是電信設備)和消費者業務(電腦、手機等消費電子),分別對標的是思科和三星電子。目前思科的市值在2000億美元左右,三星電子的市值在3000億美元左右,所以綜合來看,華為的市值應該在2000~3000億美元之間,至於在全球排名多少,進入前100名應該問題不大。


錦繡中源


想象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想超越蘋果的市值。唯有美國幾個互聯網巨頭可以做到。像亞馬遜,微軟,谷歌這樣的科技巨頭。華為。不管在哪個市場上市,也不可能。

首先對比下營收和利潤。

蘋果:營收2656億美金,利潤595億美金。

華為:營收1080億美金,利潤88億美金。

不管是營收,還是利潤。華為跟蘋果都不在一個體量上。即便加上增長速度上的優勢。華為距離蘋果還差很遠。任總都說華為的營收目標是5年之後達到2500億美金。即便之後達到這個體量。也就是現在蘋果的營收規模。

有人一直說蘋果的估值虛高。對比下蘋果跟小米的市盈率。蘋果的市盈率甚至比小米還低不少。這樣的估值哪裡稱得上虛高?

華為如果上市,參考公司市值可以參照思科,三星這種企業。大體市值應該在2000億美金到3000億美金之間。國內上市可能再高點。




狐狸and皇上


感謝您的閱讀!

我們在神化華為,卻也在“捧殺”華為!你可能會覺得詫異,華為淨利潤並不高,為什麼會覺得它上市後,就是全球第一了呢?事實上,華為淨利潤永遠不會過高。對於科技類公司,淨利潤過高,意味著:研發投入少了。少了研發投入,淨利潤再高,也不過是過眼雲煙而已。

那麼,華為能夠成為世界第一嗎?假如它上市的話。我們從倪光南在2018年底的估算中,達到了4000億美元。

而根據目前華為的發展情況,這種市值實際上很不穩定,因為美國的實體名額,對於華為其實還是很有衝擊的,華為可能市值很高,也可能市值會有波動,我們就以4000億美元為估值,它也達不到世界第一的成績呢!

我們就拿目前蘋果的市值來說,華為如果按照4000億美元的話,還差2倍多的距離。

華為上市,也不會成為市值最高的公司,蘋果為什麼市值高呢?

  • 蘋果的生態性。它形成了完整的生態而且是閉環,它最厲害的不是硬件,而是系統和生態。
  • 市場的認可度。即使我們覺得蘋果越來越沒有創新,但是它的市場認可度仍然是最高的。消費者對於它的認可度,讓投資者更願意在它身上進行投資。
  • 技術和創新。蘋果的技術能力這是毋庸置疑的,而它的創新可能沒有在幾部手機中被表現出來,但是我一直認為蘋果的創新還是有所保留的。而這些創新能力就是蘋果能夠被消費者和投資者認可的因素。
實際上華為也同樣如此,它也擁有著創新以及消費者的認可度,特別是在5G技術方面。但是,華為畢竟受到美國的國家的實體名單影響,而且以任正非的個性,華為上市的可能性幾乎為0,華為上市就等於將公司暴露在了資本市場,更主要的是華為採用的虛擬股份,也容不得華為進行上市。

LeoGo科技


在華為的股權結構裡面,任正非持有1.01%的股份,其餘98.99%由華為員工持有(華為工會代持)。華為的這種股權結構,使得華為很難上市。我之前談過關於華為上市的話題,華為其實也是無意上市的。但是,華為如果上市的話,市值能有多大呢?


我們先假設,華為在A股上市,並以23倍市盈率(發行市盈率上限)進行發行。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華為目前的股本。從本質上來說,華為員工持有的股權並不是法律上員工具有所有權的股份,只是一種虛擬股份(也沒有表決權,不能轉讓和出售),但依舊可以看作公司的股份。目前華為虛擬股的股份是134.5億股。(2017年數據,現在可能會有偏差)

我們再來看華為2018年的業績。銷售收入7212億元,同比增長19.5%。淨利潤593億元,同比增長25.1%。(淨利潤增長率大於市盈率,23倍市盈率並不算高)如果以2018年淨利潤和23倍市盈率計算,那麼華為A股上市發行價應該為:

593/134.5*23=101.4元

那麼上市後華為的市值為:

101.4*134.5億=13638.3億元

以上市首日後出現五個漲停板計算(首日漲幅44%),市值為

13638.3*1.44*1.1^5=31629億元。

按照今天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我們把這時的市值換算成美元,就是4706.8億美元。

此時,華為的市盈率已經達到了53.3倍。

我們再看目前蘋果的市值。 截止昨天收盤,其市值達到了9018億美元,而且其市盈率只有15.17倍。


所以,華為即使是53.3倍市盈率,市值也只是比只有15.17倍市盈率的蘋果市值的一半多一點而已。雖然,華為是我們國人的驕傲,但與蘋果比起來還是有較大的差距。這點在雙方的營收和利潤對比中也可以看出來。蘋果2018財年的營收是2655.95億美元,淨利潤595億美元。華為的營收雖然能接近蘋果的一半,但淨利潤不到蘋果的15%,對比起來還是有很大差距大的。

不過,蘋果1976年創立,1980年上市,2012年的時候市值就達到了6235億美元。而華為1987年才創立。所以蘋果本來就有先發優勢,直接把華為拿來與蘋果做對比並不公平。但就像中國在改革開放後不斷彎道超車,來到目前GDP總量世界第二的位置一樣,如果華為能夠按照目前的發展步伐,背靠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未來超越蘋果,也許並不是一個夢想。


趙小詹財經


我覺得如果華為上市,想要成為世界第一市值比較難,甚至進入前十都比較困難,但是成為亞洲市值第三還是有可能的。

首先、我們來對比下目前國以及世界市值比較高的幾個企業

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10家企業

市值最高的10家企業2016年對應的營業額及利潤


從上面這這些信息我們可以看出,目前市值最高的企業,除了摩根大通和工行之外,基本都是基於互聯網的軟硬件企業。

蘋果雖然搞的是硬件,但是其實蘋果的軟件實力也很強。

其次、我們來了解下,影響企業市值的一些因素

影響企業市值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企業規模,企業所處的行業,企業短期的業績表現、長遠的發展前景、債務水平、現金流量、政策因素、宏觀經濟等等都有可能影響企業的市值。

但是對企業影響最大的因素是盈利空間和發展前景。

我們再來看下,為什麼世界市值最高的10家企業有8家和互聯網科技有關?因為互聯網科技公司的盈利空間很大。

比如騰訊在世界500強中只排名478名,營業收入只有228.7億美元,排名第一的沃爾瑪(營業額4858.7億美元)營業額是騰訊的21倍。

但是騰訊的市值(5264億美元)卻是沃爾瑪(沃爾瑪2638億美元)的2倍。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核心的一點是盈利空間。

傳統企業要想盈利必須付出相同比例的成本,想要提高盈利空間只能擴大規模,加大成本的投入,而互聯網科技的盈利是隨著規模的增加而呈指數增加的。


而且目前很多企業的估值都是採用了以市場份額和用戶數量為主的估值方式,比如騰訊這幾年市值之所以飆升,和微信用戶的爆炸增長有很大的關係,用戶越多意味著企業未來盈利的空間越大,越受到投資者的歡迎。

最後、我們來估算下華為的市值

我們不可否認華為是一家世界級的優秀企業,華為在通訊設備、手機生產研發、智能裝備等領域都是處於世界前列的水平。

如果華為上市,估計市值也不會很低,但是想要拿到世界第一的市值還是很難的,甚至想拿下中國前2的市值都比較困難。

華為的企業屬性決定了它的估值不可能和蘋果、微軟、谷歌等抗衡,甚至都比不過阿里巴巴和騰訊,雖然華為的營業水平比這幾家公司都高,但是華為主業務是生產硬件軟件,在互聯網科技方面還有所欠缺,所以市值不會非常高。

根據華為的綜合因素評估,如果華為上市,估計能達到3500億美元左右的市值,離世界第一的蘋果(8964億美元)還有不少差距,就算跟騰訊和阿里巴巴比也有不少差距。


貸款教授


華為作為中國大陸民營企業500強的第一名,也是世界通信行業的霸主之一,但是卻一直都未上市,很多人都在想如果華為上市的話,市值可以做到全球第一嗎?

市值的估算

目前的風投機構,在對一家企業進行估值時,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用P/E法估值,即公司價值=預測市盈率×公司未來12個月利潤。

市盈率如何取值呢?最簡單的就是拿同業的對比,華為可以參照的有三星電子、中興、高通、蘋果(其實高通和蘋果不大具備參考值,因為他們的主營和華為是有出入的)。

截止2019年6月8日,三星的市盈率為11.38、中興的市盈率為25.8、高通的市盈率為33.14、蘋果的市盈率為15.3,四者的平均值為21.405.

華為2016年的淨利潤為371億元人民幣,2017年的淨利潤為475億元人民幣,2018年的淨利潤為593億人民幣,平均增長率為26.56%,以這個增長速度計算,2019年華為全年的淨利潤為:593*(1+26.56%)=750.5億元。

按照風投的估值法,華為上市的市值約為:750.5*21.405=16053.75億人民幣(摺合約2343.6億美元),這個金額顯然不可能全世界第一,與當前世界第一的亞馬遜(8881億美元,還有近3.8倍的差距),即使對比國內的企業,也輸給騰訊及阿里巴巴(主要系這兩家的利潤遠高於華為,華為的營收雖然比騰訊和阿里裡的總合還高,但是利潤卻不如兩家)。

同業對比

華為目前主要三大業務:消費者業務(手機)、運營商業務(通信設備,比如交換機等)、企業業務(通過ICT基礎設施建設,為企業提供雲計算與數據中心、企業網絡、企業無線、統一通信與協作等服務),跟華為最類似的企業應該為三星電子;高通主要做芯片及授權,蘋果則專門做消費者業務、中興的實力和規模又遠遠比不上華為。

那麼三星電子的市值是多少呢?截止2019年6月7日,三星的股價為2150美元/股,總市值為2562.9億美元,與我們計算的華為的市值2343.6億美元不相上下。

總結

華為和三星這類企業,雖然營收都很高,行業地位也處於領先地位,但是創造的利潤並不算高,企業的市值除了看成長性之外,利潤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因素,京東的營收也很高,發展前景不也錯,但是市值一直不高,就是京東的利潤太低,甚至之前好幾年還都是虧損的,所以華為雖然厲害,但是就上市而言,最少目前要追上阿里和騰訊都需要一定的時間,更別說全球第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