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家上頭條財富季# 抵禦通脹的新思路,年金險幫你跑贏90%的人一、跑贏通脹,通脹率到底是多少?經常有人把跑贏通脹掛在嘴邊,然而當你仔細詢問,年化收益達到多少才算跑贏通脹?其實,大部分人並不清楚。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08年-2018年的通脹率最高發生在2008年,超過8%,2009年則

"#保險家上頭條財富季# 抵禦通脹的新思路,年金險幫你跑贏90%的人一、跑贏通脹,通脹率到底是多少?經常有人把跑贏通脹掛在嘴邊,然而當你仔細詢問,年化收益達到多少才算跑贏通脹?其實,大部分人並不清楚。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08年-2018年的通脹率最高發生在2008年,超過8%,2009年則是通縮,之後的時間裡,通脹水平大多在2%-4%之間。當然這裡肯定有人說統計局的數據不可信,覺得統計有毛病。其實不然。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的商品分類按用途劃分為八大類:即食品、菸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交通和通訊、娛樂 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主要就是:衣食住行+教育醫療。你想想十年前的公交費與現在的公交費差多少?十年前的電視機跟現在的電視機比漲了多少?沒有多少!為什麼我們通脹的感受如此明顯?主要是食品、教育、醫療的通脹貢獻大。為什麼沒有房價?不好意思,國家統計局是用房租作為統計因子的,房租其實也沒有漲多少。今天我不是談宏觀經濟的,我也沒有這個水平談宏觀經濟,只是想幫大家解決一個偏見,其實我們的統計局統計是合理的,如果不是發生大範圍的原材料價格上漲或經濟危機,未來通貨膨脹大概率應該在2%-4%之間波動。結論,如果要跑贏通脹,長期保持超過3%的年化收益就已經贏了。————————二、年金險是跑贏通脹的一路奇兵有人覺得保險是支出,其實保險是資產,我提出一個觀點,如果你買保險的目的是抗通脹,重疾險可以不買,但是年金險一定要買。有一句很出名的話:人一生罹患重疾的概率是72.18%,如果是這樣,為什麼我不能是27.82%之一?但是通脹是100%會面對的。既然通脹是不可避免的,唯一的方法是多買點資產。進攻為了做對,需要承擔高風險來追求高收益;防守為了不做錯,避開風險來追求穩定收益。進攻是靈光一現的趨利行為;防守是大智若愚的避害行為。防守遠沒有聽起來的消極和無為,反而是一種追求更高收益的努力行為。在家庭資產當中,防禦性資產應該是最妥當的錢,它用於支付日常生活費,也用於長遠教育規劃與養老規劃的實施。正常人都不會把所有錢用於炒股,就算是股神巴菲特也持有大量的債券,這就是防禦性資產的價值。我們對防禦性資產的要求只有兩個,首先,低風險,最好無風險;另外,收益穩,在低風險的前提下追求一定的增值;在商業保險範疇裡,年金險就屬於可靠的防禦性資產,如果你對家庭資產有以下要求,可以考慮配置年金險:1、厚積薄發養老規劃可謂是人生大事之一了,因為人總會老,不管規不規劃,老了還得花錢;如果你怕老了以後沒有一下子拿不出幾十上百萬的養老金,但願意從現在開始廣積糧,一點一滴慢慢積累,為自己的養老金提前做打算,年金險可以幫到你。2、週期長對於養老規劃、教育金規劃這種中長期理財,都需要有較長的資金封閉期才能體現出較高的收益。例如,你這筆錢至少要存10年以上的,最好是15-30年,優秀的年金險在15年的年化收益可以達到3%左右,20年後可達到4%左右。時間週期足夠長,才能體現年金險的收益價值。不要小看4%,雖然不高,但持續保證幾乎無風險;可能有些人會覺得4%太低,我炒股一年隨便都10%,或者買些基金也能有6-7%左右,我們就來算一算,假設存10年,A方式類似年金險,穩定每年4%收益;B方式類似股市,平時10%年化收益,五年一遇熊市-20%;C方式類似基金,平時7%年化收益,偶爾-3%收益;你猜哪種方式收益最高?給你十秒鐘判斷......時間到,揭底是的,居然是A方式收益最高,關鍵省心、省力,不用你天天關注財經新聞,不用擔心政策變化;而對於中國股市,每五年遇到一次熊市,已經是非常樂觀了......A方式就是典型的年金險,年金險長期年化收益可以達到4%,未來通貨膨脹大概率應該在2%-4%之間波動,年金險可以說是目前唯一能讓你安全跑贏通脹的理財方式。————————三、總結不少人談起抗通脹,第一反應是買房子、買股票、買基金等,買房子門檻太高,買股票/基金風險太大,完美抗通脹的工具原來一直都在你身邊,那就是年金險,目前投資市場不景氣,輸少當贏,而90%的人投資股票/基金都處於虧損狀態,年金險能幫你跑贏90%的人,這一點沒有爭議。————————不懂保險怎麼辦,保險顧問來幫你。關注公眾號「聰明投保」私信墨菲或評論留言,做有溫度的一對一保險規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